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一思修课程论文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一思修课程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大一思修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综述》
【摘 要】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学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与回顾,以利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服务。
【关键词】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综述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201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断价值与意义的权威表述。在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放大和叠加效应之下,各种社会思潮借助网络迅速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研究不断地走向深入,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进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对社会思潮的研究
自从托拉西第一次把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作为一个“观念的科学”提出以来,西方学界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实际上社会思潮本质上作为社会生活和交往的产物,其产生的历史伴随人类的始终,只是到了近代以来,人们才将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来研究。国外学者特别是哲学、社会学者对社会思潮的研究著述甚丰,其关注于社会思潮的观点内涵、构成因素、形成机制、特征以及与社会心理、社会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思潮三者关系的揭示,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的研究,哈耶克对自由主义的研究等。在后工业社会,国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批判主义社会思潮研究成为热点;此外国外学者对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对人们行为及心理、交往关系重构、观念传播以及教育过程等的影响也有着敏锐的观察,并且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国内学者对我国当前网络化、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与转型时期所出现社会思潮的现状、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社会思潮本质以及如何应对多元化思潮冲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有学者归纳总结了在当代中国,有如下社会思潮需要注意:新自由主义思潮、新保守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民族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殖民主义文化思潮、拜金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伪科学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普世价值等。对于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变革所致的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与冲击的问题,学界的研究大致集中在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变革所带来的信息爆炸及多元社会思潮传播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影响等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多元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有学者形象地指出社会思潮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晴雨表”,体现着一定阶级、阶层的价值观念,是判断一定时期意识形态状况的“风向标”。由于社会思潮本质上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而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中社会意识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这一社会存在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反映,学者们的研究自然延展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
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而言,学界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下方面:
1.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概念研究。学者们对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展开比较分析,来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范畴,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和维系全民族精神的纽带。在此基础上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价值范畴展开探讨。
2.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以及科学内涵的详细解读。学者们意识到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解析体系的内容及结构并进行多渠道的构建,是整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前提,这个界面的研究基本上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展开解读、分析与论证;学者指出这四个部分是一个严谨的体系,体现着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对客观价值关系揭示的彻底性,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概括的准确性。此外,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学者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界分为思想方法、理论观点和社会心理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和作用等方面的广泛探讨。学界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学科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解读,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统摄和支配社会主义其他价值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更好地激励、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探索和重大理论创新,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和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此外,学界还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外,还必须形成自身的主流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
学术界对党中央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一命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引领的思路,以及引领方针、引领原则、引领机制、引领路径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总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来源的阐释。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既是内蕴的,又是随着实践创新而不断壮大和增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反映和适应着人们对价值观的内在需要,也来自于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价值观念的积极吸纳,体现在向人民群众宣传、传播与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之中。
2.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的探讨。学界在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探讨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学者们强调有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学界观点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升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夯实社会主义大厦的思想基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性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整合社会各层次思想意识的需要;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六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此外,学界对于当前加强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要性进行了积极研究。有学者指出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导致社会思潮传播及其效应的放大效果,社会思潮的传播、衍生、扩散、变异成倍增长,多样化社会思潮对人们价值观念带来极大冲击,也给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带来了信息管理方式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极大挑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和控制力的减弱,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必须积极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3.有学者依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总结和梳理。例如,王占锋(2009)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中存在“合作性为主的引领”,即具有和谐、统筹意蕴,强调事物间的联系,突出引领关系中相互协作、互为促进的态势及过程;也存在“竞争性为主的引领”,具有兼顾、包容意蕴,强调事物间的区别,突出引领关系中相互影响、互为存在的态势及过程;还有“斗争性为主的引领”,具有排斥、消除意蕴,强调事物间的对立,突出引领关系中相互斗争、互为否定的态势及过程。整合以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类型,可区分为协调型引领、兼容型引领和排除型引领三种类型。
4.一些学者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思潮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在此情形下,有学者指出必须从思想、理论与实践三重路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思潮进行全方位的引领。还有学者认为应从理论建设、实际传播、内在管理三方面去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
5.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的深入探讨。学者们普遍认识到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在具体机制建设上有着见仁见智的见解,代表性的观点有盛秀英(2009)提出通过制度安排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建设,包括分析预测、疏通引导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刘长军(2008)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这三个机制。张骥、刘云章(2011)指出应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预测机制、对话机制、分析批判机制。还有学者指出社会思潮多样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包容机制(闫莹雪,2009)。
此外,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方针、原则也进行了探讨。如陈秉公(2009)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遵循四个基本规律:即“魅力”引领、“共识”引领、“整合”引领与“信念”引领。学者们对如何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思潮进行全方位的引领,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对策性的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相关课题的研究。但我们在看到研究成果的同时,仍不可否认目前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不足,如理论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理论性有余而缺乏可操作性,就问题研究问题而缺少实证材料的支撑,目前整体性研究、前沿性研究较少,研究视野相对狭窄等。对于新时期网络化背景、全球化背景下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挖掘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之间的联结还不够紧密,这有待于学界进行进一步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探究,并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2]邱柏生,张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结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2).
[3]桂金玉.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J].网络财富,2010(4).
基金项目:2010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sw1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7大一思修课程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