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论文
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且越来越激烈,包括体育活动;而在体育竞赛中胜出与失败是此生彼长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处理问题还不大成熟,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脆弱的表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范文一: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2013年5月12日,在河南周口市,一名读高三的儿子雇凶残忍杀害了家中父亲和姐姐。其杀人动机竟是无法忍受家教管理严格。究其原因,高考的重压、严格的家庭环境、童年成长经历,众多因素导致该少年人格分裂。这样的惨案让人震惊,造成悲剧的背后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对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很有必要。目前中学生心理承受力低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业、交往和情感等方面。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学业压力和校园环境。因此,本文对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培养;对策
一、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原因
(一)心理不成熟,认知水平低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承受力是由多种心理能力组合成的一种应付环境变化的主观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即人对心理压力的反应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尚未成熟的一面,正是导致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的内在因素。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育中,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看问题易于片面化、绝对化,加之情绪易起伏,自我调节能力差,从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二)纷至沓来的各种压力,使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
现行的中学教育从内容来看,凡是高考科目,学校都加大课时密度,增加课堂容量;从方法来看,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或忽视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评价学生上,往往舍德取智,光看分数。在校园里,学校领导呼天喊地、谆谆教导,班主任关怀备至、婆婆妈妈,任课教师番上阵、喋喋不休,整个校园被笼罩在不上大学非好汉、成绩不好就是差生的怪圈之中;在家庭中,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依赖性大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更加给孩子心理施以重压,再加上中学生自身生理提前发育,使其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面对同时产生或在一定时间内接踵而来的各种压力,学生感到生活如履薄冰,各种神经之弦绷到最大值,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再也不能容纳丝毫的挫折和失意了。
(三)陷入心理危机,不能面对现实
中学生的生活应是多彩的,但它绝不是理想境界的世外桃源,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将会把他们精心编织的五彩梦击得粉碎。如所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反差,老师处事的不公,同学间的磨擦,与家长不能沟通,学习上遇到障碍,甚至某些中学生犯罪案例的影响等等,从而形成了以保护自己自尊心为核心的安全需求和周边环境的矛盾。这些矛盾一旦得不到解决,就会转化为忧郁、厌学、早恋、人际关系紧张等行为。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的措施
(一)优良的家庭教育是基础环节
一是父母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判定的唯一标准。不要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的所有。应当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孩子擅长学习、唱歌、跳舞、画画、体育运动等,对他们的爱好施以鼓励,而不是打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以后这将成为他(她)最擅长的领域。
二是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父母要多向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除了面对面,父母也可以通过信件、手机短信、网络通讯(比如最常用的QQ)等方式与孩子交心。用这些方式去关心子女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情感等问题,用最真诚的态度与他们进行最有效的沟通。
三是进行耐挫教育。崔华芳在《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里就有提到对孩子的挫折教育。首先是主动设置挫折,比如让孩子吃苦、经历生活的磨难;然后磨砺孩子的意志,教孩子乐观对待挫折,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是假设一系列场景,比如当孩子考砸的时候、遭人误解的时候,亲人去世的时候、父母离异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被朋友抛弃的时候等等,教会孩子去积极面对,主动战胜挫折。
(二)优质的学校教育是主要力量
1.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挥积极作用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政治)、心理健康教育这类课程的老师,课内课外都应密切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包括心理承受力的状况。
(1)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轻松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建造,可以减少学习压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学习。比如班干部、科代表等轮流换届,组织晚会、办板报、班级拔河比赛等等,做到班级管理工作全员参加、班级活动力求普遍参加,促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和主体意识,有效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教师以自身的良好素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学生会对这样的老师产生信任感和崇拜感,心中有困惑时,也愿意跟这样的老师倾诉,向老师寻求帮助。
(3)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予以鼓励。学生受到鼓舞,便会增强自信心,心理承受力也会逐步增强。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于自我比较封闭的学生,鼓励他们多与他人接触交往,打开心扉。正常的人际交往,对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的增强也是很有帮助的。
5.多向学生传输正能量。多向学生介绍励志文章、经典书籍、电影等,多向他们讲述正面人物的事例,多用正能量去感染他们。
(三)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中学生心理承受力
(1)开展多门知识讲座的宣传。如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讲座、学习心理学知识讲座等,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
(2)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校除了心理咨询室提供面询之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电话、邮箱等,让有难言之隐的学生有倾诉之处。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的老师应该为心理健康出现偏差的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疏导心理上的郁结,引导学生回到健康的心理轨道。
(3)开展校园活动,设立综合实践课。比如我市某中学初中的综合实践课里就设置了艺术选修、体育选修、课题研究等课程,艺术选修里面包括文学欣赏、电影赏析、音乐鉴赏、书法学习等丰富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开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认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能有效得到提高。
(4)营造轻松良好的校园氛围。因为中考高考的来临,校园氛围总会显得很紧张。这时如果校园内贴出一些幽默风趣又充满创意的鼓励标语,那么既能博得学生一笑,宽松学生的心情,又能对他们产生正面的鼓励效果,这样的做法就不失为对宽松的校园氛围的良好塑造。
(四)宽松的社会环境是重要保障
