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孩尿频怎么回事 怎么做
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平均范围,就是尿频。下面由小编为你解答。
引起尿频的原因
(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
(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5)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儿童尿频的治疗,首先应该是心理治疗。所以,首先应该弄明白病因是什么,其次才是行为治疗,也就是“憋尿训练”。
小儿尿频有多种原因。如仅有尿频尿急,每次排尿量少,无其它症状,多与精神刺激如紧张、受斥责等有关,一般不需治疗也会好。当小儿尿频还伴有夜间尿床及白天尿湿裤子,或伴有便秘和下腹或会阴部疼痛,可能与小儿膀胱不稳定(膀胱自发性收缩)有关。当小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发热,多为尿路感染。如小儿尿频同时还有血尿,腹部或肾区绞痛,可能为高钙尿症及尿路结石。如小儿除尿频外,还伴有烦渴、多饮、尿量多、消瘦等,应疑为糖尿病。除以上原因外,尿频还见于尿路异物、尿路畸形、肿瘤等,腰骶椎畸形、隐形脊柱裂、骶脊膜膨出所致的神经性膀胱亦可引起尿频。
孩子出现尿频等表现时,家长既不要恐慌,也不要漠然处之,更不要斥责孩子,以免造成孩子心理障碍。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明确尿频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排除儿童日间尿频症,某些5-6岁以下幼儿出现日间尿频、尿急现象、而尿常规检查和体格检查并未见任何异常现象。谓之儿童日间尿频症。这是因为人类膀胱排排尿功能受双重支配,大脑皮质直接对膀胱括约肌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膀胱平滑肌有间接调节作用。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引起排尿反射,而交感神经兴奋抵制排尿功能。两者在大脑颇整合调节下,维持膀胱的正常功能。
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时会出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因此,膀胱内积存少量尿液,便会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排尿反射,产生日间尿频现象。此外,应激因素,如受到惊吓等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个别严重病儿,可试用阿托品等药物,减轻尿频病症。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4~5岁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无尿量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频,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加重。
发现孩子尿频时:
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一旦确诊为神经性尿频,纠治的关键是寻找可能的致病原因,如新近入学、被人寄养、害怕打针或考试、对某些动物的惧怕等。在必要时,可采用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松弛膀胱逼尿肌的药物进行治疗。
面对神经性尿频的孩子,家人该怎么做?
首先:不要过分关注或横加指责,不要打骂和训斥,要鼓励小儿将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并记录每天两次排尿间隙的最长时间,如有进步,可适当给予奖励。
其次:要反复告诉孩子,她是健康的,尿频症状会很快改善,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因素,并鼓励他们说出心中的烦恼。
此外:要与孩子共同玩耍和游戏,一起参加户外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关心他们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认真的解释。使他们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
最后:如是在校儿童,还要取得学校老师的配合,使他们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安抚。随着精神和情绪的放松、恐惧心理的消除,尿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
6岁小孩尿频怎么回事 怎么做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