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信仰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4 20:55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进行宗教本义的深入解读、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民族宗教信仰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民族宗教信仰论文篇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进行宗教本义的深入解读、强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进行民族地区解放前后黑暗与光明的对比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宗教信仰 教育引导

我们在《新教育时代》2014年7月(中旬刊)中,发表了《试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以南昌工学院为例》一文,其中也蕴含了成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想进一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引导作出分析。虽然在上文中已经提出一些基本思路,但尚未展开。本文仍以南昌工学院为例,来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和引导。

1.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得知,许多信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五观”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深刻的理解,这就使他们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无法正确认识宗教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看不清宗教的荒谬性和消极作用,反而盲目地信仰,把宗教视之为真理、人生的理想和精神支柱、行为的指南。由于一些学生宗教信仰上的愚昧和盲从,还影响了他们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上的正确认知,在对“四个认同”和“三个相互离不开”上也存在一些糊涂认识。鉴于此,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宗教认识上的各种误区,摆脱宗教信仰上的愚昧和盲从,引导学生转变宗教信仰,崇尚科学,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

南昌工学院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比较多,预科和本、专科的53个少数民族学生占到了在校学生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多达一万六千余人,其中信教的学生也占到将近一半,特别是来自新疆和西藏的五千多少数民族学生基本都信教。所以,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按照上级要求的学时安排,而且把形势政策教育专门作为一门课,预科生每周上两节、本专科生每周上一节,这在全国高校是独一无二的。此外,还新增了一门《民族与宗教》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在预科,学校一直以来都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为必修课,并从今年开始每晚组织学生收看央视的《新闻联播》。加上其他多种形式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五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趋向正确,盲目性大大减少。虽然现在还不能转变大多数信教学生的信仰(这往往需要一个长过程,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相对比较虔诚和牢固),但为以后他们逐步转变信仰奠定了思想基础。即使不能转变这些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使他们把爱教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而这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目的之一。有一些信教的民族学生开始写入党申请书,表示信仰共产主义,则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一种可喜的现象。当然,有的虽然写入党申请书,还不能说他们就完全放弃了宗教信仰,但至少是在信仰的转变之中。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渠道”,同时也要在学校的所有教育中全方位贯彻,不能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自然科学基础课和各种专业课中,完全可以渗透无神论教育。科学文化与宗教迷信是对立的,向学生灌输、使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牢固科学信念,那么,信教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科学文化的滋润中,就可能逐步放弃宗教信仰,转而崇尚科学信仰。用科学的事实说话,这样的引导效果可能更好,具体做法我们的老师正在探索中。

2.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宗教本义的深入解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个别信教的少数民族学生之所以对宗教极端思想认识不清,甚至不能和“三股势力”划清思想界限,因为他们不真正了解宗教的本义。许多信教学生没有读过宗教经典,如信仰伊斯兰教的学生多数就没有接触过《古兰经》,他们主要是在家庭熏陶下、或在宗教场所聆听神职人员的讲经、或看了一些宣传宗教的通俗读物、或因为全民族信教,而信奉宗教的,其感性色彩和民族痕迹浓厚,对宗教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就很有必要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对宗教本义做深入解读,使他们认清宗教仁爱、向善、中正、和平的本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宗教分裂势力和各种打着宗教旗号的暴力恐怖活动。

南昌工学院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学校来自新疆和西藏的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而这两地又是暴力恐怖活动频发的地区。鉴于此,学校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课程中贯彻反对“三股势力”的教育,适当进行各种宗教本义的讲解,而且在今年还举办了“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加强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的专题讲座,其中把宗教本义,特别是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本义作为讲解的重点。此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讲座中,也都贯彻有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内容。这样的专题教育效果明显,绝大多数信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宗教仁爱、向善、中正、和平的本义有了深入的了解,纠正了糊涂观念,如对“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荒谬性和危害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强烈谴责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暴恐活动,纷纷表示要与“三股势力”划清界限。

3.强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实施这个教育的目的:第一,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即“四个认同”,以及对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即“三个相互离不开”道理的认识。第二,使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狭隘的民族主义也是宗教极端思想的一个根源,不仅对整个中华民族有害,对民族地区也祸害无穷。一定要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整体观念,千万不能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淖”。第三,使少数民族学生清楚,国家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信教或不信教都是公民的权利,但必须遵纪守法,不允许有脱离法律约束的“自由”。学生必须明确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基本原则,自觉遵守教育部关于在校园内不准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因为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场所,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无论在校还是回家探亲,都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要警觉,对“三非”即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网络传教,不仅不参加、不接触、不相信,而且要积极举报,坚决抵制,体现出大学生应有的觉悟。第四,要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组织与外国宗教组织的关系。我国宗教组织必须保持独立性,绝不能被外国宗教组织控制,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发生在我国的恐怖暴力活动往往与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有直接关系,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第五,还要让学生们了解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优待、扶持政策,以及这些优待和扶持政策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好处,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得以优惠上大学的好处,对此要有感恩之心和报国之志。 南昌工学院不仅在预科生中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为必修课,而且要求在本、专科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要贯彻这样的教育,并且常抓不懈,因而在上述五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其中,尤其对信教的少数民族学生认识误区的澄清、思想觉悟的提高、行为偏差的矫正帮助甚大。如一些曾戴有宗教色彩头巾的民族女学生不再戴这样的头巾了,一些曾经在星期五下午外出到教堂做礼拜的民族男学生不再去了,一些曾经做过“封斋”的民族学生也放弃此种宗教行为了。

