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6-12-27 18:26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是学生将德育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是学生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

同志们:

今天,教育系统党委、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总结全县中小学近两年来的德育工作,对下阶段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县中小学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强化措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刚才,对***个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个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名文明礼仪标兵进行了表彰;有4名同志分别代表先进学校和个人做了典型发言;另有12个单位的经验材料进行了书面交流,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简单回顾:

两年来,全县中小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素质,不断优化德育队伍为前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xx年,我县教育系统被评为市县两级行风评议优胜单位、“**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一)以“两个教育”为主题,学校德育工作生动活泼

为了进一步突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今年,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目标,做到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引进课堂,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是以文明礼仪教育年为契机,从服饰礼仪、谈吐礼仪、形体礼仪、亲情礼仪和课堂礼仪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文明礼仪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以传唱文明礼仪童谣、制定文明礼仪规范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并在**镇中、第二实小召开了全县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通过深入交流,相互借鉴,不断将活动推向深入,涌现出了以**镇、**营镇、**小学、**小学为代表的一批特色镇和特色校。二是将“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合并贯穿、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校自编八荣八耻歌谣、传唱八荣八耻歌曲、排演八荣八耻校园剧、组织书法作品展评、出版教育专刊、举办八荣八耻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班会评比、开展多种形式的签名、宣誓、征文等诚信教育活动,县职教中心、三中、一、二、三实小、**镇、**镇等单位在上述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初中、**初中也通过深入开展“两个教育”改变了落后面貌,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10月份,教育局对全县国办学校、农村初中、部分小学进行了全面评估验收,进一步深化了“两个教育”,突出了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二)以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为龙头,校园文化建设多姿多彩

为了深入贯彻“两全”方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县教育局制定并实施《**县学校体育、卫生、音乐、美术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通过音体美教学、大课间活动、举办中小学艺术节、运动会、开展体育艺术规范化学校评比等活动,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同时、在**学校、**小学召开全县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进一步升华了学校德育工作。在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我们重点开展了以文明礼仪、八荣八耻、敬廉崇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围绕不同的主题,建设文化长廊、文化园地、墙报、板报等人文景观,为学生创设了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环境氛围,拓展了德育的教育功能,提升了环境教育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县二中、**镇、**镇将艺术教育和环境教育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抓德育,促管理,提质量”为基本模式,教育教学整体推进

两年来,全县中小学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提高”为宗旨,按照“抓初中、促高中、带小学”的工作思路,通过抓德育、促管理,实现了学校工作的优质高效。**一中、**高中、**初中、**初中等单位立足实际抓管理,依托管理促德育,围绕德育提智育,学校育人质量全面提高。

二、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收获充满欣慰,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德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产生消极影响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必然要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如腐朽落后的文化沉渣的泛起,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思想的泛滥,贫富差距的拉大等,不可避免地 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信息传媒快速发展,在为我们提供迅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传递着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有害信息,会严重腐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是内部环境对学校德育存在一定制约

首先,一些单位、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德育为首”的观念没有真正确立,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工作机制不尽完善,习惯于单纯由党、团、少先队组织、政教处抓德育,唱“独角戏”,学校行政和其他机构在德育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导致德育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两张皮,而且运行过程中缺少督促检查,使德育工作虎头蛇尾,实效性不强;其次,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存在形式主义,缺乏针对性,方法、手段沿袭传统模式,穿新鞋,走老路,缺少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三、以人为本,立足德治,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下个阶段,全县教育系统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大力实施学校德育“一二三四五工程”为总体目标,按照“教学中渗透、活动中培养、管理中贯穿、评价中导向、家庭中影响、日常中巩固、实践中强化”的思路,创造性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确保县域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发展。

所谓学校德育“一二三四五工程”是指在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做到“坚守一个理念”、“深化两个主题”、“完善三个体系”、“增强四种特性”、“实现五项创新”。下面,我就围绕“一二三四五工程”的含义,对下阶段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五点意见:

