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纯朴的民风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3-01 10:33

无言的纯朴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纯朴的民风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纯朴的民风的散文

有关纯朴的民风的散文:淳朴民风令人醉

今年1月份,我有幸能和中联部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武树民率领的调研组一行3人来到双桥镇下渌村采访,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鼎鼎有名的下渌村,去到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经参观过的农户韦成清的家。

车开进下渌村,满眼的绿色,那金黄色果子的点缀,让这片绿格外夺目。

在村长家中,看到几张大桌子,他说,城里人来体验农家乐时,可以在他家吃饭,所以他家一直摆有好几张桌子。在另一农户家,也就是政协主席贾庆林曾经参观过的农户韦成清的家,我惊奇于他客厅内竟有电子琴,家电也一应俱全。客厅上挂着与贾庆林合影的照片,那一家大小,穿着壮家人特有的服饰,笑得那样灿烂,仿佛嘴里含着糖。韦成清在谈起这件事时,脸上更是欣喜、骄傲不已。是啊,家里有这样一位大领导光临,该是件多么难得和骄傲的事啊。韦成清没有一点羞涩,一直不停地讲,仿佛有一大推的故事要与我们分享,只可惜时间有限,没能听完。

调研人员问他:“接待了那么多人的来访,是否觉得麻烦?”户主的回答自然而真实,朴实而到位。他说:“麻烦是有一点的,但领导来看我们是我们的荣幸,也有利于全村今后的发展,那一点点麻烦微不足道”。我在一旁听着乐了,因“微不足道”这个词用得极妙,调研人员也笑得响,这朴实诚恳的回答,听着令人舒心、放心。

当韦老汉和调研组说:“很多国家的人都来我家参观过了,有泰国的、越南的、老挝的、意大利的等等”,调研组笑着说:“你们家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现场一阵阵笑声。韦老汉回应道:“现在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了,以后打算学点外语,好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这更令我对这些淳朴的农民刮目相看了。

在韦老汉家中,县委黄副书记递给我一个青枣,看起来绿绿的,吃起来甜甜的,农户说,那是他们刚从地里面摘回来的,我吃着只觉得好吃不已。

采访结束,一同事说想买点皇帝桔回去送亲戚朋友,于是我们跟随一大姐来到田里面。一路上,同事与大姐滔滔不绝,用壮话谈得热火朝天。我问同事:“你怎么跟大姐那么熟,你们认识?”那同事笑起来回我:“不认识啊,但这里的村民都很热情好客,很好交谈的。”因为我不太会说壮话,于是试着用普通话和大姐聊起来,虽然大姐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却没有任何羞涩,很大方地跟我聊起来。大姐告诉我,他们的田地主要用来种植水果了,蔬菜、大米都是买回来吃的,自己不种。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还有农民买米来吃的,在我的印象中,农民一般不都是自给自足的吗?

到田里面,看着一大片果园,一颗颗果树上都挂结满了果,我说“那不是橙子吗?”,大姐笑着回我:“那个就是皇帝桔了”。然后叫我随便摘一个来尝。我心想着一定要挑个最大的,但满眼都是果,一时间还真难以分辨出哪个大哪个小,最后只能放弃,就近摘了一个,用手剥开果皮,吃了起来。确实和橙子不一样,既比橙子好剥皮,也比橙子甜。看着这满眼的果树,我笑着说:“一颗树能收到50多斤果吧?”,大姐笑着对我说,最起码有100斤呢!

刚下过雨,果子上还有雨滴,脚下的地也是湿的,我打消了帮忙摘果的念头,生怕那雨滴将我的衣服和头发弄湿,只是叫同事帮忙拍了张照,留了个影。但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找个天晴的日子,再回到这里摘一次果。大姐看着我说,一般来体验农家乐的人也像我一样,喜欢拍照回去留念。

我在田地旁时而摘果,时而拍照,一会儿功夫,大姐已经摘好了满满的两个水桶的果,说可以回去了。然后她挑着满满的两桶果,手里还拿着个她刚才吃饭的铁饭盒,我用相机对着她拍照说:“我帮你拍张照”,她笑着说:“我手里还拿着碗呢”。说着,急忙把碗放到背后,用身子挡住那饭盒。

回到大姐家里,她带着桶把果放到电子称上,称显示60.9斤,大姐说,扣去桶重量3斤,共57.9斤。我心想着:这两个桶只有3斤重?但却没好意思说出来。后来,大姐拿来一个大袋子,把两桶果倒进去,带着袋子又称了一次,果然显示的是57.9斤。老实的农户,一斤也不坑。同事付上200元,把那袋果扛到车上,我们载着那满袋的果,回去了。

大姐用听起来很亲切的普通话笑着对我说,下次有空来玩。我笑说,一定。回来路上,看见一辆大巴车往下渌村行驶,车头上标着“国际团队”,我想着,就像调研人员说的那样,这里真是走向世界了。

有关纯朴的民风的散文:感受纯朴民风

这里的民风太纯朴啦。

今天中午,我们沿着海岸线依旧搜索着。绕过海岸线,我用电子地图搜索,向有着公路的地方走去。太阳暴晒,酷暑难当,我让给友人一把零钱,让他去买2瓶矿泉水,结果卖东西的老人只从他手里抽走两元钱。

