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期末练习试题

发布时间:2017-03-30 14:48

处在初二的你,临近期末,还不知道怎样复习语文的吗?是这样的话,那赶紧和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期末练习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期末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情,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B.老头号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C.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D.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

现代文阅读

这篇小说是怎样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①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________,站在船尾巴上,________。

②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________。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③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④小女孩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⑤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⑥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⑦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小题1】第①②段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依次是

A.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B.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

C.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小题2】选文中描写老头子这个人物时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的方法。

【小题3】“热闹”的原意是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仿照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写法,写一段描写你家乡景物的文字。

【小题5】第⑦段写了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课外阅读

再见藤萝

孙犁

楼下小花园,修建一座藤萝架。走廊形,钢筋水泥,涂以白漆。下面还有供游人小憩的座位。但藤萝种了四五年,总爬不到架上去。原因是人与花争位,藤萝一爬到座位那里,妨碍了人,人就把它扒拉到地上去,再爬上来把它的尖子揪断,所以直到现在,藤条已经长到拇指那么粗,是东一条,西一条,胡乱爬在地上。

藤萝这种花也怪。不上架不开花,一上架就开了。去年冬天,有一位老年人,好在这里休息晒太阳,他闲着没事,随手抓了一条塑料绳子,把头起的一枝藤条系到架上去,今年开春,它就开了一簇花,虽然一枝独秀,却非常鲜艳。

正当藤萝开花的时候,有几位年轻母亲,带孩子来这里坐,有一个女青年,听口音、看穿衣打扮,好像是谁家的保姆,也带了一个小孩,来架下玩耍。这位小保姆,个儿比较高,长得健康又俊俏,她站在架下,藤萝花正开在她的头上,在早晨的阳光照耀下,就好像谁给插上去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妇女服饰大变,心态也大变。只要穿上一件新潮衣裙,理上一个新潮发型,就是东施嫫母,也自我感觉良好,忽然变成天仙。她们听着脚下高跟的响声,闻着脸上粉脂的香味,飘飘然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这位农村来的女青年,站在这些人中间,显得超凡脱俗。她的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更没有描眉画眼的做假。她好像自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她站在这些时髦妇女中间,丝毫没有“不如人家”的感觉。她谈笑从容,对答如流,使得这些青年主妇们,也不能轻视她的聪明美丽。她成了谈话的中心,鹤立鸡群。

藤萝架旁,每天还有一些老年妇女练功。教她们的,是一位带着江湖气味的中年人。这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人,见到藤萝散落地下,在他的学生们到来之前,他就找些绳索,把它们一一系到架上去。估计明年春季,藤萝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锦了。

【小题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

①东施嫫母:

②鹤立鸡群:

【小题2】文章从题目到正文,处处都没有离开“藤萝”,其作用

【小题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举例加以说明。

【小题4】试说说“估计明年春季,藤萝架上,真的要繁花似锦了”这句话的深意。

课外阅读

彩蒲台的苇

①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②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③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④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⑤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⑥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⑦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⑧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⑨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⑩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⑾“没有!没有!”

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名简短有力的话吧!

【小题1】请从第①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来,品味其妙处。

【小题2】阅读第②段文字,概括不同苇的不同用途。

【小题3】“苇塘”为什么能成为“冀中名胜”?

【小题4】“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此句一语双关,赞美了 ,更隐含着 。

【小题5】文中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请说说其作用。

【小题6】全文采用 和 手法,塑造了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

【小题7】整容,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改变原来的容貌,以掩盖自己的缺陷,使自己变得美丽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近年来,日本新历史教唐突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某著名电视主持人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斥之为“政治的整容”。

材料一:关于卢沟桥事迹,日《教科书》中说是“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事实上是日军为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以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检查而遭到拒绝为借口,向宛平城开枪开炮。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教科书》中仅在一张照片上用小字提示了一句“东京审判认为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几乎否定了这场疯狂杀害30万中国人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灾难。

材料三: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公然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民间企业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油气资源的申请。

材料四:差不多在《新历史教科书》出笼的同时,日本政府不断向联合国提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说说“政治整容”的含义。

“政治整容”:

阅读理解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期末练习试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