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饲养对虾

发布时间:2017-01-13 16:24

对虾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对虾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饲养对虾

对虾的养殖技术

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中国对虾是对虾属的主要种类之一,俗称“对虾”。

对虾身体长而略侧扁,雌雄异体,成体雌虾大于雄虾,体色也有所不同;中国对虾雌虾体色灰青,雄虾体色发黄。对虾体外包被着一层几丁质的外骨骼甲壳,它由其下方的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对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有21节构成。除最前和最后一节外,各节皆具一对附肢.

对虾中国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雌体长180~240mm,雄体长130~170mm,甲壳较薄,光滑略透明,头胸甲较坚硬宽大,中央前端延伸成长而呈尖的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具3~4齿,额角下两侧具眼1对,有柄。额角侧脊伸至胃上刺附近;额角后脊仅伸至头胸甲中部。颈沟、肝沟细而明显,肝刺清晰,眼眶触角沟较宽,眼胃脊甚明显。头部有附肢5对,第1、第2对成为2对鞭状触角,其第2 对触角特别长,触角刺明显;其他3对附肢,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胸部附肢8对,前3对成为颚足,均为口器的一部分;其余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大,后2对末端成为爪状。雌体交接器呈现圆盘状,位于第4、第5对步足基部之间,中央有一纵行裂口,内为受精囊,前方有一圆形突起,表面着生密毛。腹部7节,能屈曲,第4~6节背面中央具有纵脊;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者内肢极小,雄者内肢变形为呈钟形的交接器。第6对为尾肢,短粗,与腹部第7节末端甚尖的尾节合为尾扇。雌体性生殖腺成熟前呈淡青蓝色,体表散布有棕蓝色色素细胞。雄体略呈棕黄色,胸部和腹部附肢微呈红色,尾肢的后半为深蓝并夹有红色。

对虾的生态习性

对虾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等)和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内,不作大范围的移动;后一类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对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

对虾的苗种培育

清淤消毒

对虾上造(季或茬)虾收获后,须及时刷洗池壁并将池水排干.进行清淤晒塘。必须彻底清除虾池内的淤泥和杂物,对于池底污黑发臭的淤泥,尽量将其清除干净,并运至远离虾池的地方掩埋,以免给下造带来隐患。清淤后,须将虾池冲洗干净,直至没有黑色污水为止.并将脏水排干后进行晒塘,放苗前引进适量的干净海水或淡水,选用特消灵、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一些杀菌清野力较强,效果较佳的药物进行池塘消毒。药液须均匀地泼洒在池水中,在没药液浸泡到的地方(包括池壁堤坝),应用工具将药液泼洒上去,然后浸泡池子数天。在浸泡期间,如有脏物漂浮水面,应在下午5点钟前将其捞出。数天后将药液排掉,检查池塘.如有生物残体遗留在池内,须将其清除干净,便可进水。进水时应在入水口加上80~100目的过滤网片或网袋。

水体消毒及水质检测

当池子进水到需要的水位后(水位应根据不同季节而定),先检查水体是否带进轮虫和甲藻(夜光藻)、夜光虫及检测盐度、ph值,如有轮虫、甲藻等,应选用既能杀灭轮虫、甲藻又能进行水体消毒的药物。如海水中不携带轮虫,甲藻,应选用一些既能杀灭有害细菌,而对藻类又无杀伤力或杀伤力不大的消毒剂,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进行水体消毒。水体消毒后,再进行ph值和盐度测试,如果ph值达不到8.0以上,须泼人一定量的石灰粉,提高ph值。如果是淤泥底质的,最好每亩再泼入50至80市斤的白云石粉或沸石粉,将淤泥覆盖改良。

肥水

对虾育藻肥水是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轻视,池水浮游生物的繁衍量是否达到要求.这和苗种早期的成活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虾苗成活率高,出高产,一定要进行肥水。早期肥水后的透明度应为30~40公分。斑节对虾(青虾、角虾)以褐色(茶色)为好,褐色水以角毛藻为主,可培育浮游动物供虾苗摄食。南美白对虾以黄绿色或绿色为好,要求水体清爽。在此提供几个肥水方法供参考(以1米水深计):

(1)活水素(微生物肥料):每亩1公斤,兑水泼洒。

(2)清水素(枯草杆菌):每亩350~400克,兑水泼洒。

(3)茶麸:土池每亩3~4公斤,沙质池6~7公斤,护坡池8~10公斤。浸泡4~7天,过滤去渣,兑水后均匀泼洒。磷酸二氢钠或磷酸二氢钾:每立方水体10克,兑水后均匀泼洒。复合肥:每亩2~3公斤,隔1~2天后再每亩1公斤,兑水后均匀泼洒。

苗种选择

虾苗的选择也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必须慎重选用经检测、无携带病毒和有害细菌的健康苗种。下面提供直观的选择方法供参考:

斑节对虾(青虾、角虾)苗:必须选用1.1cm以上,个体大小均匀,体表干净,体色正常,无附着物,游动活泼,能逆水游动,虾体成一直线,游动时两眼张开,不游动时两眼和尾叶一会张开,一会闭合。

南美白对虾(白虾)苗:体长0.9~1.0cm以上,体色透明度高.个体差异不大.胃饱满度好、食欲强、游动活泼、逆水游动力强、体表干净、色泽一致、体宜、头大身小。

苗种运输及下池前消毒措施

苗种运输过程中,特别是距苗场较远的养殖场,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损失和降低虾苗的活力。为确保苗种的成活率和活力,降低死亡率,在苗种装包前,预先在装包盛水用的大桶(0.3m3)水体中加入100克免疫多糖或30~50克的g—d生命素(只选用其中一种),搅拌均匀,冲气,再用该桶内的水盛苗装包。回到养殖场后,配好消毒液[强克101{超碘季胺盐),半亩方水用量0.5~1克,浸泡半小时]进行苗种消毒再投苗入池。

设置饲料观察台及增氧机

每个虾池最好能在东西南北中各设置一个饲料观察台。饲料台的设置有利于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及饲料的投放多寡。通过饲料台的观察可了解和掌握对虾的胃饱满度、饲料投放是多是少及对虾粪便情况和对虾的分布情况,以便决定下餐饲料投放是增还是减及某一部分的投放量。

增氧机的配套,一般每亩匹配1匹,放苗密度超过6万尾的,应每亩配1匹以上的增氧机。增氧机的匹配最好是采用叶轮式、潜水式和纳米管三种机种配套,效果更佳。增设增氧机不但可避免对虾缺氧浮头,还可改善水环境,激活水况因子。

对虾的养成设施

对虾1选址:无污染的泥质或砂质荒滩、盐碱地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均可。

2水环境:海水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

3设施:

①养成池。滩涂大面积养虾池,长方形,面积1~7公顷,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积水可排干。养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养成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分为泥砂质池塘和水泥池,面积0.1~1公顷,方形或圆形,池水深1.5~2.5米,池中央设排污孔。

②养成池配套设施。在潮间带建虾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米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5,内坡度宜为1∶2~3。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1/3以上。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成后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后,方可排放。在集中的对虾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底30厘米以上。对高密度精养和蓄水养殖的养虾方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气泵和鼓风机。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养成池堤围置30~40厘米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板防蟹隔离墙。

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收虾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

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源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0公斤/公顷左右。

3纳水繁殖基础饵料: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2天后,可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4肥料使用:

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

③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放苗要点

对虾1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2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节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

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5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养成管理

1水环境控制:①进水水质管理。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②水量及水交换。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

2饲料管理:

①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

②饲料投喂量。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

③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

3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如何饲养对虾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