我们到一个叫玄钟村的地方转悠一会儿。出了村口,我走在柏油路上,毫无遮拦,地表温度让我们无法呼吸。我当时想,如果遇到出租车,我们就上去,哪怕吹吹空调可以。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车。最后,看到一个公交车,我叫上友人就上车啦。司机问我们去哪里,我愣了一下:去下一个镇。到了才知道,原来这个镇叫梅岭镇,沿途中遇到一个寺庙,想去拜拜却没有时间,有机会一定要去。

我们向繁华的地方去,其实只有一个目的,想找个宾馆,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可是,这个镇真的没有宾馆。为了休息,我去了一家理发店简单洗洗头,两人洗头才10块钱。出来,我看到一个福利彩票点,于是,我拉上着友人:走,捐款去。我给友人50块钱让他先买。他没舍得全部捐掉,最后我们两人捐了50元。为福建的福利事业做点贡献,我们也不虚此行啊。这,可以留下一点痕迹下来。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到哪里去呢。转了一圈,我们去了一个台球俱乐部。边玩边和老板聊天,希望老板可以帮我们一个出租车。打了几局球,玩了一会游戏,一看手表四点多,我们应该返回啦。老板说出租车暂时没有,我送你们回去吧。我们一共在这消费17块钱,怎么好意思让你送呢。最后商量让他收点车费,可是怎么也不收钱。

坐上老板的黑色的轿车,CD播放着跳跃的音乐……不一会儿,我们到了海边,绕着中午走的路,回到住处。

今天,我们究竟收获了什么,我想只有收获的最清楚。

一个人怎样影响着另一个人,只有被影响着最清楚;一个人怎样感染着一个人,只有被感染者最明白。

有关纯朴的民风的散文:纯朴的民风

我女儿的婆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群山环绕,树木参天,一眼望去峰峦叠嶂,起伏连绵,青山巍巍披翠,碧水悠悠吐秀。一切生态都是从历史走来的自然,一切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貌。走进那里边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走进了一个清幽、宁静的世界。

在那个小山村住下来之后,扑入我的视野的都是无边的苍翠、浓郁,沐浴的都是大自然的碧绿、葱茏,呼吸的都是大自然的清新、明净,吮吸的都是草木的芳香,撞入耳膜的都是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流淌出来的乐曲声。我在神清目爽,心旷神怡中步入了一片清幽、宁静的净土,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灵魂的栖息之地。

在那个小山村,令我陶醉不已的不仅是它的山光水色,封闭的纯净的自然风光,而且是那里古朴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风,憨厚的民风。那里的道德风尚,人情世故,更令我欣赏不已,赞赏有加,感动不已,感慨不已。不仅是一种钦佩、敬仰,而且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在那里我受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的感染和熏陶,一种纯净的情愫、情怀的陶冶,引起了我的思索,激荡着我的情怀,给了我一个洁白的、明净的心境,一种圣洁的向往和畅想。

小山村的住户,房舍前后参差不齐,上下错落不一,都是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后面是高耸云天的大山 ,前面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一座座木桥飞架,流淌出小桥流水人家。那里的人家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院落,没有垒砌的院墙、紧锁的大门,大都是敞开的,随便进入。家中的用具、粮食等用品,值钱的不值钱的,有用的没用的都放在院子里。自行车、手推车、摩托车都往院子里一扔,连锁都不锁。家家房门不上锁,晚上睡觉也不插门。此种现象我觉得奇怪,便问亲家公:“那些东西都放在院子里,也不锁,不丢吗?”他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从来没听说过谁家丢过东西。这里不仅没有小偷,而且也没发生过杀人、防火、抢劫等案件,连打架斗殴的也几乎没有”。他说的的确不假,我在他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的确没有听见过吵架声、怒骂声。寂静的小山村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村中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得非常融洽,谁到谁家借用东西,打个招呼,进屋就拿,好像拿自己的东西一样。

那里真是一个“路不拾遗,夜无闭户”的平安、平静、祥和的小山村。那里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纯朴民风,让我感慨不已,也有些不解,不觉自我发问道:在商品社会,物欲横流,一切都受利益驱动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纯朴的民风,还有这样热诚的邻里关系,我真是佩服极了!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不可思议,我女儿的小姑子家开豆腐坊,我去她家串门时问她一板豆腐能赚多少钱,她说不挣钱,只是剩下豆腐渣喂猪。我说:“你不赚钱图个啥?你没算算,你不仅搭上了人工,起早贪黑,而且耗用了水、点、燃料,那不是亏本经营吗?”她说:“我没考虑那些,我想都是一个村住着,乡里乡亲的,赚他们钱我觉得不过意”。怪不得她的豆腐块那么大,而且那么好吃,味道非常鲜美,我顿有所悟。对她的做法,我的心里很矛盾,觉得她可敬,是活雷锋;又觉得她似乎有些傻,该赚的钱不转,有些可惜。不过我还是觉得她很了不起,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村民能有如此高尚的情怀真是难能可贵的。我有觉得这和小山村淳朴的民风是分不开的,是祖辈传下来的风气。

猜你感兴趣:

1.白落梅散文在线

2.精美短篇散文精选

3.沈从文散文选读后感

4.传统文化符号散文

5.6年级乡情散文

有关纯朴的民风的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