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23 11:11

创业不一定得是从高处开始,你可以选择从打工做起,这样你就更会体验到工作的压迫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打工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打工创业故事篇一

张金龙,23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人。从家里到金华,火车要乘30多个小时。所以,他每年只回去一次。待金华两年半,他感觉很适应:“金华安逸,安家在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阅历颇广的他,对金华的创业环境也比较认可:“如果毕业回家去,就不可能现在创业了。”

张金龙是个敏感的人,却不夸张。从小,他就向往远方。“走到哪,就留在哪。”他说,从高二就这么想了。另一个原因,就是贫穷。父母都是农民,靠打工维持他和妹妹求学的费用。“在我们那边,女孩最多读到初中。可我父母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子女有出息。现在妹妹技校毕业,在深圳打工,也有3000多元一个月。而我,也读了大学。”

父母的打拼,给年幼的张金龙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所有创业的冲动,只有一个:“不想让父母继续这样的生活。”小学3年级,张金龙陪父母所在工场包工头的儿子到兰州玩。包工头的儿子与他是从小的玩伴,但到了外面,张金龙明显觉察到了身份的区别。“我受不了那种异样的眼光,就是低人一等的感觉。”“等我将来有钱了……”张金龙经常这样暗暗地想。初中毕业那年,张金龙第一次随父母出来打工。一个暑假,他像一个成年人似的拼命。45公斤的化肥、大根的木材,闷声不响扛起就走。两个月,只赚到600多元钱。这次打工,他才真正了解父母的不易:打工整整一年,只有2万元左右的工资。押车可以多赚点钱,而这种艰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有亲历才有切身的体会。一趟车有时要跑10多天,只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工资少,又特别辛苦。冬天,也是日夜待在敞篷的火车上。风餐露宿,吃的只有饼或方便面。没有热水,只能等货车靠站时打一点。中途前后不靠,只能干耗着。而刺骨的严寒,他爸爸以及所有押车的人,腿都冻得又红又肿。

2008年高中毕业,张金龙跑到了北京。他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多出去看看。到北京,托老乡在一家酒店找了份传菜员的活。张金龙苦倒不怕,可每月只有900元工资,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也会步父母后尘。“一个打工的,永远就是打工。”所以,他回家复读了一年,考上了大学。

大学是我创业的平台

“创业是一个过程,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可能做事方式会不一样。”张金龙出了门,开了眼界,就做起了第一笔生意。大一时,花了2500元从金华农贸市场批了1000只孔明灯。“我们那没有这个。”他就利用春节前的15天时间,每天到集市上去卖。孔明灯每只零售10元钱,除剩余100只,一算也有6000元的赚头。

打工创业故事篇二

“我创业的资金都是自己打工赚的,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严畏这样说,“我家在湖北农村,家中还有个弟弟要上学,父母没多余的钱给我。”因此,严畏从打工起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2004年,还是青海民族学院一年级新生的严畏用勤工俭学赚来的钱开了一间画室,专门教小孩子画画。由于没有相关手续,不到半年画室就关门了,打工挣的钱也亏了。随后,严畏又在一家网络公司打工,每天起早贪黑地跑业务、给企业做网络销售,一年多下来,他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也赚到了3万元。

2007年7月,严畏大学毕业的同时,他申请的印刷公司的营业执照也办下来了。他用打工赚来的3万元钱在西宁市八一路叶林市场租了一间小铺面,开设印务公司。两个月后,他接到了第一笔生意,为房地产公司设计制作手提袋和宣传单,赚了6000元。从此他白天跑业务,晚上做设计,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公司发展资金丰厚了,涉及的市场领域更广了。如今,他在繁华地段的写字楼租了工作室,并招聘了两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公司工作。

