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对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加工、改造和创新,逐步建立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以使高等教育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篇一
《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机制研究》
摘 要:高等教育是个人成才的关键平台,研究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机制与招生机制问题,是解决个人成才得以公平的关键。该文对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机制和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探寻建立个人成才公平机会和教育过程平等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机制;招生录取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99
要从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待人的成才机会公平与教育过程平等,就必须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高度是否适应教育体系上层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主要在于如何保障入学考试机制和招生录取机制的公平与平等。
一、入学考试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一)我国大学入学考试机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1.高中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问题。在我国,高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性质的选拔性教育,高中入学机会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其主要的问题是:第一,城乡学生所获得的高中教育资源不均等;第二,城市各类高中发展不均等,职业技术性中等教育的发展空间受限;第三,由社会阶层的相对不平等而导致的学生因不同家庭背景所获得的公平教育机会不等。
2.省际之前入学机会的差距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在省际之间分布不均,造成了不同省份的生源学生在入学时机会的不均。特别是因为地方经济的巨大差异和省际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各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也具有较大差距。
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问题。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这也导致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另外,当下我国城市化进程还未得到全面推进,已有的教育制度还没有获得根本性改革,这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入学差距如何在政策引导下得以缓解就成为了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社会治理架构下入学考试机制的改革思考
1.注重在政策设计上,创造公平选拔的机会,包括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学生的权利,实现学生高校的双向选择;实现多种考试选拔并用。
2.注重管理机制从“管”到“治”的转变,充分调动社会公共服务事务中各种资源的参与。第一,高校入学考试主体的变革。转变政府职能:教育行政部门由过去的直接组织与操作的身份转变为服务与监督部门。招生考试的主管机构仍由教育行政部门担当,但组织和操作考试的工作应分配给第三方,即构建一个非盈利的介于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机构来组织与操作考试,并通过法律来保障它的运作权利,约束它的运作责任。第二,推动高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建立自主招生考试的长效运行机制,使其透明,真正成为“按需所求”的阳光招生。
3.注重建立入学考试的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规范的教育评估、咨询等中介市场。规范公平的入学考试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高校办学的方向,另一个是高校评估的社会化。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市场”导向,即合理的竟争机制是驱动公平的有效手段。市场机制的引入恰恰能建立这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机制的完善不在于教育行政部的分配,而需要发达的公共资源的界入。
二、招生录取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一)我国现有的招生录取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机制被抑制。现有的招生录取一般是根据高校的层次来划定的,如重点与非重点,985高校与211高校等。这种划分导致高校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提高,而忽略了人才培养,使得学校之间的竞争出现了偏差。从理论上说,提高办学层次不会与人才培养发生冲突。而当前的高等教育评估指标存在着诸多非科学的因素,这种不合理的评估机制事实上造成了“不公平”的起源。
2.集中录取制度的弊端。集中录取的方式,使得在分配入学机会时,高分考生能够比低分的考生优先被录取,虽如此,这种优先性也需要依靠考生自己申报志愿。招生的时候,第一志愿是招生机构的首选,而对同为第一志愿的考生,同一学校是根据报考学生的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的。只有招生计划有剩余时,学校才会考虑第二志愿的考生,同样也按高分到低分录取。如此一来,有些考生分数虽然高,但会因为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而有错失二、三志愿的录取时机,这样可能造成“一校未中”就要落榜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大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负担,成为了机会无法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治理架构下招生录取机制的改革
1.注重市场竞争机制的可行性设计。市场竞争要打通第一、第二批院校的招生界线,让高等学校以主体的姿态来参与招生录取工作,落实“学校负责、招生行政部门监督”。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宣传学校的办学质量,以此吸引报考的学生,让学校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另一方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通过市场机制自主地分流,让这些学生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并且作为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形成学校、学生共同受益、共享发展的良性循环。
2.注重招生多元录取机制实现的设计。第一,完善现行的招生录取模式,构建政府引导,高校、中学主导,第三方机构操作的服务体系。第二,建立健全高校多元招生的监督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各个学校自已的情况,制定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较强的招生流程,并由一个社会公认度高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对招生工作进行监督。第三,建立高校综合考核基础上的多元自主选录体系。取消分批录取分数线,实行分类平行投档,推行高校二次综合考核,重新排队选录考生。
3.注重教育咨询服务的社会化设计。要建立相关机制和法制体系,保障教育咨询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这里可以参考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完善资格考试制度,培养专业化的教育评估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入教育评估机构设定相应的门槛。同时,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评审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奖罚机制,确保教育咨询服务的质量。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在实践中,只要控制好实现公平发展的临界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就一定会在全局上建立个人成才公平机会和教育过程平等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起奎等.关于公平问题的哲学思考[J].理论导刊,2007(3).
[2]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