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哪里》反思总结

发布时间:2017-04-06 16:49

《秋天在哪里》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秋天在哪里》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秋天在哪里》反思总结篇1

在整节课堂中,有一处我认为是很出色的创意:通过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情感体验,即兴创作小诗,这不仅回答了“秋天在哪里”,也以文学创作的特别方式留住了秋天,孩子们读着自己的小诗,心里高兴,自豪,秋天自然也在他们的心中生根,由此激起对秋天的热爱是挡也挡不住哦!在这我将板书重现: 秋天在—— 多姿多彩的树叶里 五彩斑斓的花朵里 硕果累累的果园里 稻麦飘香的田野里 大雁南飞的天空里 我们明亮的眼睛里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欣赏了很多生动的秋景,“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水果,“走进”了五彩斑斓的花园,稻麦飘香的田野……孩子们太高兴了,每个人都积极的想把自己看到美景的心情,吃在嘴里的感受跟同学们交流。说的津津有味,听的是兴趣盎然,以至于后面对于秋天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感悟留下的时间略少。这让我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还要合理的把握教学时间,真正的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秋天在哪里》反思总结篇2

美丽的三亚秋天的季节特征不明显,作为生活在市区内的孩子来说,他们心中的秋天只是在书上,电视上等各种媒介间接地了解到的。于是,我希望通过有代表性的图片、精彩的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带领孩子们真正地走入秋天,让孩子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体会秋天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与对劳动者的敬佩。通过课堂四十分钟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一节课过去了,我思考了很多,这四十分钟里有精彩也有不足。

首先,一开课,我让孩子跟我有节奏的拍手,我诵读了一首描写秋天的小诗,很自然地导入今天的主题——秋天。这一环节,很简单,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聚拢了,眼、手、心都与课堂融为一体。在感受秋天这一环节中,当多媒体展示秋天的花朵与果实时,由于课件很好地反映了花的美与果实的丰富,孩子们见到之后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如:我喜欢一串红,它的颜色火红火红的,我画画的时候也喜欢用这种颜色。我喜欢一串红,你看它的样子就像晚上出去吃的羊肉串。呵呵,多么流畅的表达,多么仔细的观察与有趣的联想。还有:我喜欢蝴蝶兰,你看,它就像一直翩翩起舞的蝴蝶。

多么美的语言!老师们的掌声是对孩子们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我知道,课,不是为听课的老师们上的,但是如果能很好的发挥观众的作用,以掌声作为鼓励,相信孩子的表现会更加令人惊叹!在果实图中,孩子们说了认识哪些,爱吃哪些,味道如何,此处课堂异常活跃,孩子们回味着自己曾吃过的水果,直舔嘴,动作相当可爱,那一只只胖胖的小手举过头顶,争着要说自己吃的感受,其实水果的味道就是那几种,酸、甜,孩子们说的几乎都一样,但他们仍是乐此不疲,我为了不扫他们的兴,将时间交给了他们,相信他们对秋天的果实一定记忆犹新。

《秋天在哪里》反思总结篇3

小学二年级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优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而《秋天在哪里》这一课正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在路上、在公园里,在真真切切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秋天的特征,虽然他们的发现不是那么全面的,但却是真实、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我在课前做准备的时候,就引导他们从身边出发,到身边去找,到生活中的秋天,充分体现课程的生活化。

其次,把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生活的空间,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经过课前的寻找、发现,课中的信息收集和操作,让学生们从大自然到教室,在找秋天、赞秋天的环节中,学生多渠道、多学科的去寻找,从而感受秋天无处不在,从而体现出课内外的相结合,突出了活动的开放性。

学生寻找秋天、交流秋天、感受秋天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多种学科已有的资源中,通过诵、唱、画等多种形式来获取有关秋天的知识,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如果没有学生的课前的寻找、就没有课堂上交流活动的真实充分的信息反馈;如果没有交流活动中学生相互间的互动,就没有学生的领悟、进步和发展;没有快乐的唱唱、画画的游戏活动,学生便不能充分地发现和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这也正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性的充分体现。

纵观整堂课,我也发现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文本与活动连结;活动的版块还可以更分明些;还要注意拓展的问题,课前的准备可以分类进行,这样学生从中获得的事物会更多,比如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各地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秋,更清楚地认识秋天。

《秋天在哪里》反思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