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土改运动中是怎样斗地主的
在新中国的解放运动中,斗地主曾是我们土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朋友们你们对新中国斗地主的历史知识知道多少呢?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新中国土改运动中是怎样斗地主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斗地主的历史知识。
新中国土改运动中是怎样斗地主的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可以说,土地问题是解决中国近代以来政治问题的一大关键。在解放前后,通过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在获得农民拥护的同时,还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食供应。在土改中,“斗地主”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划成分
在决定对一个地区开展土地改革后,当地党委首先会派遣“土改工作队”进入各村,每支工作队大概3至5人左右,其工作任务就是主持该村的土改运动。
工作队进入村庄后,就拥有了“钦差大臣”的身份,若发现村支书和村长渎职或有其他不法行为,有权随时将其罢免,重新进行选举。通过这种方式,工作队很快建立起在农民心目中的权威。
接下来,工作队需要取得农民的信任。通过走访,工作队争取进行准确摸底,搞清楚村里的大致情况,比如哪些可能被划为地主、哪些是富农、哪些又是贫雇农。
但一开始工作队的走访并不顺利,很多农民出于对地主的惧怕,不敢对工作组说出实情。工作队就通过深入农民生活调查了解,得到了农民的信任。然后,通过划成分的方式,将农民与地主在“阶级”上分离开来。
二、斗地主
工作队确定斗争对象后,需要引导贫农们起来斗争。不过,因为有的地方村庄的土地占有情况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度不均,甚至有的地方双方关系还较为“和谐”。
要让他们大胆斗争,必须要找一个突破口,即有人带头斗地主。在农民们看来,群体总是安全的。所以,工作队需要找一个“苦大仇深”的领头者,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成为“访苦”。
访贫问苦,是指工作队要在村里寻找典型的“苦主”,他们往往经历过一些悲惨的往事。工作队员一般会将目标人群锁定在老人、妇女及村里的边缘人这三类人身上。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人所受的苦难最大,受压迫感最深,动员也最容易成功。在确定动员对象后,工作队员会搬进他家中,与其同吃同住,进一步发现他们的“苦难”。
为了使他们对地主剥削自己的程度有个直观的认识,工作队员们还帮助农民算账。在培养好“苦主”的同时,工作队员会进一步扩大 “苦主”范围,让他们提供村里其他同样“苦大仇深”者的线索,为工作队员确定下一个目标打下基础。
在动员到若干个“苦主”后,工作队员便将他们集中起来,让每一位“苦主”都向其他“苦主”倾诉自己的苦难,达到 “比苦”“攀苦”的效果。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苦难意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诉苦技巧,为即将在全村范围召开的“诉苦大会”准备了条件。
三、诉苦会
诉苦会,是工作队举行的一种群众集会形式,规模较大之时,要求全体村民都要参加,同时安排“苦主”们在大会上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被地主压迫剥削的悲惨经历。这种集会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与会者对地主的同仇敌忾之心。通过这种集会,打垮地主在农民心目中的权威,最后迫使地主低头认罪,承认自己的剥削行为。
诉苦会的场地也很有讲究,要求会场必须严肃,参会者不得嬉笑,以达到清冷肃穆的氛围。例如在河北,即要求会场保持严肃的态度,且小组会应在贫苦农民所居住的“暗淡破烂房屋”,选择在晚上昏暗的灯光下更加直接有效。
在“诉苦会”上,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哭”,哭能充分调动会场情绪,渲染会场氛围。诉苦者苦,听者哭,小孩哭,大人哭,青年人哭,老年人也哭,不少地方贫农大会上绝大部分的干部与群众哭成一团,有些哭得昏过去了。
四、地主被斗倒
在地主承认自己的剥削后,农民就开始算“苦账”,即分配地主的土地与财产,这就是土改中斗地主后期的重要内容:算账与翻身。
算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巩固成果,消除农民心中可能存在的负罪感。通过给农民算账,在干部的精心引导下,让他们弄清楚地主对他们这些年来的剥削总量。这样,农民就会消除心中存在的忐忑不安,理直气壮地接受斗争的果实。
在地主被打倒之际,也是农民“翻身”之时。地主在村里原本占有的权威荡然无存,而这个权力真空随之被新的群体所填充。土改中的贫农团成员,那些在斗地主过程中表现积极的贫雇农,很快成长为村庄中新的权力掌握者。农民们获得了土地,分得了地主的财产,自然会勇敢地参军并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
新中国土改运动中是怎样斗地主的相关文章:
1.少先队基本礼仪知识
2.温铁军最新文章
3.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
4.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新中国土改运动中是怎样斗地主的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