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里不该有“关系”

发布时间:2016-11-11 18:17

调查显示,约有21.5%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为求职动用过“关系”。此外,还有21.5%学生因为“关系”、性别、户口等因素,在今年求职时有过“被挤掉”的经历。没有“关系”的应届生该如何寻出路?一名负责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表示,学校应根据学生意愿,建议部分缺乏“关系”的应届生到二三线城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月24日《新京报》)

在毕业的时候,老师建议没“关系”的应届生要避开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就业。这这种做法看似是为了学生着想,而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误导,把“关系”思维植入涉世未深的学生头脑中。

的确,从一起起曝光的“萝卜招聘”等就业丑闻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关系”的危害性。“一个坑”里已经被一些“萝卜”“占了座”,有“关系”、有背景的人预留了位置,笔试、面试、只沦为一个过场。

而事实上呢,没有“关系”就一定找不到工作了呢?未必!“关系”并不是万能的,没有关系也并非万万不能。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1.5%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动用过“关系”,绝大部分人在求职过程中并未找过“关系”,或者找了而没有用。

“关系”是对他人就业权力的一种排斥,是与中国梦想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念。应当承认,就业拼“关系”的现象的确存在,甚至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部门内非常严重,造成的极坏的负面影响,动摇了学生、老师、乃至很多人的公平观。但从当前的社会实情来看,“关系”并不是拯救一些毕业生就业的“救命稻草”,也不是妨碍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

应届生就业难,既有大学盲目扩招的原因,也有经济形势低靡、择业观念狭隘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既要打击、惩处拼“关系”的行为,整治在公职、国企等关键领域的招聘乱象;另一方面,要在民企、外企等领域,倡导尊重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营造合法的就业环境。肃清“关系”思维的毒害,要从改善发展环境和解放偏见思维两个方面入手,现实的改造和思维的改造缺一不可。

中国梦里不该有“关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