健康中国2030纲要怎么理解 什么是健康中国2030

发布时间:2017-03-13 12:32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你是怎么理解健康中国2030呢?你知道健康中国2030是什么吗?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健康中国2030纲要怎么理解 什么是健康中国2030

健康中国2030纲要怎么理解 什么是健康中国2030

根据《纲要》罗列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2020年为77.3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换句话说,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增长接近3岁。

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

这是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的。

10月25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纲要》。从目录编排来看,《纲要》既包括总体的战略部署,又包括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的具体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被正式写入《纲要》。同时,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等篇目紧随战略目标,前置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等过去主要由“新医改”强调的内容。

可以看出,《纲要》呼应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岁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建设蓝图——《纲要》的发布就一直为外界关注。

而根据《纲要》罗列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2020年为77.3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换句话说,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增长接近3岁。

与此同时,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10.7‰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6.0‰和12/10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的19.1%下降30%。

此外,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15年的2.2人上升至3人。

要达到这些目标,除了过去强调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纲要》更注重从健康角度予以引导。

根据《纲要》,全国将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

此外,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10月25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表示,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

“规划纲要从健康生活入手,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对疾病挑战最直接、最积极主动的应对。”刘远立说。

发展多种形式补充保险

此外,《纲要》在完善健康保障一篇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10月25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通过新华社表示,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在广受关注的多元办医方面,《纲要》在发展健康产业部分提出,要优化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更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提出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相关内容对医生集团究竟有何影响,还需具体政策的落地。

另外,在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方面,《纲要》明确了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

《纲要》提出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前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解读

《纲要》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全、公平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人民群众就难以从卫生与健康发展中受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认为,要系统性整体推进健康中国进程,关键是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合作和联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认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首先是健康管理体制的建设,即“健康入万策”,需要跨部门、跨领域协调联动,成立国家健康促进委员会,以健康中国统领协调各部门。在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学习国际上较为成功的做法。比如,一些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医生个体或者医生联合体组成,但由政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付费。政府在“买单”的过程中考核这些私立医疗卫生机构。

《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表示,提升国家健康能力,要深化健康体制改革,健全国民健康体系,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在提升健康保障能力方面,要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在提高医保保障能力的过程中,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过去医保支付方式是以项目为主的支付方式,从本质上讲是鼓励多花钱,多用医疗手段。改成以病种形式或复合型的支付方式,就要调动医院自觉节约的内在动力。”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尽管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但我国保障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因此,医保一定要变成一个节约型的医保。

《纲要》提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大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每4人中有1人患有高血压,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指出,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一是重“医”轻“防”的思路需要转变,二是慢性疾病需要得到有效治疗。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宋海庆认为,应将预防关口前移,开展慢病防控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打一场“慢性病防治的人民战争”。医务工作者应该发挥健康教育者排头兵作用,引导公民做好慢性病的自我监测。同时,加强社会动员,编写通俗易懂慢性病防治知识问答科普读物,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中国2030相关文章: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解读

3.2016年健康中国2030纲要全文

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原文

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健康中国2030纲要怎么理解 什么是健康中国2030 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