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字以上思修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2 09: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和素质的主要平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500字以上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500字以上思修论文篇一

《浅析“八荣八耻”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丰富和发展》

论文摘要:2001年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但《纲要》实施五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扭转。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增加了“服务人民”和“崇尚科学”,在“敬业奉献”中彰显“辛勤劳动”,把“团结友善”发展为“团结互助”,把“勤俭自强”提升为“艰苦奋斗”,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了内容更加丰富之外,“八荣八耻”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警示作用。

论文关键词: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个字简单明了,言简意赅,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扭转。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日益严重,各种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随着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一些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念也有所滋长。很多人在不辨是非中盲目追逐,崇洋媚外、民族虚无主义日益盛行。不少民众包括部分党员干部皆以追逐权、利为荣,而不知礼仪廉耻为何物,既没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也没有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标准,精神空虚,生活堕落,从而使整个社会风气日下。这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而且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迫切需要从根本加以改变。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恰好适应了这种社会需求,合乎民心,顺应民意,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了自觉学习和实践“八荣八耻”的热潮。

把“八荣八耻”和2001年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稍加比较,不难发现“八荣八耻”的内容更丰富。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警示作用,因而是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丰富和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增加了“服务人民”和“崇尚科学”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尚。早在1944年,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恩德的会上就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长期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而且是全国人民自觉行动的准则。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每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社会主义主人翁的地位要求每位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道德,是每位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普通公民必须时刻牢记、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准则,必须把其化为实际行动,融入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实践证明,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近代社会以来,人类社会每次取得的巨大进步,无一例外地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成就的。而在中国,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各种封建迷信却沉渣泛起,法轮功等歪风邪气却四处蔓延,崇尚科学的气氛在全社会还不够浓厚,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注重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教育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而形成“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敬业奉献”中彰显“辛勤劳动”

劳动是人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支出产生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活动。它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财富之父、价值之源,是安身立命之本、富国兴邦之基。因此,无论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是富国兴邦的完成,都离不开辛勤劳动。离开辛勤劳动,人生便无价值可言,国家便无兴盛之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劳动光荣,文化久远。但是,在当今社会,一股好逸恶劳之风开始刮起,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有些人打着“敬业奉献”的旗帜,行投机取巧、坑蒙拐骗之实,损害国家利益,伤害人民利益,扰乱社会秩序。有些人整日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打架斗殴。所有这些都影响了人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在实施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仅仅提倡“敬业奉献”是不够的,任何缺乏“辛勤劳动”为内核的“敬业奉献”的说教都是空洞的,都是缺乏说服力和劝导力的。为此,必须把“劳动光荣”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根本观念,“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使“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励人们扎扎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辛勤劳动,为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辛勤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三、把“团结友善”发展为“团结互助”

2001年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团结友善”,而“八荣八耻”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团结互助”,虽然仅仅是两字之差,但内涵却相距甚远。“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侧重于讲彼此的情感和态度。但是,彼此“友善”的情感和态度并不意味着能转化为彼此“互助”的实际行动。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平时彼此“友善”,在关键时期不能“互助”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遇到困难时彼此不愿伸手援助,在遇到利益冲突时彼此尔虞我诈,往日的“友善”早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友善”虽不完全是伪善,但至少是缺乏真诚的“友善”。但是“互助”则不同,它不仅包括彼此态度“友善”,而且更强调彼此行为的结果,即能够真正地相互帮助。这种“互助”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惠机制,它能够培育社会资本,增进人们之间的互信,实现社会团结。因此,只有“互助”,才显“友善”,才有“团结”。只有团结互助,才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此,在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中,耍教育广大公民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损人利己;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只有这样,“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才能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四、把“勤俭自强”提升为“艰苦奋斗”

2001年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勤俭”和“自强”两个方面要求公民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勤俭”是“勤劳而节俭”之义,“自强”是有不折不挠而“自立”之义。前者要求公民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后者要求公民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艰苦奋斗”相比,“勤俭自强”的内涵过于狭窄,外延不够宽广。“艰苦奋斗”不仅包括在生活上勤劳节俭,而且暗含自强不息,是指在精神上有理想信念,有毅力恒心,是想干、能干、会干、干得成的有机统一,自强不息是艰苦奋斗的必然结果。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胡锦涛同志把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来加以提倡,他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然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在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之前,在国家还没有强大起来之前,却开始骄奢淫逸起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部分领导干部、党员和普通民众中滋长蔓延起来,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被逐渐忘却。一股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之风开始在社会上盛行,日益叠食着中华民族勤俭的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当然,我们讲艰苦奋斗,决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数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求每个公民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只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之风大兴,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八荣八耻”旗帜更鲜明.语盲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警示作用

胡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普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用“以……为荣,以……为耻”的动宾句式旗帜鲜明地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科学地回答了在当代社会到底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的根本性问题,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其次,“八荣八耻”用“荣”、“耻”这样鲜明的字眼来表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充分表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待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用排比对仗的句式来阐明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在语气上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使人真切地感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给人以强大的道德压力,因而更具有警示作用。最后,“八荣八耻”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仅对广大民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它要求加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其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保持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通过“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把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总之,和2001年《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相比,“八荣八耻”继承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增加了“服务人民”和“崇尚科学”,在“敬业奉献”中彰显“辛勤劳动”,把“团结友善”发展为“团结互助”,把“勤俭自强”提升为“艰苦奋斗”,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以它作为自己的基本行为准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大力倡导,使它成为社会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八荣八耻”以其犀利的语言风格,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旗帜鲜明,更加尖锐而具有针对性,因而也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更具有警示作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500字以上思修论文

2500字以上思修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