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成功地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孩子。那么读完此书,你会如何写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篇一
据说“这是一本中外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按书中的方法去做的父母,都能成功培养出极其优秀的孩子。
书中说: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9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是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许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就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当时就连卡尔的母亲都绝望地说:“这样的傻孩子教也只是白费力气罢了。”但卡尔的父亲没有绝望,他为孩子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法。卡尔的成功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这本书中的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锐观察、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年轻的父母学习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
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虽然我还没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效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而且许多人读后都认为大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现在有些家庭所忽视的。虽然中国很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思想,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只注重智力。原来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 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识各种高中低场合 ;
2、智商速成: 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分。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3、加强体质: 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在这里我还要加一点:要进行有氧运动。活动方式快慢结合,以锻炼强健骨骼肌肉为主,竞技性的为辅。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4、高雅文化熏陶: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劳动光荣: 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 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成人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与我们一样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识各种高中低场合,不仅如此,因时而教、因事而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
读完这本书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书中曾提到老卡尔非常赞同爱尔维修曾经说过的话:“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老卡尔一直沿袭这个观点,从儿子出生到成才,他不同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卡尔在快乐中学习,在平等中收获。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独具匠心,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
很多人忽视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在那么小就要受到约束,不忍心。书中提到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司各特伯爵夫妇携新生儿出海旅行,遇到大风暴,全船的人都遇难,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妇带着儿子爬上了一个无人的荒岛,司各特伯爵夫妇很快就被热带丛林里的各种疾病夺去了生命,只留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后来一群大猩猩收养了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司各特。二十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那里抛锚,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他已经长成一位强壮的青年,像大猩猩那样灵巧地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他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一句人类的语言。人们将他带回英国,科学家们像教婴儿那样教导小司各特,花费了十年功夫力求他学会人的各种能力,终于他学会了穿衣服,用双腿行走,虽然他还是更喜欢爬行。但是,他始终也不能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来,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他更习惯像大猩猩那样吼叫。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习语言的能力的发达期是在人的幼儿时期。小司各特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他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所以他的这种能力就永远消失了。
每对父母都在努力通过自己的经验与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望子成龙。但无论是谁都很难把教育孩子的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说教无定法。当然,我们也不否定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读了这本书,教给了我一些关于教育子女及教育低年级孩子们的一点启示:
1、父母的育儿水平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教育水平。
2、自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应当开始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
3、教育就是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记录下来,为后代积累精神财富。
4、严格而平等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平等、民主的学校教育也是现代教育成功的关键。
细节上要注意: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喵咪”。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我的看法是: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我们最幸运地生下一个禀赋为100的孩子,那么生就的白痴其禀赋大约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禀赋大约只能在50左右了。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
因此,倘能乘此之虚,实施可以发挥孩于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普通孩于,他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80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80禀赋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不过我们不要悲观,因为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孩子,其禀赋约在50左右。何况如果我们按照前文所述的方法进行生育,孩子的禀赋决不至于差,甚至得到高超禀赋的孩子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怀孕期间的母亲如果心情不快乐,经常哭泣,那么会直接导致未来的婴儿发育不良,而发育不良是形成软弱无能者的原因之一。
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
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候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威廉就曾经教导我们:“幼儿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也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小时候形成的。
我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而现时流行于世的主导思想是:儿童的教育应当开始于七、八岁。这种论调为人们所深信不疑。除了此一论调之外,还有一种让许多父母感到十分恐惧的观念,那就是早期教育有损于儿童的健康。
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给3岁以前的模式时期“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可以让厌恶数学的孩子多吃马铃著,让缺乏美术的孩子多吃菜豆,没常性的孩子禁食豌豆,粗暴的孩子禁食洋白菜。婴儿睡觉时,决不能像布娃娃那样把他裹得紧紧的。
我主张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灌输词汇,在孩子刚会辨别事物时就教他说话。
常常看到这样的父母,他们以孩子发出的错音、说出的错话为乐。他们不仅不去帮助孩子纠正,反而将错就错,随声附合,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这样将使孩子永远无法发觉自己的毛病,以致习惯成自然,难以纠正。
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所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像的人。
抚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更应当记日记,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重要遗产,使他们在培育孩子时,能够从中得到教益。
由于父母们有绝对的自由,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职责。一本育儿日记能够随时对父母发出忠告,要以满腔热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老老实实地努力按照预期计划对孩子的教育。
什么是神童呢?不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吗?我想要的是健康的、全面的、正常的,而不只是在某一方面超常的、短暂的神童。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在将来有所成就。
我们应该记住,雅典时代希腊文明的伟大,是自由教育的结果;相反,拜占庭时代希腊文明的贫乏,正是清规戒律的结果。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就首先应该尊重孩子。而且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做为父母,应该培育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去纠正和改正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
天下没有什么比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仇恨更加可怕的事。仇恨能让一个虚待他的父母,蔑视周围所有的人,更加会让他陷入孤立无助的境地。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角色游戏,因为这有利于让孩子体验和认知他人生活。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并鼓励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种人物的活动,特别要让孩子观察父母本身的生活。只要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说坏话、争吵、打架、诽谤、挑拨等坏品质。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材。
胃过于疲劳会使大脑功能减弱,所以贪吃会使人蠢笨。
在幼儿时期灌输到孩子头脑中的恐怖和迷信等,如同病菌一样,会在孩子的内心之中恶劣地曼延,是使孩子精神异常的致命原因。所以,我坚决反对给孩子讲幽灵、恶鬼、地狱、妖怪之类的故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