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古筝基础的方法
基本功练到什么层次才算好?这因每个人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有的要求能达到自娱自乐一般玩玩,有的要求顺利通过考绩获得证书,有的要求在不同级别比赛中拿得名次,有的要求达到演奏水平等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怎么学古筝基础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筝基础学习
众所周知,初学古筝,第一步就是如何掌握正确的手形。因为正确的手形是学好古筝的基础。要弹奏出高水平的乐曲,就需扎实地打好基本功,特别在初学阶段,更要意识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而手形训练,则是基础训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但是,有些古筝爱好者,初学时往往急于求成,忽视基础练习,常常是三种基本指法没学稳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弹奏乐曲,致使其演奏水平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造成了拔苗助长的后果。而有的初学者则一味模仿手形,缺乏认真仔细的体会,忽视手部的协调性,而使手部肌肉紧张,关节僵硬,造成“机械手”,弹奏出干涩粗糙的声音。基于此因,在古筝的基础教学活动中,我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发省与思考。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之后,在怎样让初学者掌握手部放松从而产生正确手形这个问题上,我得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肢体呼吸”法。在这里,我阐述一下这种方法的由来及一些观点和做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我认为,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自然的手形,就必须学会手部的放松(即放松的弹奏),而学会“肢体呼吸”法是掌握手部放松的重要方法。没有“肢体呼吸”便没有真正的放松,没有真正的放松,就没有正确的手形,弹奏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因此掌握“肢体呼吸”法是使手部放松的重要途径,而手部放松是产生正确手形的关键因素,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呼应、密不可分。
那么,什么是“肢体呼吸”法呢?首先,呼吸是人们的一种生理本能,是维持人体生命的一种物理运动。“呼吸”是“呼气”和“吸气”的总称,它支配着人体活动的所有循环,就是人体中的“能”它行之于体内谓之“力”,行之于口鼻谓之“呼吸”,体现于行体则为“精神状态”。常见教材关于演奏姿势要点的章节中讲到“两肩放松”、“手的各个部分自然放松”,但都没有具体讲解“放松”这种重要的“精神状态”要如何才能实现。而大部分学生初学时的两肩和手部都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他们过度依赖手指关节、手腕的力量,而把关键部位肩膀、手臂、肘关节的作用弃于一旁,造成肢体的不协调和肌肉的紧张,从而影响了手形的正确与声音的质量。
如何摆脱这种不良状态呢?我们知道,人在活动时,离不开肢体的运动,即关节的自然伸展与收缩,肌肉的一张一驰,它们之间的配合,就像呼气、吸气一样自然和谐。这种自然和谐的状态维持肢体的正常本能的运动。这就跟人体的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本能的运动是同样的道理。一旦失去这种自然和谐的状态,肢体就会变得紧张、僵硬,使运动无法正常进行。理所当然,我们用于弹奏的部位也是属于手部关节、肌肉的肢体运动。因此,这些部位也应具有“呼吸”的感觉,这种感觉支持着手部的协调能力,这就是“肢体呼吸”。所以,一旦有了“肢体呼吸”这种“生命源泉”,手部自然就会得到相应的放松、自然、协调,从而得到正确的手形与良好的音色。
那么,如何掌握这种方法?所谓“心手相通”、“十指连心”。因此,进行“意念”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练习之前,先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手部各部位的名称、功能及他们之间分工合作的关系。比如,肩膀与大臂是带动手部活动的总指挥;肘关节和小臂用于伸展和收缩,并控制手的活动范围。手腕、手掌、掌关节、第二关节则用于控制手心运动、手指运动及手指活动范围;第一关节、指尖则是弹奏琴弦的工具。在这里,须向学生强调:要弹奏出一个优美动听的乐音,必须所有部位共同协作才能产生,缺一不可。即是在肩膀伸展下,手腕、掌关节、第一关节自然延伸(即手腕下垂时松弛的感觉),在它们共同作用下,用第一关节带动指尖触弦发音。之后,第一关节马上回到原位。这就是肢体在弹奏前后所应有的状态。在学生明白认知之后,就可启发学生进行“意念”的练习,做法是:“心平气和、注意力集中,自然、均匀地呼吸,然后想象从口鼻到肩膀、手臂、手指呈一根柔软、畅通的空管状态,把指尖当作开关。当人由口鼻吸入气体时,这根软管变得舒展起来,以气体作为原动力,手各部位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里面充满着流动的气体,便奔涌而出,一泻千里(此时更可体会到手部的放松)。如此进行反复慢速的专项练习,就会使手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的协调,逐步做到和谐、放松、自然,从而弹奏出优美的乐音。因此,只要经过不懈的坚持,严格训练,把这种不自觉状态,就一定能够使运行的气血随“意念”的改变,做相应的变化,逐步达到“意识、力到、气到”的完美境界。这就是采用“肢体呼吸”法做到的真正的“放松”,也就是“放松”的概念。只要做到真正的放松,就能拥有正确的、自然的手形。这样的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便可得到最大自由的发挥,要走水平将能不断地上新的台阶。
有了“肢体呼吸”做基础,就要进行系统的手指练习,努力加强手指的控制能力,使手指触觉敏感起来,从而放松的手指灵活起来,做到心到、手到、意到,得心应手。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童,使他们能迅速准确的找到感觉。这样,有了放松的弹奏方法、扎实的基本功、灵活有力的手指、良好的乐感,就具备了学好古筝的基本条件,就为学生能在浩瀚的音乐殿堂里尽情领略中华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古筝打基础学习
基本做法应是循序渐进,舍此没有它法更好。什么叫序?就是学习的顺序,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什么叫循?
