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小论文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范围内的各种经济现象的学科,一般而言,研究城市经济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侧重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另一个是侧重从宏观层面来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经济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一: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关联性
摘要:本文根据会展业的性质及功能,阐述城市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以直辖市重庆为例,分析了会展业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旨在助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关键词:会展业;互动效应;城市经济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会展业也兴起了会展经济与其自身的产业,如今会展业被誉为“城市面包”,随着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贸易投资额,物流与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发展、并且促进城市产业的联动效益,增加城市的就业力度,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与增加城市的美誉度。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对会展业的发展具有保障作用,从而促进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重庆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加快招商引资、促进贸易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结构粗放式发展一直制约着重庆贸易发展。这种贸易增长方式严重违反了客观规律的,但是随着重庆市内的会议、节事与展会的举办不仅能有利于企业加大对城市招商引资等项目的投入,且能够为重庆城市的整体贸易结构改善作出强有力的推动。随着重庆会展行业的崛起为重庆多数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城市招商引资项目搭建了稳健的平台。会展业通过低成本来促进出口金额的增加。在会展活动的举办同时,有助于加深城市与国内外商界断交流与合作,在展会举办的过程中,也不断为城市带来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而加快重庆城市经济建设,进而为城市带来大量的投资贸易项目,推动举办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二)加快产业发展、增强联动经济效益
在重庆举办展览、会议、节事的同时,除了对展览组织者、参与者的效益之外也在拉动整个城市的相关产业不断随之发展。会展行业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集聚起各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并且在会展活动举办的同时,为会展活动举办地的交通住宿、旅游经济、零售贸易、外贸投资等现代服务行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强力的促进与拉动作用。此外,会展业通过关联与扩散城市产业效应,一并推动城市会展产业结构的发展向资源、技术型相关产业方向发展,使城市会展的相关产业结构合理且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推动整个城市经济建设。例如,在重庆举行的“渝洽会”,每年都会吸引近万人次集聚重庆,给整个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服务、旅游经现代服务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增加了会展城市的就业机会。
(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稳定发展
随着会展行业的不断兴起,会展业在不断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对相关人员的需求不断上升。为城市增加了就业机会并且缓解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就业方面压力的问题。由于会展行业带来的综合效应,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增加大量的相关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城市在就业方面的压力,稳定社会发展。会展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作职位。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同时也提供了近万个就业机会,以重庆为例,据统计,在重庆会展展览面积最大、相关设施最具完善的展览场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与在渝北区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每年就提供的就业机会就有1万多个,重庆的就业压力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缓解。
(四)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美誉度
会展行业作为一个关联性与综合性极强的朝阳产业,能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旅游广告等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因此,会展行业是一个城市展示其品牌形象与塑造城市美誉度的重要手段。另外,会展行业素有“都市名片”的美誉,代表了会展行业是城市展示其形象、塑造品牌的途径段,同时也为城市的信息技术与经济合作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举办地通过各种规模、层次的展览会议及节事等会展活动的同时,国内外参与会展活动的人可以通过参与主题鲜明创新独特的会展活动加深对该城市的了解和认识,他们都可以对会展活动举办地的城市形象,向其他人做一次免费的宣传与推广,增强城市自身的特色和吸引力。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该城市在国内外的声誉与其自身的地位,促进该城市城市品牌化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会展业提供发展基础和动力
城市的经济也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城市的经济为会展行业的星期提供了产业制成的基础,同时,城市的现代服务行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崛起会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周边的相关产业依赖性极强,它必须以相关产业发展为基础,并对产业进行集中的展示。
(一)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一座城市特有的标志与功能性的产业的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同时,会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依托城市经济中相关产业的完备与兴起。随着重庆城市的规模不断加大、城市功能与城市角色的不断演变,重庆的会展行业在重庆市的地位与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与产业结构也不断完善,已经完成了从第二产业的工业、轻工业、制造业等产业向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相结合发展的走向,与此同时,这一走向也为会展行业的发展在一座城市中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会展行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也为企业之间、政府组织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贸易投资的先进而便捷的平台。
(二)现代服务业催生会展业发展
现代城市的相关服务功能的完善与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催生了现代的会展经济产业,同时,现代城市的经济发展业逐渐提高会展经济的整体运行标准与质量。城市的稳步发展会让会展行业较为容易的获得优质的相关资源。要想把会展经济发展好,对城市相关厚实的经济基础与势力要求较高,另外还需具备完善的相关设施,现代化的会展设施建设,精美的城市品牌形象与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发达的服务业,高效的部门管理水平等。具备与晚上了上述的条件后,会展业与会展市场才能逐步建立起自身的体系并稳步的发展。会展行业在同时聚集了巨大的信息技术、商品和人流等相关资源,各行各业也会在会展活动中取得相关优势,以促成会展行业优化配置资源,会展城市综合竞争力也会提高。
(三)城市产业专业丰富会展内容
