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对于曾国藩此人,大家都不陌生。曾国藩能以一个农家子弟封侯拜相,凭一介书生屡立军功,权倾天下仍得善终。毫无疑问,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但是,这位晚晴历史上最成功的人物也曾经是一个“庸人”,甚至是一个连贼也敢痛骂的人。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全方位了解30岁之前是“庸人”,30岁之后拯救大清,甚至改变世界的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欢迎阅读!
曾国藩一生完成了中国古人对自己的至高要求,“立德、立功、立言”,他是此三者兼具的传奇,他是道德楷模,同时又治国平天下。他的家书、日记、奏折都折射出治家治国理念的成功,从仕途、交友、家教等不同角度给予人们借鉴。
来自大山里的农家子弟,家族没有官场背景,却十年七迁,官居极品,曾国藩的成功究竟来源于什么?人们苦苦追索,想从他身上学到成功的金科玉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潘成功的四点原因。首要的便是“立志就立坚卓之志”。一旦做事就要把它做大做好,他的书房墙上挂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立志箴言,如此功名羞耻之心,有多少人说得出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曾国藩在湖南岳麓书院读书时受同学排挤,他二话不说把书桌搬到门外月光下继续苦读。同窗们都对他的忍辱负重感到纳闷,他说:“我的目标只有学习,其余忽略不计。”他一生记日记从不间断,如此毅力着实令人佩服。显然光靠机遇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是审时度势,乘势而起。不论是考功名,出山为官,还是练湘军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善于根据时代的潮流,把握最好的时机。他不愿攀关系,那样容易受制于他人的淫威,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血诚与坚忍也是曾国藩功成名就最关键的素质之一。这是对自己而言的,更是对国家对大清朝廷的。要固守这份血诚已属不易,还要实现它。曾国藩是在受到皇帝限制、大臣排挤、无权无饷的情况下实现的,是在包容和忍让种种辱骂、批评、责难中做到的。
最后则是求缺心态。“花未全开,月未全圆”也是一种美。换句话说,就是中庸之道。偏执狂可成就一时,惟中庸可成就一世。晚年曾国藩更是坚持此标准,小心谨慎,委曲求全,他裁撤湘军,让弟弟避了锋芒,把光芒分给别人,不会遭人眼红。隋教授在此处举了一双精美的象牙筷子的例子,若一味追求完美,从一双好的筷子到房子、车子、妻子都要求档次上的匹配,势必导致贪得无厌。
曾国藩最大的成功原因,是中国的哲学阴阳调和。他认为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富贵、地位、权势,一切好的东西可以把他比之为放在阳的范畴,那么一切坎坷、不利、退让、宽容、厚道别人、自己压抑,这许多方面归为阴的范畴,这样两个东西要互补、要调和。了解30岁之前是“庸人”,30岁之后拯救大清,甚至改变世界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修身,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退、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曾国藩的事业成功之道,再一点,就是大功不举。翻开中国的史册,常见这样的一些故事,与人相处共患难易,共成功难,功高震主。尤其是在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面前,你有大的功劳更是很难。还有同事的眼红嫉妒,从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不多。曾国藩很清晰地洞察到功高震主这样的局面,他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标。他将功劳归之于朝廷,归之于友军,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声称做得不够。大量裁撤湘军,90%的湘军被裁撤。他恢复乡试,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渡过了表面风光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险恶的政治阶段。
解说曾国藩成功的秘诀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