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控是什么原因_大便失控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7-06-13 11:13

大便失控可谓是最伤害人们面子的疾病了,那么大便失控有什么原因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大便失控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大便失控是什么原因_大便失控的原因

大便失控的原因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

(2)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如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

2.外伤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

3.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4.肛管直肠疾病

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大便失控怎么办

肛门失禁的治疗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在病情恢复后,肛门失禁亦多能恢复。脊椎裂患者要强调早期手术修补,才能保全肛门功能。脊髓瘤患者,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后,肛门失禁多较难恢复先天性巨结肠,作保留括约肌的结肠切除,可以有良好肛门功能。溃疡性结肠炎,切除病变结肠,保留肛直肠,多能保全肛门功能。临床上常见的肛门失禁,大多由肛直肠直接损伤所引起,如分娩时会阴撕裂、手术损伤以及意外伤等,应强调在损伤后立即或在6~12个月内进行修补。对那些不完全失禁病例,尤其在损伤后早期,可先试用姑息疗法进行观察,食物应调节,少吃纤维素类,多吃精细食品,使粪便少而干燥,必要时可服用便秘类药。训练括约肌,令病人在温水坐浴中收缩肛门。亦有人采用电刺激方法,电极放于哑呤形肛塞内,然后放入肛管,进行刺激训练。针刺治疗亦有改善症状的报道。对损伤较重的完全性肛门失禁,均需进行修补手术,手术方法按不同病因和失禁程度采用不同类型方法。常用的有:

①肛门括约肌修补术,适用于瘘管切除、括约肌切断治疗肛裂等手术损伤以及分娩伤等。手术将疤痕切除,找出原括约肌两侧断端,根据留存的括约肌的状况,进行括约肌对合、重叠缝合或折迭缝合等。Parks和McPartlin于1971年首先介绍用重叠法缝合。Browning和Morson于1983年报道一组97例,其中36例由分娩伤和创伤引起,经修补后有92%可完全控制干、稀粪便,其余8%无效。手术创伤者44例,修补效果较差,其中66%病人可控制干、稀粪便,但不能控制排气;25%仅能控制干便;9%失败。

②肛后修补术:适用于特发性或神经原性肛门失禁伴有肛直肠角增大和肛管缩短者。肛后修补术对伴有会阴下垂者有效。Browning等于1984年报道一组183例,术后有72%完全能控制干、稀便,12%能控制干便。

③其他方法包括臀肌悬吊移植,会阴肌修补,股薄肌移植,阔筋膜移植和外用材料如钢丝,塑料等Thiersch移植法,适用于那些括约肌损伤较严重无法进行直接修补者。对括约肌修补术,某些病例需考虑暂时性结肠造瘘以保证手术成功。对那些多次手术修补失败,亦可以考虑采用永久性结肠造瘘术。

修补术前准备同一般结肠手术。

大便失控是什么原因_大便失控的原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