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的典故
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那典故有哪些呢?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不遗余力的典故,欢迎阅读
不遗余力的意思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不遗余力的典故
秦国发兵攻打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摆开了战场。担赵军抵挡不住秦兵,连连溃败。怎么办呢?赵王召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赵王说:
"长平战事,我们不胜,新近又战死一员都尉。我想再增派军队往长平去抵挡秦兵,你们的看法如何?"
楼昌说:"再增派军队也没用。不如派大使到秦国去求和。不然,我们的军队将会彻底被秦兵消灭。"
但虞卿不同意楼昌的见解。他说:
"我看现在不必去求和。主张求和的人,总是强调"不求和,必破"。其实,未必是这样。大王,你说,秦国攻打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灭我们军队呢?"
赵王说:"是啊!秦国不遗余力,看来是定要消灭我们的部队才甘心啊!"
虞卿说:"就按大王说的,秦国要消灭我们军队,我们应该去求和,现在也不能派大使到秦国去。请听我的话,先派使者带着宝物去赠送给楚国和魏国。楚王和魏王要是得到了赵国赠送的宝物,便一定会高兴地接纳我们的使者。一旦我们的使者进入楚国和魏国,秦王必定会怀疑天下人要联合起来对秦,因而感到惶恐。那时,和谈就好进行了。"
可是赵王不以为然,终于没有接受虞卿的意见。
不久,赵王派郑朱为特使,到秦国去求和。郑朱走后,赵王又召来虞卿,问道:"我已派郑朱到秦国去和谈,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呀?"
虞卿回答说:
"和谈不会成功。但这样一来,赵国的军队很可能为秦国所破灭。这是因为,郑朱是我们赵国的一位显贵的人物。他到了秦国,秦王以及应侯范睢一定会借机宣扬他们的胜利。天下的诸侯也一定向秦国祝贺。而楚、魏两国以为我们跟秦和谈了,也不会派兵来援助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秦国和谈,秦国的条件一定会很高。如果我们应允,秦国是一定不肯让步的。所以我说,和谈不一定能成功。"
果然,郑朱一到秦国,秦王和应侯范睢便借郑朱的到来向天下扬言说他们攻打赵国取得了胜利。还说,秦国终于不肯与赵国和谈。
随之,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溃不成军,赵国的京都邯郸也被秦兵包围了。
结果,赵王割了六县送给秦国作为求和条件,秦兵才解除了对邯郸的围攻。事后,虞卿问赵王说:
"秦兵不围困邯郸了。您以为是秦兵疲倦了才撤退的呢?还是他们的力量能持续下去,因割了六县给他们才撤退的呢?"
赵王说:
"秦国部队攻打我们是不遗余力的,我看也许是因为兵卒疲倦才撤退的。"
虞卿说:"是的,秦国以它的力量击他所不能取得的,结果,搞得疲惫不堪而退兵。可是您又以它的力量所不能得到的奉送给它,哈哈,我们也许就可能无可救药了。"
虞卿一席话,引起了赵王的深思。
后来,赵王又把虞卿的一席话说给一个名子叫做赵郝的臣子去听。对于虞卿的话,那赵郝很不以为然,说道:
"虞卿说的真是那么一回事吗?六座县城不过像弹丸之地。现在不割让给秦国的话,秦国可能明年还要来攻打我们赵国,到那时候恐怕还得割让土地去求和呀!"
听了赵郝的话,赵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不遗余力的造句
1、小明的爸爸出了车祸,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同学们捐款捐物,不遗余力地帮助他。
2、学生乐意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尤其是对传统提出挑战的命题,他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说服对方。
3、随着我国过去十年不遗余力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已经成为跨国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并因几乎有无限价格弹性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而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更多的外资流入。
4、我们应该看到国外的软件商不遗余力的促进所谓知识产权建设,实际上他们的意图是为了垄断的计算机市场,从根本上遏制中国计算机软件业的,使得他们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化的罪恶企图。
5、它以腐败者拥有的公共权力作为基础,利用这种公共职位,其可以不遗余力地从事图谋私利的类似经营的活动,从生活资料的侵占到生产资料的侵占,使腐败从生计型向致富型方向发展。
6、为了赶快救出受伤的小女孩,消防战士不遗余力的进行破拆抢救!
7、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们就不遗余力地宣扬贸易自由化,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不管是单边的贸易自由化,还是双边和多边的贸易自由化,只要奉行贸易自由化,都能从中获益。
8、由于我们过分的不遗余力的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广大工人的低工资低待遇,再由于各种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他们只能把钱捂在怀中,虽然有需求但又如何敢潇洒的花钱享受呢?
9、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
10、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
11、的人力资本开发理念,并千方百计的吸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遗余力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马太效应,造就了一支能适应高技术领域市场竞争的人才队伍。
12、尽管政府实施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与开放之初的政策目的有所不同,但仍然受古典重商主义观点的影响,重点鼓励出口创汇,甚至不遗余力地从事亏损出口创汇。
13、小明在学习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以期望在考试时获得好的成绩。
14、上述事例证明,谈到勇气,它不仅仅意味着机智过人,或者盲目的武夫之勇,相反,它首先要求权衡利弊,做出自己的判断,此后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判断付诸行动,即使遇到危险也是如此。
不遗余力的典故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