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方式

发布时间:2017-06-24 11:47

导语:现阶段已经进入课改的深水区,打造高效的课堂业已是老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有效率的课堂,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稳步地提升。因此,打造高效的课堂非常有必要。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方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方式

一、高效率课堂内涵

人们提起“高效率课堂”时,一些人说:“高效率课堂就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理性的经验”;有的说:“高效率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会知识与能力”;也有人说:“高效率课堂就是充分利用课内一切资源,教会学生分辨美丑善恶”. 这些说法不免偏颇,我的理解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将教师教学的目标最优化和最大化. ”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最优化、最大化.

二、充分意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工作岗位需求更多的脑力劳动,要求劳动者具备更多的独立思考,尤其是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思考. 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必要的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这些都表明,数学的作用无处不在. 教师要尽可能提高数学自身的趣味和魅力,增加学好数学的诱惑力,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恒久的耐力.

三、转变教师自身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部分教师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困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最终结果,忽略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缺乏良性评价,反应到教学中,就会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转移,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成效. 过分重视结论、轻视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容易把生动的教学过程变成枯燥的模仿练习和机械记忆,使学生不能体会对数学的感受、思考和探索,扼杀学生的智慧和个性,造成学生创新思维成为泡影,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必须有一桶水. 教师在转变传统观念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专心研究教学方法,设计精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把教学过程最优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大胆应用新教法、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得到运用和发展,真正实现“让每名学生都学得好”的教学新理念.

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打下终身学习基础

高效率课堂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事情,而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具体表现是在课堂上的爱惜时间,增加效率,长久看,则是做事的高效率,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好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能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 随着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心反而形成强烈的反差.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自信和成功感,这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发现普通课堂上,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的习惯,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怎么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呢?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其次,数学也是一门语言,即所谓的数学语言,教师应让学生将数学语言理解透彻;除此之外,学生要读出并理解数学语言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能够寻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思考,不愿意思考,并且有惰性,因此,在学生入学的开始,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常提出问题,并能独立去寻求解决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答案,变为主动要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必定会大大提高.

五、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双向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以信任为基石,以情感为内涵. 师生间关系和谐融洽,会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不但让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教师要放下身段,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心灵上的导师. 比如,教师的生动描述,善意的微笑以及深邃的目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师生间才能展开有效互动的交流对话. 总而言之,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会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率课堂。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方式

1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1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1.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1.3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1.4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里简单介绍 “问题式导学法”、“3510循环大课堂” 两种模式。

“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

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510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5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方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