就是遵守的规律步骤,使之逐渐深入提高,这又叫程序。它是学习上的一种计划、安排,总是要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按程序去学,随心所欲的仅凭个人的意志去学往往事与愿违。
针对古筝的学习程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都制订了相关的定级考试的参考曲目,可以说这就是业余学习的一种程序,有了这样的一个程序,就要按照程序去学,各种基础和基本功就散布在这些程序之中。学古筝过程中任意的跳级,像下跳棋似的找窍门、找路子是不可取的,要像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那才会有真正的体会和收获。
要本着今天是在给明天打基础,这首曲子是在给下首曲子打基础,这一阶段是在给下一阶段打基础,你就会立足今天,做好今天要做的事,那样还会愁没有明天么?
学古筝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的人学古筝,一个星期就能学一首曲子,隔着许多曲子蹭蹭往上跳,再甩掉一些不学的,几年就把古筝学完了,这不好。学古筝过程中要学好一首再去学另一首,而不要学的拌拌磕磕就换下一首学。要高标准、严要求,有曲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不要去过多的追求别人的夸奖表扬,而要追求不断的批评指正。在学筝上要有长远一点的目标,做到天长日久、时时勤奋,而不要希望几分钟热血,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弹筝。
对于学古筝,不但要有兴趣,更要有意志,兴趣只解决一时的爱学不爱学,意志解决能不能学好的问题。不要图虚荣,要求收获,虚荣只解决表面问题,收获才解决长久性问题。弹古筝练曲不要听而不闻,要知道应听出什么来,要多思考、多琢磨,多在乐曲情感意境表现上下功夫,精益求精。
基本功练到什么层次才算好?这因每个人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有的要求能达到自娱自乐一般玩玩,有的要求顺利通过考绩获得证书,有的要求在不同级别比赛中拿得名次,有的要求达到演奏水平等等,这样就有了“好”的不同层次,不好划定这个“好”字,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定你的学古筝层次多学多练。
古筝教学上,不要局限在考级给定的每级十首曲目上,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补充,把整体学习上的时间放宽加长一些,多学些曲子,把基础打好。
即使是初级曲目的曲子,真要弹得非常好,说句实在话,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有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采取每个级别里选学一两首后,就较大幅度的跨进式教学,导致基本功很不扎实,以至于越往中、高级曲目学,越感到吃力,同时也给学生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缺少认认真真的精神,贪多求快,不讲效果质量,出现学多少、忘多少,仅剩几首也是拌拌磕磕的难堪局面。
其实初级阶段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首考试晋级曲,还应同时把相关的知识加以灌输,让他们多知道一些、多学一些,知道如何去学、如何去练,练到什么程度算好。从小就有一种严格的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而是要提高心灵的境界、艺术的境界,把基础打好,把基本功练好,宁可在这上面多花点精力、多用点时间也要这样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越学越爱学、越学才越有发展。
古筝指法技巧
古筝-摇指练习
摇指——使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里、向外快速弹弦,以达到音色连贯的一种古筝演奏技法。近年来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及乐曲表现力的要求,摇指这一指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并派生出以摇指为基础的多种演奏形式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
古筝-“捻”
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连续交替快速拨奏相邻的两根弦,拨奏时左手将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与另一弦相同的音高。捻是用于音的延续的技法之一,它虽与食指摇、拇指摇都是用于使单音延长的指法,但捻的音响效果又别具特色,使用时应避免碰击琴弦的声音。
古筝-“劈”
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时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
古筝右手指法之“近搓”
大指用托,中指用勾,先托后勾或先勾后托,托与勾的间距时间甚短。近撮是一种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乐风格中。
怎么学古筝基础的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