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2-13 14:57

在当前现代化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明确教育的思想和模式改革的主导理念政策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水准提高的关键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初中历史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三、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

整个历史教学就是在讲故事,讲述中国发展的5000年经历的点点滴滴,讲述世界几千年文明的丰富事件。因此,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征。例如,川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从开皇之治说起,说的唐、宋、元、明、清,再从政治谈到文化、谈到科技的发展。整个七年级下册都是在述说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只有有时其中时间跨度加大很难实现我们真正讲故事的效果,也就是因为其中的时间跨度问题将整个历史教学变得抽象。因此,这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加入历史故事的讲解,不断提高学生由于时间跨度造成一些历史事件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川教版教材七年级课本中有一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中可以讲解“夜郎自大”的历史典故,就是说在汉朝时代有一个小国家叫夜郎,这里的国王被自己的大臣们奉承后,认为自己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当时汉朝的使节出使该国,夜郎的国王就问,汉朝和他们夜郎哪个更大哈?当时来使感到十分震惊。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夜郎自大”成语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汉朝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只有一个汉朝,周边还有很多小的国家,进而进一步理解了汉武帝为什么要进一步收复边疆等。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但是可以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的一些重要的治国之道的历史背景,使得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更加的鲜明突出。

四、讲故事的题材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讲故事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学习相应课程的内容不感到枯燥、乏味、空洞,进一步加深对相应课程内容事件的理解。很多时候教学目的首先要明确,选择的典型故事要能够说明历史事件。例如,在川教版七年级的历史教科书有这样一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时代的形成,是各方势力相当比较平衡,三国时代之前,蜀、吴势力远远不如魏,但是经过一个风云人物的不断操控,时局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在这一节里,教师可以将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典型故事编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三国鼎立时代的历史格局主要是由这样因素造成的,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不可能助力蜀国建立一代伟业。假设三顾茅庐的是曹操,诸葛亮的宏图大志也就很难实现,但是笔者也认为,蜀、吴、魏,也只有当时的刘备回去请诸葛亮出山。这些故事案例都是为了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只有这样的故事才是符合教学目的和本意的。五、结语历史教学应该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但是传统意义上讲授可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故事这种方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符合历史教学特点,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方式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历史教学的发展。

有关初中历史论文范文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与作用不仅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其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实现,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初中学段,学生的性格正在由依赖走向独立,也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笔者欲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在阐释分析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就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学习历史的动机

学习动机,又称为学习动力,其主要用来指推动学生开展学习的内在原因,包括学习需要、对学习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习兴趣、爱好及信念等。就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而言,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目标意识,认为学习历史是必要的,其是与某个目标挂钩的,如中考,有明显的暂时性、阶段性特点;第二类是价值意识,认为学习历史是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相关的,可以从中借鉴或者启发;第三类是个人兴趣,如喜欢历史内容的丰富性等。上述三类历史学习动机共同支配着初中学生参与历史课程学习。

(二)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需要有强烈的动机、有明确的目标,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但真正的自主学习还需要有科学学习方法的支持;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通常伴随着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课前,合理安排历史学习时间、科学制定历史学习计划表,很好完成教材阅读、资料查阅等活动;课中,能很好地找出重点、难点及确定关键问题,同时能够大胆质疑、发现与分析问题等;课后,则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及时整理、反思、复习学过的内容等等。

(三)学习历史的效能

学生的历史学习效能,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如先天资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健康状况和学习环境等;除上述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较快,也就较容易获得较高的学习效能。但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能之间不是一种直接因果关系,因为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不是一种简单因果关系,学习成绩同时还受到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能也同时受到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等的影响。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解决“要学”问题

1.兴趣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所谓历史,其实质上对过去某一时段客观事实的记录,其真正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生活状态、状况,是完全不可复生和再现的,传统使用最多的记录方式就是采用没有任何情感的文字对其加以描述,这种方式记录下的历史对于学生而言不知兴趣从何谈起。因此,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需要历史教师们要借助于生动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述、巧设情境“再现”历史等方式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问题设疑,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初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阅历也比较少,这就导致他们不可能对特定的历史事件、所处历史环境等有深入的了解,加之所属不同时代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差异影响,让一个初中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谈何容易。为了加速与提高学生对特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需要历史教师们要学会巧用“问题”,借助于问题将历史与现实联结起来,激发学生脑中的疑问,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

3.强化因果,增强自主学习历史的自信。所谓强化因果,是指要求学生对学习的成败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成败进行归因的过程;其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将“成败归因”分为自身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四种情况。实践证明,成功的“归因”有增强自信的功效,如成功的自主学习,如果归因为自身能力高、努力程度大,就非常有利于自信的建立;反之,归因为任务难度低、运气好等,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信的建立。

(二)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解决“会学”问题

1.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思考能力。初中历史教材是重要的历史知识载体,同时其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能力不或缺的重要文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主动进行“质疑”,从而达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真正意义上的理解。阅读和思考是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学习方法;学会了阅读,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寻找、获取知识;而学会了思考,学生就学会了辨析、建构知识。

2.锤炼学生的知识提取与迁移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仅仅听懂、理解历史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提取、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营造思维、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思考兴趣,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训练学生从新的角度发现、分析与解决“面对”的历史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特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中提取知识,再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现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及相应教学活动组成,而教学活动完全是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其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而上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这就需要我们采用适当的策略对其加以培养,保证学生由“要学”顺利向“会学”转变;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

有关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有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2.初中历史学论文范文

3.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4.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

5.初中历史教研论文

有关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