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硬盘好坏
相信很多人都不直达如何分辨硬盘的好坏,跟着小编一起学习如何分辨硬盘的好坏吧。
如何分辨硬盘好坏的方法
硬盘的数据接口主要有IDE(PATA)、SATA、SCSI、SAS以及光纤等等。其中,SCSI、SAS以及光纤等接口主要用于服务器以及工作站,对于桌面级产品来说,主要是PATA与SATA为主,PATA就是我们常说的80针IDE接口,目前有PATA100与PATA133作为主流产品,但在 SATA2(SATA 3Gb/s)接口硬盘的大面积普及情况下,已经渐渐淡出市场。因此对于主流的320GB硬盘来说,我们主要针对采用SATA2接口的产品进行测试,而对于即将退出市场的PATA产品,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大家也不必再关注了。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SATA接口规范。和 PATA(并行ATA)相对应,SATA的数据传输以串行的方式进行,因此它可以实现比并行接口更高的传输速度,SATA 1.0就可以达到1.5Gb/s的传输速度,而SATA2就可以实现3Gb/s的传输速度。不过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可以达到3Gb/s传输速度的 SATA接口就可以叫做SATA2,SATA2规范除了包括传输速度必须达到3Gb/s之外,还必须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当然,我们习惯上还是称SATA 3Gb/s的设备为SATA2设备,只是大家要明白其中的细节而已。
目前支持SATA 3Gb/s接口的硬盘产品都可以在SATA1.0和SATA 3Gb/s模式间切换,一般是通过跳线来设置,只有日立的产品是通过软件来进行设置。
容量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不过要提出的是,硬盘厂商一般是以1MB=1,000,000Bytes的公式来计算硬盘总容量的,所以实际格式化出来的容量会比硬盘标签上的要少一些(系统是按1KB=1024Bytes来算的),320GB用NTFS格式进行格式化之后大约只有300GB。
单碟容量是目前硬盘发展的重点,几乎就是决定硬盘档次的标准。我们知道,提升硬盘容量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盘片数量,另一方面就是增加盘片的数据密度。简单地增加盘片数量虽然是增加硬盘容量的直接方法,但毕竟会受到发热量、硬盘体积的限制,目前盘片数量最多为5张,在盘片数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提升单碟容量是提升硬盘容量的唯一办法。
提升单碟容量除了可以减少使用的盘片、磁头以降低制造成本之外,由于记录密度的提升,使得磁头一次读取的数据也增加了,从而提升了硬盘的内部传输速度。目前很多硬盘厂商都推出了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产品,相对于传统的水平记录方式,垂直记录大大提升了硬盘的记录密度,因此采用垂直记录的硬盘可以实现很高的单碟容量,例如采用垂直记录的希捷酷鱼7200.10硬盘,单碟容量就达到了188GB,实现 320GB的容量仅仅只需要两张碟片即可,所以,我们现在购买硬盘的时候,最好是选择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产品,在性能方面表现会更出色。
平均寻道时间是硬盘性能参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受硬盘转速与记录密度的影响。在转速都为7200rpm的情况下,硬盘的记录密度越高,平均寻道时间就越短——很简单,由于记录密度的增加,磁头只需要移动更短的距离就可以实现定位。更短的平均寻道时间就意味着硬盘在读写大量小文件时的性能更好,因为这个时候磁头是运动得最频繁的。
就目前320GB硬盘的情况来看,由于采用了垂直记录技术,记录密度大大增加,因此它们的标称平均寻道时间都在9ms以下,相比上一代产品明显要快一些。
缓存、转速与马达
缓存就作为硬盘中的一个缓冲的区域,调节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缓存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硬盘的性能,特别是大量小文件的读、写。不同硬盘采用的缓存大小不等,就目前产品来看,8MB缓存的比较常见,像320GB这类大容量硬盘一般都配备了16MB的高速缓存,因此在读写大量小文件的时候,性能表现会比较好。
转速是影响硬盘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硬盘都采用了7200rpm的设计,不过也有部分高端产品采用了10000rpm 设计,但高转速带来的高发热量和马达轴承的快速磨损也是明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硬盘产品的可靠性,所以在目前,7200rpm是一个性能与可靠性比较均衡的方案。
硬盘采用的伺服电机——也就是我们说的马达,它所采用的轴承技术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到硬盘的工作噪音和耐用程度,而目前主流的硬盘产品都采用了液态轴承设计,它以油膜代替滚珠,这样可以避免金属面直接磨擦,将噪声及摩擦产生的热量降至最低,减小了轴承的磨损,延长了硬盘的寿命。
如何分辨硬盘好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