(一)“坚守一个理念”——就是要坚守“以人为本,立足德治”的理念

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教育也越来越趋向于注重人的自主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立足德治”也正是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坚守“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师生互动学习、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为本,以师生的共同自主发展为本。以教师为本一是要求我们为教师的德育工作创设宽松、协调、包容的工作环境,承认教师之间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不求全责备,以尊重、激励、关爱、发展为前提,为每个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德育工作氛围;二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弘扬“爱与责任”主旋律,力行师德规范,深入开展业务培训,举行德育优质课评比、主题班会评比、德育论文评选等活动,三是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竞争上岗、培训、表彰、奖励制度,重点实施“培青”工程,加快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生本思想,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德育文化],深入开发德育资源,为学生构建身心全面发展的平台,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自主发展的乐园。一是要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为学生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二是要以“一切为了学生”出发点,全方位建设和谐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教育服务;三是以建设“平等、民主、交流、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动力,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现德育引领下的和谐教育。

坚守“立足德治”的德育观,就是要把道德教化作为主要的德育手段,追求道德的协调,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德治的理论在我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德治才能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立足在德治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用怡情的教育、育爱的教育、塑德的教育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二)“深化两个主题”——就是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两个主题

过去的两年,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在以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将仍然把“两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继续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全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全县各校要在前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素材,使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去触动孩子们的心灵,通过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情感引领他们成长;二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注重从校园生活中寻找德育素材,捕捉育人契机,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炼荣辱观,在校园文化的熏陶里培育荣辱观,在实践活动中升华荣辱观。

继续把文明礼仪教育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今后,我们仍然要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期性指标,常抓不懈,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良好的习惯、优雅的风度、高尚的人格;各学校要进一步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引导他们根据《守则》、《规范》强化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用学生的文明礼仪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个“文明中国”节目,它的宣传口号是“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这句话从根本上为我们诠释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也为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德治校,文明兴校。

(三)“完善三个体系”——就是要完善好常规德育体系、三结合德育体系和德育网络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常规德育体系:在深化两个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坚持“实践中立题、探索中完善、普及中升华”的工作思路,将学校常规德育工作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按要求开齐、上好德育课,还要大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乡土课程资源;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力求实现“常规活动系列化、艺术活动特色化、实践活动社会化、评优活动多样化、共建活动经常化”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充实、深化学校课程的德育功能;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德育在其他各育中的有机渗透和融合,抓好德育课以外的所有学科的教学,要引导全体教师全面理解所教学科课程目标与教育意义,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细化各项德育指标,充分发挥所有教育因素的育人功能,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又传递积极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继续完善三结合教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链条,任何一方面工作做不好,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各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协同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立体教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校合作日,召开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代表会,定期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开通家校联系热线、建设网上家校互动平台等形式,让德育走进家庭;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组建好校外德育团队,引入社会协同教育的积极因素,加快完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设施建设和合理利用,让德育走向社会,从而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继续完善德育网络体系:德育工作网络化是增强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力争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工作格局。第一要选派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员从事德育工作,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全体成员坚持“一岗三责”,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德育,三手都要硬;第二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工作制度和德育工作评价、奖励机制,实行德育工作一票否决制;第三以加强德育团队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网络体系,即:由校长—政教处—学科组长—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的管理育人网络;由校长—教导处—学科组长—任课教师—家长组成的教书育人网络;由校长—工会—总务处—后勤服务人员—社会有关部门组成的服务育人网络;由校长—党组织—团组织—少先队—学生会(班委会)组成的活动育人网络,四个网络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运转有序,使学校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德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增强四种特性”——就是要充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要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就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上下功夫。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通过抓重点工作、抓重要活动、抓基础建设,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得到明显增强。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技创新教育都是在增强针对性和时代感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们就可以此为契机,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努力学习,开展为“十一五”规划建功立业活动,增强学生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拼搏的时代感和自豪感。