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其自身的产业体系发展有着密不可分联系,城市的经济是在发展会过程中自身不断形成了一套体系。在城市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其经济的容量也逐渐充实起来,产业的发展与竞争也就促使着各个产业向着“高端、专业”方向的趋势发展。同时,这一趋势促使着城市经济产业开始形成分工化与专业化,从而涌现出了现代城市的各类的专业且具有特色的会展活动。随着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出现,不仅不断的丰富了会展活动的内容,而且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产业格局的发展与转型。重庆的会展活动就有着这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举办的最具特色的会展活动大多是依托重庆地区及其城市周边的特色资源发展起来的,如重庆一年一届的中国火锅产业博览会暨万人火锅节、重庆草莓音乐节、渝恰会、渝交会等,这些会展活动都是依据重庆当地的特色以及城市的产业专业化与分工化发展壮大起来的。
(四)城市产业国际化提升知名度
会展行业是一个城市的“都市名片”,是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着一个会展活动的影响力度和国内外知名程度。同时,会展活动的知名度与城市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的同步前近。一个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对提升会展活动的国内外影响力以及知名化程度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反言之,在如今社会,不断随之开放的经济发展体系建设之下,经济建设发展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潮流趋势,通过会展行业特别是专业化及国际化的会展活动,将各个地区人流集聚到一个城市中来,不仅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流,也会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与传播,也有助于举办地城市不断努力来打造举办自己的城市形象,使自身国际影响力和当地会展活动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三、结语
总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会展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会展业的发展为城市拉动贸易投资额,增加就业,完善产业基础,而城市经济为会展业提供了产业支撑基础,现代服务业催生了会展行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为会展活动的知名度做出了贡献。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进军.经济转型背景下会展业关联城市发展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2):30-31.
[2]赵驹.会展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原理与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2):53-55
[3]陈仲球.关于会展业发展与城市产业的互动效用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6):27-29.
[5]王江英.会展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报,2012(5):30-32.
城市经济学小论文范文二:城市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新疆财经大学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动因
(一)城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发展趋势的需要
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重要分支学科,是介于社会经济学科、城市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之间存在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观性质、边缘学科性质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城市经济学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包括宏观城市经济学、微观城市经济学和城市经济与社会管理等研究内容。城市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类专业中的核心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其教学对象一般为经济类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及以上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和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但缺少城市实践的社会经验,没有城市发展的概念和有关城市经济的切身体会。在实际教学中,城市经济学应体现其应用性,应面向世界、立足于国内城市发展现实,体现中国城市特色和区域特色,达到结合当前中国或区域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应用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城市经济分析方法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目的。以此为衡量标准,目前城市经济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步伐仍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按照城市经济自身的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和课程特点,深入系统地进行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2012年3月,通过对经济学专业民汉三个班级、90份《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期待很高,尤其期待对城市经济学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及通过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并以此来提高利用城市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经济活动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是完善课程建设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又是适应新时期城市经济学课程发展趋势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三)适应新疆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从城市经济学教学实践看,因民、汉学生在实际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差距,同样的教学内容并配合同样的教学方法,民族班学生表现出理论接受比较困难的现象,教师在民、汉班级教学内容设置、授课模式、授课方式方法等方面必须要采取区别对待方式。然而,案例教学对民汉班级学生都很有效果,学生对此模式的兴趣也高,在课堂积极思考、积极讨论,教学效果较为明显。然而,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内容因不同教师的科研背景而有较大的差异,教学案例数量还比较有限,在教学实践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改革。
(四)新疆地方经济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城市经济学注重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创新、提高,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经济类专业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教学中把中国和新疆城市化演变、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营与管理等实际内容融入课程,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仅符合新疆高校的办学理念,而且是新疆当前提高办学层次、为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储备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城市经济学原有课程内容设置和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城市经济学原有课程内容设置和方法应用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教材实践性不够。因现有教材偏重于理论研究,理论体系较完整,利用现有理论解决现实经济社会中的问题章节内容安排不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接受存在困难。二是教学内容存在差距。