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方法
导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小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教育成果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实现。但小学生的可塑性十分强,我们不要总是坚持“朽木不可雕”,要用希望的眼光、热情的双手、期待的心情、巧妙的方法去雕刻他们这一颗颗稚嫩的心灵。
小学生教育方法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四、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五、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六、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七、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八、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小学生教育方法
一、小学生思想教育要坚持“爱”字当前
著名教育家捷乐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学生的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希望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自己。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便会对老师产生依恋感、信任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当对他进行教育时,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才会很好地与老师配合,甚至做到“言听计从”。有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说: “这孩子就听老师的。”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叛乱,产生孤独感、自卑感, 更不会相信老师。所以很多学生言行不一,校内、校外判若两人,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 甚至个别学生敢于唱“对台戏”。因此,我们要对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予和蔼的微笑或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弦。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相信老师的每一句话, 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用平等的交流来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交流是人类群体活动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真诚的传递。长期以来,师道尊严一直被许多老师所遵从。不少老师总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居高临下,导致学生与之格格不入。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弯下腰或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平等、民主,有亲切感,从而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里感受。用商量的 口吻交流,学生会觉得老师信任他;能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会觉得老师尊他。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平等交流体验在许多地方,如师生见面时,通常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好,老师要么点点头,要么“嗯”一声,这对学生来说很不平等。若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学生会从心底里敬佩老师,从而放下戒心,敢于向老师吐露心声,坦露真言,这种平等的流,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更易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创建感恩平台,引导学生发现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当今的小学生群体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小事而发生矛盾。那些小事不过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学习用品弄 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因为长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绰号;有人弄脏了自己的 书桌……这些实属鸡毛蒜皮的小事, 却被部分学生看成了天大的事情, 非要讨个对错或惩罚 一下对方不可。于是轻则口出脏话,重则施以拳脚。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现今大部分学生都 是在百依百顺中成长,他们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少,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容 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任何的指划。他们觉得若不那样“表示”一下,自己便是儒夫,别人会更加 “欺侮”自己。
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年幼无知,但不能任其发展,必须给他们以正面的教育。 为此,可通过开展“夸夸我身边的人”、“我要感谢……”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向学生传递学会 感恩与宽容的思想;也可在班中设立乐于助人、待人有礼、关心集体等表扬栏,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把表现出色的同学名字写在上面,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也就不会对别人有过多的责难。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 中遵循基本的相处之道:一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并且及时地送上最诚挚的祝贺;二决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目中无人。三要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过失。
四、掌握批评的尺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知美丑、辨善恶,明是非,其中批评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批评的目的, 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而面对学生长出的“斜枝,”恨不得一下子“剪掉”这种情况 下所进行的批评,则极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其实使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老师 批评他是为了让他改下错误,使他进步,而不是“落井下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只要他改 正了,同学们仍然欢迎他,老师也仍旧喜欢他,另外,对于一些看似不大的“小事”认为可提 事不提,于是漫不经心地进行批评,这样的批评缺乏力度,学生不会装进心里,自然也不会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怎么会改正呢?所以批评重在掌握尺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物与 地点、不同的事件,批评的的力度也就不一样。要想得到学生的敬重,我们心中得有一把心 子,在衡量学生时做到“荣辱皆忘”。只有掌握好了尺度,才能使批评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使 犯错误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换个角度,在 “杂草丛生”的心灵里播种希望
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学生真不少,他们自卑、失落,他们懵懂无知,他们随心所欲。如果我们一味地教训、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且有时取到反作用。不如换个角度,改变一下 思维定势在他们的“杂草丛生”的心灵里播种希望的种子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即使是很一般的学生,在老师充满信心与深情的关怀、鼓舞 下,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进步神速。老师要用爱心为孩子播种希望。教育是一门艺术,所 以光有爱心还不行,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一双善于发现孩子长处的“火眼金睛”。我们相信,老师要做播种希望的人,多给孩子 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六、发挥同伴群体的作用,引导共同进步
一般的孩子从小便生活在一个同伴群体当中,然而同伴的群体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 响也很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社会性的逐渐发展,其对人际交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一方面青少年对家庭与父母的摆脱,需要到同伴中去寻找归属和依托,同时,同伴关系也是 他们寻求自我成长参照、获得各种新信息和习得交往技巧的最重要途径。 同伴们所公认的规 范和标准在某些方面比长辈们的规范和标准在心理上变得更为重要, 他们希望得到同伴的承认、理解和赞赏,开始建立自己的固定同伴网络关系,朋友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 角色。 有的班集体,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为一小团体的不正确言论和意识所左右,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不良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在此方面,我们要多做引导的工作,让学生中的同伴群体正向发展。对于后进生,我们还可以发挥同伴群体的监督作用,从他们身上采集更多关于后进生的个人信息,为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促使群体中的成员共同进步。
七、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中的“盲区”
俗语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因此,与家庭积极配合, 有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但现今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盲区”。如其中一个“盲 区”——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据有关调查,在七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父母太 唠叨,难免会产生反感,可见“唠叨”成为了当今父母的通病,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太在 意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缺乏信任或担心孩子不理解他们所说的话,于是反复说、反复叮嘱、 反复强调, 而实际上有很多的话, 家长只说一遍孩子就明白了,反复说只会令孩子感到反感, 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当发现有此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醒家长多克制自己,并鼓励家长多 采用互动式的谈话与孩子沟通, 使孩子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并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 所以教师除了在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外,还要密切联系家长,沟通家校之间的信息,使教育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力量。双管齐下,共同管教,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健康的成长。
小学生教育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