现在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导向单一,都把成功定义得特别狭窄,并且只允许有“非成功即失败”这样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整个社会风气显得特别浮躁。笔者认为社会应该更具包容性,价值导向也应该更趋多元化,应该为青少年营造更为自由宽松的大环境以保证其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提倡相互关爱和互相尊重,并追求人人平等。每个中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他们以后也不一定非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社会应该鼓励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鼓励每个人都积极追求不一样的梦想,并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环境和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华.对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年03期
[2]贺兰亭.浅谈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矫治[J].成功(教育)2007年01期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论文范文二:浅议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因为心理承受力脆弱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频频发生,造成的种种悲剧令人扼腕。为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对他们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这几个视角出发,对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途径做出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家庭学校社会
2013年5月12日,在河南周口市,一名读高三的儿子雇凶残忍杀害了家中父亲和姐姐。其杀人动机竟是无法忍受家教管理严格。究其原因,高考的重压、严格的家庭环境、童年成长经历,众多因素导致该少年人格分裂。这样的惨案让人震惊,造成悲剧的背后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对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很有必要。目前中学生心理承受力低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业、交往和情感等方面。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学业压力和校园环境。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承受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优良的家庭教育是基础环节
一是父母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判定的唯一标准。不要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的所有。应当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孩子擅长学习、唱歌、跳舞、画画、体育运动等,对他们的爱好施以鼓励,而不是打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以后这将成为他(她)最擅长的领域。
二是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父母要多向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除了面对面,父母也可以通过信件、手机短信、网络通讯(比如最常用的QQ)等方式与孩子交心。用这些方式去关心子女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情感等问题,用最真诚的态度与他们进行最有效的沟通。
三是进行耐挫教育。崔华芳在《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里就有提到对孩子的挫折教育。首先是主动设置挫折,比如让孩子吃苦、经历生活的磨难;然后磨砺孩子的意志,教孩子乐观对待挫折,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是假设一系列场景,比如当孩子考砸的时候、遭人误解的时候,亲人去世的时候、父母离异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被朋友抛弃的时候等等,教会孩子去积极面对,主动战胜挫折。
二、优质的学校教育是主要力量
(一)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挥积极作用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政治)、心理健康教育这类课程的老师,课内课外都应密切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包括心理承受力的状况。
1.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轻松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建造,可以减少学习压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学习。比如班干部、科代表等轮流换届,组织晚会、办板报、班级拔河比赛等等,做到班级管理工作全员参加、班级活动力求普遍参加,促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和主体意识,有效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教师以自身的良好素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学生会对这样的老师产生信任感和崇拜感,心中有困惑时,也愿意跟这样的老师倾诉,向老师寻求帮助。
3.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予以鼓励。学生受到鼓舞,便会增强自信心,心理承受力也会逐步增强。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于自我比较封闭的学生,鼓励他们多与他人接触交往,打开心扉。正常的人际交往,对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的增强也是很有帮助的。
5.多向学生传输正能量。多向学生介绍励志文章、经典书籍、电影等,多向他们讲述正面人物的事例,多用正能量去感染他们。
(二)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中学生心理承受力
1.开展多门知识讲座的宣传。如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讲座、学习心理学知识讲座等, 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
2.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校除了心理咨询室提供面询之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电话、邮箱等,让有难言之隐的学生有倾诉之处。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的老师应该为心理健康出现偏差的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疏导心理上的郁结,引导学生回到健康的心理轨道。
3.开展校园活动,设立综合实践课。比如我市某中学初中的综合实践课里就设置了艺术选修、体育选修、课题研究等课程,艺术选修里面包括文学欣赏、电影赏析、音乐鉴赏、书法学习等丰富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开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认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能有效得到提高。
4.营造轻松良好的校园氛围。因为中考高考的来临,校园氛围总会显得很紧张。这时如果校园内贴出一些幽默风趣又充满创意的鼓励标语,那么既能博得学生一笑,宽松学生的心情,又能对他们产生正面的鼓励效果,这样的做法就不失为对宽松的校园氛围的良好塑造。
三、宽松的社会环境是重要保障
现在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导向单一,都把成功定义得特别狭窄,并且只允许有“非成功即失败”这样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整个社会风气显得特别浮躁。笔者认为社会应该更具包容性,价值导向也应该更趋多元化,应该为青少年营造更为自由宽松的大环境以保证其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提倡相互关爱和互相尊重,并追求人人平等。每个中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他们以后也不一定非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社会应该鼓励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鼓励每个人都积极追求不一样的梦想,并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环境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崔华芳,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2] 郁伟芬、史新广,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年,第1期
[3] 贾晓波,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途径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年 第3期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中学生心理发展论文
3.浅谈高中优秀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论文
4.论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其健康教育对策论文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6.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