4.进行民族地区解放前后黑暗与光明的对比教育。例如,西藏解放前是黑暗野蛮的封建农奴制,藏族学生的父辈们都曾深受压迫和剥削,每个家庭都会有一本血泪史。可是,我们的藏族学生却知之甚少,有的藏族学生还以为达赖统治时期挺好的,对达赖分裂国家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不了解西藏从元朝开始就直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新疆的历史也很无知,不了解早在西汉时期天山南北就已经归中央政府管辖了,也不了解新疆解放前广大农牧民在封建地主、牧主经济制度下深受剥削和压迫的苦难历史。对历史的无知是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四个认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进行民族地区解放前后历史的对比教育。

南昌工学院新开设的《民族与宗教》必修课程,就包含了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内容。学校还准备以系列讲座的形式介绍新疆和西藏的昨天和今天的历史,引导新疆和西藏的学生在对解放前的黑暗和解放后光明的历史优劣对比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进步中,以及他们各自家庭的变化中,感受新中国的可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及其光明前景。

在教育中要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讲清,虽然一些民族地区尚处于欠发达状态,但这只是暂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时,在强调“四个认同”的同时,他还说“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⑴让少数民族学生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一定会发展起来,同全国一起走向共同繁荣。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做好此项工作,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引导的系统工程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南昌工学院学工处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有四名专职辅导老师。每个学期要对辅导员进行一次心理健康培训,每一年还要对每个班级选出的学生心理委员进行一次有八个专题内容的培训,此外,每年五月要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举办讲座2-3场,欢迎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重点面向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别对信教学生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给以更多关注,如不同宗教信仰学生之间发生的纠葛,有宗教信仰学生与无宗教信仰学生之间出现的摩擦,因新疆暴恐事件而引起的社会上一些人对维吾尔族学生的排斥所造成的这些维吾尔族学生的困惑,以及由于学校禁止信教学生外出参加教堂祈祷活动而引起的一些少数学生的不理解,等等,辅导老师或辅导员都坚持循循善诱的教育,不厌其烦地做疏导工作,着力于学生自我认识的完善、健全人格的塑造、人际关系的恰当处理和对挫折承受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心理防线,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尽量减少宗教信仰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

学校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加上其他教育和引导工作的扎实开展,使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信教学生总体上思想稳定、心态平和、学习用功、遵纪守法、积极上进,各族学生之间团结友爱是主流,没有出现宗教极端行为和大的违法乱纪行为。

6.通过开展有意义的节庆、娱乐、参观、展览、演讲等校园文化活动,凝聚少数民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也是减少宗教的负面影响,转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一种途径。

以参加民族或宗教节日的活动来表达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常见形式。鉴于这个特点,南昌工学院的做法是,一方面禁止在学校进行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的节庆活动,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圣纪节”,佛教的“鬼节”、“浴佛节”。另一方面也不禁止所有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像古尔邦节、藏历新年这些既有民族性、又有宗教性,为少数民族特别看重的节日,学校还是允许庆祝的,但强调要规范、有序和具有正向意义。少数民族学生珍惜、看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尊重。其实,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节庆活动主要是娱乐,并没有发生什么大问题。他们能歌善舞,民族节庆活动倒是活跃了校园文化,应该支持。如果对民族节庆活动一律限制,处处封杀,容易引起少数民族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每年的古尔邦节,来自新疆的十个少数民族学生兴高采烈,载歌载舞,表达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民族团结的热爱之情,传达的都是正能量。

南昌工学院不仅重视新疆、西藏少数民族节日,其他民族节日同样受重视,而且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某个民族或各个民族的工艺品展览、服饰展览、礼仪表演、歌舞表演、音乐演奏,甚至还有民族建筑展示,如蒙古包。这些活动传达的也是正能量。

从学校到各个学院,从团委到学生会、各个学生社团,都有迎新、毕业、社团周年庆祝等的文娱演出活动的组织,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革命纪念地活动,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演讲、辩论活动也经常开展。

由南昌工学院学生自己发起、广大少数民族学生踊跃参加、得到学校大力支持而完成的微电影《做梦都想》,生动地展现了各少数民族学生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亲密无间的、和谐共处的精神风貌。这个微电影不仅在各民族学生中产生强烈共鸣,而且通过媒体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所有这些富有积极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促进了学习、增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各民族学生的友爱和团结,而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起了淡化的作用,有利于他们转变宗教信仰,至少对他们把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让宗教的正向作用发扬起来,同时减少宗教的负面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强调:团结稳定是福 分裂动乱是祸,科技日报2014年03月05日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民族宗教信仰论文

民族宗教信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