要增强学校德育的趣味性,必须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那种德育内容由教师主观臆定,过程由教师主宰,活动由教师指挥,貌似周密的德育模式实际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改变以上状况,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在德育活动的创设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由“灌输者”变为“参与者、引导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要利用各种法定的节日、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队、入团、成人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契机,精心设计、挖掘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要增强学校德育的实践性,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超前意识,有预见、有创造性地跨越德育工作路子越走越难、越走越窄的困境。摒弃零打碎敲、没有深度,匆匆走过场的活动方式,较好的克服德育工作虚、浮、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确实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警民共建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获得直观的感知,形成宝贵的社会经验;不断挖掘、丰富德育实践活动的内涵,转变认为只有主题德育活动、社会调查实践等有形的、专门的活动才是德育实践的片面观点,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重点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一定的活动情境承担不同角色,自觉履行角色义务,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进步,例如,注重站姿、坐姿、仪态、仪表等生活细节;握笔、书写、应考、心理承受力等学习习惯细节;集会、出操、卫生等公德细节,始终坚持“德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让德育实践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要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长期教育、全面教育的观点。邓小平同志说过"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工作抓起,从一件一件事情做起",我们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更是这样。德育是人心工程,需要的是浸润式的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被孩子们认同,才能受到实效。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重从细微之处入手,以“好习惯是幸福之源”为立足点,大力加强养成教育,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从最基本的道德情感熏陶开始。坚持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创设孩子们可接受、可感知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德育生活化、生命化、情景化,把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们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一直局限于批评教育和学习帮扶这两种简单方式,很难收到实效。所以,我们要将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面向全体,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树立抓住学困生就等于抓住了全体的理念,从尊重、关心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帮扶,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切实提高管理成效。

(五)“实现五项创新”——就是要全面实现德育情感的创新、德育视点的创新、德育评价的创新、德育载体的创新和德育内容的创新

1、德育情感的创新:在传统的德育中,教育者往往是立足硬性说教的起点,带着强制命令的色彩实施教育,往往很难收到实效。带着感情开展德育工作,这是新时期我们对每一名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情感创新的主旨。因为我们深知“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和孩子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教育效果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师爱为动力,带着浓厚的爱生情感开展德育工作,并在工作中强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示范意识、“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民主意识、“充分肯定,表扬为主”的赏识意识,让学生和家长时刻能感受到学校、教师所给予的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温暖。

2、德育视点的创新: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空洞无物,而应当外化在视而可见、触而可及的一言一行中,既要“形于外”,更要“成于心”,要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实际提高。简而言之,所谓视点的创新,就是要在常规性的传统德育活动中发现新内容,找出新抓手,实现新突破。重视常规活动和各种专项德育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同时,更要注重同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例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由各班轮流组织,并配合以爱国主义歌曲大合唱、专题宣誓、签约仪式、总结奖励表彰等活动,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又把学校的日常管理融入其中,使德育工作在有形中升华,在无声中细化;另外,随着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以及流浪儿童的增多,他们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予以特别的关爱和教育。在做好入学工作的同时,学校和社会要特别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平等对待,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加强与这些学生的家长、生活的社区、村委会的联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真正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德育内容的创新:德育内容的变革同样会很充分的体现德育的时代性。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变,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状况比过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德育所面临的任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转移和丰富,这就需要不断扩张德育内涵,让德育回归生活。开展“讲良心、讲孝心、回馈天下父母心”的感恩系列活动,如写一封让父母感动的信、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写一篇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作文、参加一次以报答亲情为主题的演讲、朗诵、故事会等;开展“知荣辱、守法纪、成长路上与法同行”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如模拟法庭审判实践、成立校园“110”等;开展“知荣辱、改陋习、树新风”自我教育活动,如举行国旗下宣誓仪式、向不良行为告别签字仪式、组建文明监督岗等。通过这些创新活动,使德育充分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4、德育载体的创新: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青少年对网络的兴趣,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远离黄色网站、暴力赌博网站等,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开设教师信箱、bbs、公开qq信息、教师博客、个人主页互动等多种交流方式,为德育教育搭建长期稳定有序的网络化交流平台。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依托学校德育工作,建设专门德育网站,开辟多个板块,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网上征文投稿等,利用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5、德育评价的创新: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坚持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深入开展德育评价机制的创新改革,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首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评、互评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手段;加强教师评语的改革,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模式和只靠班主任写评语的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以鼓励、提示、建议和悄悄话等善意的人性化的语言,发挥“师生评语”、“自我评语”、“学科评语”、“即时评语”、“作业评语”的评价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将随机评价、个性评价、专门评价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纵向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实现各种评价方式合理综合运用,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

同志们,摆在我们面前的德育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让我们以勤奋、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守“以人为本,立足德治”的育人理念,全面实施学校德育“一二三四五”工程,努力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为构建县域教育事业的和谐局面努力奋斗!

