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礼仪与特征
日本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礼仪与特征,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礼仪
参加茶事的客人根据身份的不同,所坐的位置也不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闲步。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沏茶时主人要先将各种茶具用茶巾(茶巾的折叠方法也有特别规定)擦拭后,用茶勺从茶罐中取二三勺茶末,置于茶碗中,然后注入沸水,再用茶筅搅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汤泛起泡沫为止。
客人饮茶时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待正客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完后将茶碗递回给主人。客人饮茶也可分为"轮饮"或"单饮".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单独饮一碗茶。茶道礼法不仅是饮茶,主要还在于欣赏以茶碗为主的茶道用具、茶室的装饰、茶室前的茶园环境及主客间的心灵交流。
整个茶会,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饮茶、观看茶具,以至于擦碗、放置物件和说话,都有特定礼仪。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左右内。结束后,主人须再次在茶室格子门外跪送宾客,同时接受宾客的临别赞颂。
日本茶道强调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强调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式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日本茶道的礼法分为三种:炭礼法、浓茶礼和淡茶礼法。
炭礼法:炭礼法即为烧沏茶水的地炉或者茶炉准备炭的程序。无论是初座还是后座都分别设有初炭礼法和后炭礼法。它包括准备烧炭工具、打扫地炉、调整火候、除炭灰、添炭、占香等。
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浓茶礼法和淡茶礼法是主人制茶、客人品茶的一整套的程序章法。一般情况下,主人先将少许呈粉末状的末茶放入瓷碗中后加点水,用特制的竹筅把茶末搅成糊状,再加水至碗四分之三即可。喝时用右手拿起茶碗,放至左手撑上,再把茶碗从对面向身前转,经细品、慢啜后奉还主人。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宾客,头一位进茶室的必须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人室。
来宾人室后,宾主均要行鞠躬礼。有站式和跪式两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日本茶道的特征
日本的茶道就是通过沏茶、饮茶,来加强友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礼仪形式。他的精神内核就是日本高僧千利休总结的“敬、和、清、寂”四字茶规。所谓“敬”,就是尊老爱幼,尊敬长者,敬爱朋友,爱护晚辈,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做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这是四字茶规的核心。“和”,就是和睦相处的处世之道,强调以和为贵,处理好睦邻、友邦的关系。从饮茶角度看,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这是一种行为的准则。“清”,是指为人要做到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不求奢华。从饮茶角度看,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这是指人的安居状态。“寂”,是指为人的精神状态。在整个的茶事活动中,要安静、神情要庄重,做到心地清幽,不慕虚荣,淡泊名利,不恋红尘,气定神闲,修身养心。日本茶道的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将艺术、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精华体现在具体的茶道之中。茶道的陶冶既是一种道德完善的手段,也是一种社会交谊的积极方式。
日本的茶道从最初引进中国茶道之始,就与禅联系紧密。高僧千利休总结“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规,就充满着禅的内涵。日本茶道的本质,重点不在于喝茶解渴,而是通过繁琐的茶道规则来磨练人心。只有饮茶人对茶道的繁琐程序、礼法感到习以为常时,或者饮茶人随意而为就遵从茶道的程序、礼法时,就意味着对茶道的“和、敬、清、寂”的茶规深入人心,融会贯通了。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像参禅顿悟那样领悟到茶道的真谛。
日本茶道的仪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跪迎宾客,主人跪在门前迎接客人。二,宾客净身,客人进入茶室前洗手、漱口。三,宾主互礼,进入茶室后,宾主相互鞠躬,互相表示感谢。四,宾客落座,客人盘膝而坐,主人生火烹茶。五,宾客品茶,主人为宾客斟茶,献给客人品尝。六,客人品茶,品茶时要先欣赏茶杯,在欣赏茶汤,然后再慢慢品尝。饮茶时要让茶汤在嘴里滚动,吸啜出声,表示礼貌。七,玩赏茶具,日本茶道的茶具都十分精美、多样,品茶后,大家欣赏茶具,品评赞赏,直到宾客告辞,主人跪坐送客为止。整个茶道过程,长则数小时,短则一两个小时,将“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规融会贯通于始终,并且在茶的浓淡、茶水质地、煮茶水温、火候大小、炉式和方位、煮茶白炭、茶室插花等七个方面,都要做到行之有序,十分讲究,以满足宾客的美的陶冶与享受。
日本茶道的礼仪与特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