以诚信为本

大二时,严畏和远在广州的表哥合伙在西宁销售MP3和U盘,他负责给一家电子市场的销售商供货,货卖出去后结账。谁知,该市场突然关门,销售商卷了十多万元的货跑了,到现在还欠着表哥的货款。销售商的失信给了严畏很大的打击,之后他将剩下的货全部收回并退还给表哥,他说:“当时就想着赚钱,忽视了很多东西,吃了不少亏。现在,我无论干什么都在树立自己的诚信,诚信让顾客没有后顾之忧,也赢得了同行的帮助。”2008年,市场不景气,加之某企业一直拖欠他5万元的货款,使他的小公司陷入了困境。但凭着平日的诚信,他得到了印刷厂的信任,印刷厂同意先帮他印刷产品,后结账。在同行的帮助下,公司终于摆脱了困境。

让知识引路

严畏庆幸自己学以致用。大学四年里,严畏并没有因创业而落下学习,平面设计、企业管理等知识成为他创业的金刚钻,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他都得心应手。现在,已经推荐不少学弟学妹就业的严畏说,大学生在校的时候要把专业课学扎实,就业时才能胜任工作,才能得到用人单位赏识,不要学个半吊子,找工作时眼高手低。

严畏对学弟学妹们还有一句忠告:凡事要持之以恒,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

打工创业故事篇三

冯益东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从教师到企业经理人,她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转身和怎样的心路历程,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商海里波诡云谲,她一次次跌跤,又一次次重新爬起,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财富人生……

冯益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1990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郑州某中学任教,生活平淡而稳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和一则貌似错误的招聘启事,她的人生突然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另类”招聘

那是1994年年底,冯益东在报纸上发现了一则“奇怪”的招聘启事:“因业务发展需要,本酒店招聘经理10名,无酒店行业从业经验者优先。”

是不是报社排版的时候大意,将“有酒店行业从业经验”误写成了“无酒店行业从业经验”了呢?于是她给报社打了一个电话,希望更正。报社的回复却是“客户提供的材料原文如此”。

企业招人都愿意要有经验的,这家酒店为何要招没有经验的呢?于是她拨通了酒店的电话。对方说:“没有经验的人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更强。我们酒店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有能力将一个没有从业经验的人培养成优秀的经理人。”

冯益东心动了。教书整整5年了,她已经驾轻就熟。但内心里,她更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毕竟自己还很年轻,跟社会接触少,何不试试?”

怀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冯益东带着简历到酒店面试。没想到她一下子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当即决定录用她。

第二天,冯益东便向学校提出辞职申请。校领导苦口婆心地劝她:“这事你可得想清楚啊!教师这个行业虽然待遇不是很高,但也算铁饭碗。”

但冯益东毅然走进了那家大酒店,做起了实习经理。

“打工皇后”

凭着自己丰厚的知识积累和干练的做事风格,冯益东奇迹般地完成了自己的职场三级跳:3个月的实习结束后正式成为经理,又过3个月升为主管经理,一年之后任副总经理,不满两年就被提拔为总经理。她这段平步青云的经历,曾在同事乃至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和关注。

为了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冯益东决心从提高服务员的业务素质入手。她建议董事会拿出10多万元经费,送41名服务员到郑州大学旅游学院进修,开创了酒店和大学联合培养员工的新渠道。“很多服务员都正处于学知识的年龄,从家乡出来打工,难有机会接触大学学府。我们这样做,在增强她们素质的同时,也帮助打工妹圆了大学梦。”冯益东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冯益东结识了业界赫赫有名的段总。二人一见如故,聊管理,聊酒店,聊人生……整整聊了3天,二人都有与对方合作的意愿。有碍于海灵假日酒店董事长的知遇之恩,冯益东一时无法与段总联手。后来在段总再三邀请下,冯益东辞去为她带来梦想与激情的海灵,与段总一起筹备开创了锦绣花园酒店。于是,冯益东又做了两年锦绣花园酒店的总经理,也就是锦绣花园的第一任老总,并亲自参与了酒店从筹建到步入正轨的全过程。

