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4 09:03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等等。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论文篇一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摘 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等等。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对于解决教育不平等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 平等性 制度 措施

1.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

1.1教育不平等的涵义

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1]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1.2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是,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学生间受教育机会差距大,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距大.尤其是近期的甘肃校车出的事故,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等.

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影响教育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我们要从最根本的因素入手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和更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应试教育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2.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区差异己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

地区的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投入。诚然,教育投入差异未必能完全归因于经济实力差异,但一般来说,它常常是导致教育投入差异的最直接原因;现在的问题是,中央政府不想给教育多投资吗?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基础教育的投资由地方政府负责。2008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中央只占了20.14%,地方占79.86%。而且,中央政府的教育投资中用于高等教育的占95.45%。[3]这是中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和投资体制所决定的。中国教育不但每年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在有限的资金分配上也非常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对小学、中学、高等教育的资金分配比例上,严重失调到几乎荒唐的地步。根据2002年出版的吴德刚先生编著的《中国义务教育》一书中的介绍,中国的教育资金分配状况与发达国家的分配状况比较如下:

国名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日本 42 45 13

英国 43 32 25

美国 50 38 10

法国 53 39 8

中国 31 30 33

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

2.2应试教育制度

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4 ] 然而,在目前社会中,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为了进入“好”学校,选拔学生的标准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因此教育被深深烙上“应试”的痕迹,就是“应付”教育与社会生活中各种必要的考试。教育就变为一切为了应付考试的不正常状态,此时“应试教育”的说法产生.

2.3考试与选拔制度

再来看一下另一个极端不合理的城市歧视状况。根据《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状况蓝皮书 》的介绍:“在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生产着‘精英中的精英’的北大和清华,更加令人惊叹。以2009年为例,两校招收的5080名本科生中农村学生只有902人,仅为17.8%,与同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形成鲜明对比。两校在北京招生的情况则显示,在全中国8-9亿农民中,能够进入北大和清华的人数不及一个北京市。 [5] 大家都知道,形成这样的情况,绝对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各种考试中,高考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然而高考制度同样导致了教育不平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考加分制度。二是地区保护制度.

3.缓解教育不平等的措施

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正常流动,保证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社会制度必须给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其朝着均等的方向发展。这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教育的不平等:

3.1全面开放社会办学

中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就算今后解决了,也不应该限制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但是有一个绝对前提,那就是政府必须保证公民的九年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而不能指望依靠社会办学来分担政府义务教育的责任. 因此,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社会办学起着补充的作用。尤其是面对目前教育资源短缺,满足不了很多人需要有的条件下,民间办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现象。例如,近年来,孩子入托难这一问题,很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私立幼儿园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社会矛盾,使很多孩子有了公平入托的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私立幼儿园,由于资金短缺,教育设施不完善,幼教的频繁更替,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的流入,以便解决这一问题。

3.2加快财政改革的进度,为增加教育投资创造体制条件。

建立分税制,建立出专门为教育设立的税收制度,加大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资不足及不平衡的治本之策。

3.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农村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这种规定是非常符合很多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上重点大学的人还是少数,正在投身于学术研究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在完成高等教育后都面临着走向社会,寻找出路的状态。并且现在的市场需要的人才就是那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的人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便增加他们以后就业的机会。

4.小结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很高的成绩,但不平等现象仍是普遍和广泛存在的。对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不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任其发展那样不利于公民平等地接受公共教育和提高素质,不利于社会公正的提高和教育公正的实现。可是完全消除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只能通过努力,努力能够减缓教育不平等现象。 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个保障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坤《教育平等权利问题及解决之道》,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总第45期.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第173页.

[3]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提供的分省的农村、县镇、城市学生数量计算出的结果.

[4] 王贵林,陈洵主编 《教育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三版.

[5] 参见顾海兵的文章:《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见北京大军经济研究中心网站.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