分别针对民、汉学生差别化教学方式,即在城市经济学课程内容安排上,民族班级授课内容要比汉族班级少,且在授课模式、授课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民、汉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三是案例内容较少。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案例数量总体上还比较有限,一些教学案例时效性较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四是教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新疆财经大学城市经济学科研团队在城市经济学领域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受诸多原因限制这些成果未能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二)课程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不均衡。目前,城市经济学教学中仅有少部分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大部分章节仍缺乏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效果有待于提高。二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够。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作用在于扩大信息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但在实际中,城市经济学多媒体教学还未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课件与教材重复性较大,信息量不足。三是教学方法需要创新。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如鼓励学生以本课程内容为主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等)、实践教学(如参观,请社会专业人士进课堂等)和实验教学等、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城市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学生反映的实际情况,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在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应用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取得较好成效。一是提前预做准备。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在每一章讲述之前由教师提前针对该章节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的动态给每组学生布置3~4个讲课主题,要求提前查阅资料、数据,做好讲解准备。二是学生授课过程接受大家提问和监督。学生讲解要求板书讲解要点并维持好课堂秩序,每个学生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讲解中和讲解完后要接受学生提问并进行解答,如当时答不出,可以继续查阅资料进行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解答。教师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听课状况,及时进行管理。三是教师总结。教师对本章总体内容进行进一步概括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记录每个学生讲解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意见和建议。四是作业布置灵活多样。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查阅和讲解的资料灵活地安排作业,有些章节以小组完成作业为主,有些章节以学生个人完成为主。五是灵活调整考试内容。在所有章节内容讲完后,各小组要针对所讲授重点和难点设置复习题,有些好的复习题被选作考试试题。
四、城市经济学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一)课堂表现方面
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发现绝大多数民汉学生能对老师布置内容进行提前准备,能在课间主动和老师交流。有些学生授课准备相当充分,能全脱稿熟练讲授内容,数据和例子恰当并能较好解释理论,获得其他学生的认可。有些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发散性讲解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富有创新性,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比如,经济学2009-3班留学生案例授课在学生中产生很好的效果,他用计算机将哈萨克斯坦城市化进程画成一张图表,张贴于黑板上给学生讲解,思维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吸引力,赢得学生的热烈掌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民族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根据其他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课后及时地查阅资料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汉语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主动解答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民族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认可,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从听课来看,绝大多数民汉听课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明显提高,以前经常出现的课堂说话、玩手机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勇于提问、敢于争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术气氛渐浓。
(二)试卷分析方面
通过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城市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和方法应用改革实践,涉及民汉三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均为“优良”。经济学2009~1班和经济学2009~3合班(共71人)平均分为86.93分,及格率为98.59%,90-100分之间人数为41人,所占比重为57.75%,80~89分之间人数为17人,所占比重为23.94%,70-79分之间人数为7人,所占比重为9.86%,60~69分之间人数为5人,所占比重为7.04%,60分以下人数为1人,所占比重为1.41%。此外,经济学2008~2班(共33人)平均分为87.45,及格率为100%,90~100分之间人数为16人,所占比重为48.48%,80~89分之间人数为10人,所占比重为30.30%,70~79分之间人数为7人,所占比重为21.21%。
(三)学生评价方面
在学期临近结束时,经济学2009-1班和2009-3班每小组学生代表总结了城市经济学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及未来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方法新颖,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继续坚持下去。在经济学院教学思想大讨论会议上,学生代表发言肯定了城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并认为这种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思考和启示
受就业压力、网络文化等因素影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城市经济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高、授课对象特殊的实际,授课中采取教师和学生搭配,授课内容既包括教材内容,也包括课外内容,授课方法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胆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此次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在实施过程中和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紧密挂钩,加大平时成绩考核比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该模式不断完善的同时可为其他应用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经济学小论文相关文章:
1.城市经济论文
2.城市经济学 论文
3.宠物经济论文
4.经济发展小论文
5.产业经济学小论文
6.区域经济的论文
城市经济学小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