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xx年春第一次德育会议。总结2009年学校德育工作,部署20xx年德育工作。首先,我对长期以来从事我校德育工作的广大班主任表示衷心感谢,大家辛苦了!

刚才邓主任宣读了大冶实验高中20xx年政教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从五个方面部署了今春我校的德育工作,这五个方面是:一是着力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二是强化德育的主阵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德育品质;四是加强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五是抓好德育工作的检查、考核、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德育工作我想谈几点宏观的意见。

一、目前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职责明确。长期以来,学校党委十分注重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德育会议,专题研究德育工作,制定了一些切合我校实际的相应的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落实,职责明确,措施具体,我校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章循。

(二)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以政教处为德育专职科室,以班主任为骨干、以政治(思品)课教师、团队干部为主力,形成了较为得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同时全体教职工密切协作,校内外紧密配合。

(三)丰富德育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贯彻落实;二是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三是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改)》为重点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四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以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优秀班(团)干部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五是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活动,如军训、夏令营、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爱国卫生活动和爱国知识竞赛、社会资助、甲流等疾病防控等。

总的来说,我校德育工作, 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不同的程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去年市教育局的年终目标考核项目中,我校22项得分项目,与政教直接相关的就有八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切实加于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目前,我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三是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格上师生平等相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四是各班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高低年级、不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不重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德育工作合力,有个别班级个别老师,班主任的教育不能被家长接受和理解,甚至出现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抵触的现象。也有个别班主任,学生一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家长。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校内部的德育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八是重制度,轻落实。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中小学德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对中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本文明行为的教育、抓好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接班人,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成为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合学校实际,谈谈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保证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治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年级和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一)德育工作必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重点任务。学会做什么人?学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高中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德育要紧紧围绕学做人这个重点,抓好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继续克服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法,使各班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和需要,并扎扎实实地取得效果。今春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题由三个: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各班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含学生的认知水平、班级的德育状况、德育教育获得开展的状况等),选择一个或两个开展,今春班主任的期末总结也就是专题教育活动总结。

(二)德育教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中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认知教育固然重要,道德实践环节更为关键。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知与行不统一,学生认知的道德规范不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各班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及对学生进行操行考评等来加强道德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高一年级可在新课改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实践活动。

(三)德育教育必须实行分类指导。我校班型较多,学生来源不一,乡镇和城关的德育教育,情况千差万别,各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的多样性、不均衡性和个人成长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要求上对学生不能一刀切,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树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带动同类学生的发展。

(四)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创新是中小学德育向前发展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中小学德育无论是内容、方法、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德育教育在内容上融入时代精神,方法上要有时代特征,手段上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要注重调研,特别是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就是创新。有了这样的创新,德育工作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五)德育教育必须倡导奉献精神。德育工作本身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德育工作的环境、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者的示范带头、言传身教、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是关键因素。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倡导奉献精神,希望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能从自我做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这里我特别要对年轻班主任提出两点具体要求:

(一)加强认识,树立三种意识。

1、树立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意识。

知识上与学生共同成长,做一个“常新”的班主任。管理水平与学生品行共同成长,做一个“长进”的班主任。

2、树立与学校同舟共济的意识。

正确定位与学校唇齿相依的关系,与学校是一个共同体,学校、工作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不是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更不应该对立起来。在大事大非上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我们的德育队伍应形成一个有核心力量的团队。为学校的德育文化构建与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3、树立与同事休戚与共的意识。

准确定位同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共同成长。宽容大度,融洽相处。

(二)改进作风,避免三种倾向。

1、避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的倾向。

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情绪代替理性,为人处事无底线。

2、避免作风懒散,心无所系的倾向。

恪守行为规范,对内对外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要心有所系,心有所求,不做“小农教师”。

3、避免方法机械简单的倾向。

(1)避免几种存在严重缺陷的管理模式:

一是随意性太强的管理,仅凭个人好恶进行管理的模式。二是管家式的管理,不分大小,事必躬亲。三是放任自由的管理,没有有效的调控。四是称兄道弟的管理,情感不能代替原则。

(2)倡导合理、合法的管理行为,不简单粗暴,不违规违法。

老师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本身,也需要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发展。我们要以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不倦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科学的、切合大冶实验高中实际的新方法,探索出富有成效的班级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实现教育“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的工作目标,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打造学校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