在锦绣花园酒店,冯益东的管理艺术、装修思路、经营理念、市场运作都日臻成熟。当年,由于冯益东在业内的学历高、待遇高、名誉高,业界的朋友还给她封了个外号:“打工皇后”。

辞职创业

2001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冯益东的生活轨迹。

冯益东的一个朋友在国外做生意,想回国投资项目。她听说冯益东做过多年餐饮,很有经验,就极力劝说她辞掉工作,负责筹备新酒店。

这时冯益东的事业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做了两年的总经理,酒店做得风生水起,自己却越发清闲起来,每天的工作就是批文件和接待重要客人。

冯益东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想给自己找个继续奋斗的支点。

此时,回国的这个朋友向冯益东发来邀请,请她负责酒店筹备和日常运营。资金全部由朋友出,不干涉她的管理;她以管理入股,占35%股份;朋友以资金入股,占65%股份。

想想也行,发挥的空间更大,于是,她辞职开始筹备新酒店。

花了3个月时间,冯益东拟好了装修图纸,这时出意外了:朋友因故无法与她一起合作经营了。朋友撤出了资金,而此时的冯益东,手头只有3万元积蓄,处于筹备期的酒店突然没了血液,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坚持做下去?

冯益东选择了后者。她算了一笔账,装修加上工人的工资一共需要300万元左右。家人也没攒下几个钱,就劝她:“算了,别折腾了!”家人想让冯益东做一个规模小一点的饭店,等将来有资金了,再做大做强。

可冯益东拒绝了。她明白,大酒店的管理和小饭店有很大区别,自己即便做小饭店,可能也会按照大酒店的管理方式来做,这必然造成资源闲置,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肯定会浪费。

成功跳跃

冯益东坚持按照自己的规划做下去。紧接着,她召开“装修听证会”,广泛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用3个月时间按照顾客的建议完善图纸。白天,她和装修公司谈,请他们部分垫资,晚上和朋友、客户谈,请他们投资。

她开始分析酒店的优势、劣势,详细算出酒店的投资预算、规模、定位、每天的营业额以及利润、投资回报率等。

不少人都说冯益东的酒店位置太偏僻,冯益东就亲自坐出租车、公交车、骑自行车,测算从市中心到酒店需要多长时间,“看起来远,实际上不到15分钟就到了,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她用数字说服了别人。投资者发现冯益东确实是个干事业的人,纷纷与她签订了投资协议。

酒店装修该装空调了,可手里的钱却花完了。空调装好后,冯益东答应两天内将空调钱付上。到了晚上,她掏出电话本,给自己的同学、朋友打电话,这个1万元、那个2万元地凑,第二天,钱凑齐了,再给人家送去。

但最后意外还是出现了。冯益东到家具厂订好一批桌椅,等人家按要求把东西送到门口时,冯益东发现账上又没钱了!可家具厂要求现款结账。

冯益东先让把家具卸下来。家具卸完后,她和家具厂的负责人商量:“银行系统出了点问题,过几天再付款行不行?一个月内肯定付清。”负责人一听当时就翻脸了:“不行就把家具拉回去!”

冯益东说:“我向来很讲信用,到时候真还不上把酒店转让出去也一定给你们还上。”话说到这份上,家具厂的负责人只好答应。

在家人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在8年酒店系统知识的积累中,冯益东终于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向个人创业的成功跳跃。世锦酒店如期开业。

“几分关心几分管理”的理念,使员工忠诚而稳定,“把客人当朋友”的经营理念很快使门前车水马龙,世锦酒店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职业生涯中创造奇迹的冯益东时刻告诫自己,辉煌的过去既不是人生的资本,也不是事业的巅峰,而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教师到“打工皇后”,再到自己创业,成为一个成熟的、真正的老板,对于冯益东来说,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心灵的历练。职场的起起落落,事业的跌宕起伏,她最终实现了事业的“凤凰涅 ”。

打工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