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读后感 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重大经济战略后,一本全面阐释这一决策的著作。是全国党政干部,企事业管理者必读之作。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范文1
供给侧改革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之后,各行各业都在热议,也成为了各行各业改革破冰的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这个观念当时提出来是在国家经济发展上的思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在教育的领域,教育界中如何打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关系里,社会是学校和家庭的供给侧;学校应该是家庭和学生的供给侧;家庭是学生的供给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会有非常清晰非常明确的教学理念。其实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也可以称为素养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孩子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很多人一谈到素质教育,很多人会等同于艺术教育,这是误区,不是等同。素质教育包含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里面的一部分,也就是文化修养里面的一部分。但是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教育是我们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有助于开展德育工作,通过美育促进德育,也可以发展学生全面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康,丰富感情世界。如今,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孰轻孰重是令家长们十分头疼的问题。
对于素质教育的目的,每次思考完这个问题后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但是大家比较一致认同的是:素质教育包含了一个人的品质、思想、心灵、学科文化、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只有孩子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有机融合,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而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价值情感观,这对个人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才艺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能够让孩子体验文化,培养孩子审美的情趣,陶冶孩子的情操。而如何让艺术教育发挥作用,则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有效联动。在素质教育中,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庭中,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才艺学习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引导孩子进行才艺学习时,应更注重引导孩子去学习,感受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并且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范文2
工作以来,说实话书读的并不多,像这种专业的经济学书就看的更少了。我看书向来认真,基本都是逐字逐句读的,但因为时间关系,书后半部分看的不是很细致,但前面悉心看下来,也有一定的理解。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供给侧的理解仅限在以下几个方面:供给侧,是供给方面的意思;供给侧是针对需求侧提出来的;谈供给侧,就一定要谈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创新是重要内容。读了这本书后,我对供给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国人出国旅游却狂买马桶盖、净化器、奶粉……国内生产的粗钢每斤价格与“白菜”相差无几,产能过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钢特钢却需大量进口。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这些战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产业流动到有高需求的新兴产业去。近年来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各界都在反思已使用多年的“三驾马车”思路。要解决中国经济所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刺激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推进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15个字构成当前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补充供给短板等具体方面。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中国要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其核心反而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
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范文3
花了一周时间阅读了《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一书,读完后不敢说自己对供给侧改革有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只能说对供给侧改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理清了一些概念和思路,现谈一点比较粗浅的感受
1、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方面钢材、煤炭、建材等行业出现了价格持续下降和产能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消费者把大把钞票花在境外购物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很多中国人舍近求远跑到外国买东西,比如到日本买电饭煲、智能马桶盖,就是因为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所以问题出在供给侧。
2、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归纳起来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书提出要培育“三大发动机”:(一)最为关键的是制度变革。改革开放后我国30周年的快速增长,改革红利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挖掘和启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一定要靠深化改革,再度释放改革红利;(二)优化产业结构。释放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三)要素升级。要素升级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也是贯穿本书的主题,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根本出路。
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范文4
根据课程安排,我花了两周时间认真阅读了《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这本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强化制度供给引导市场对资本、劳动、技术、创新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使供给更好地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给端的结构性困境。一方面,产能过剩等制约了经济的转型升级,无效供给过多。另一方面,供给体系难以匹配需求结构变化,有效供给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供给是相对需求而言的,随着需求管理的边际收益逐渐下降,以短期均衡为目标的需求端管理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应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
第一,要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淘汰“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
第二,要改造传统落后供给,提高供给品质,满足国内消费不断升级的需求,减少因国内产品和服务品质不高而导致的大量消费外流。
第三,要创造新增供给,引导企业从低端恶性竞争的“红海”走向高端“蓝海”市场,以新的有效供给引导新的有效需求。
第四,要弥补短缺供给,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在垄断行业引入新的投资者,建立充分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应对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短缺。
第五,要强化制度供给和改革引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六,要继续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激发政府工作人员转变政府职能的积极性,改变不作为、不会为的状况。
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范文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下时政的热点话题。2015年11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而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标志着供给侧改革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一书集结了国内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多方面的权威,就其长期研究或从事的领域进行解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行动,比如,吴敬琏在书中用八页纸,通俗易懂地阐述了为什么提出了供给侧?供给侧要改善什么?如何改善供给?供给侧改革突破变革关口是什么?同时,以“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契机,描绘了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帮助读者们把握宏观政策,引导各层次管理者顺势而为。
为什么要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个问题,从书中可以了解到,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在国际经济形势下行、人口红利消减等共同因素影响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因此,从供给侧去分析经济问题根源成了必然趋势,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也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成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众多新动能的重中之重。以温岭发展现状为例,这两年,作为重要经济指标之一的“自营出口”数据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以城南镇为例,2016年度该数据每月呈现负增长趋势,主要原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多数企业订单下降,生产意愿也随之降低,甚至大量出现亏本情况。因为,无论是从国际形势来看,还是地方经济来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供给侧改革如何改的问题,书中有这样几段话,厉以宁在《继续推进工业化,创新是关键》篇章中指出: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创新;张瑞敏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中指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书中海尔集团的创新模式具体生动地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进行展示,而以当前温岭现状来看,在新常态下,生存危机更多地出现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缺乏自主技术、自主产品、自主品牌的企业,以温岭市城南镇为例,在工业基础薄弱的前提下,产业低、小、散现象较为严重,而通过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生存危机往往出现在这样的小企业上,而三木机电等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科技,推动产学研合作等系列举措,不仅保持了稳定的产值,还将在后期产生增值。由此看来,企业作为供给侧改革主体之一,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积极应对发展的升级需求,用创新驱动的供给侧新结构应对新的需求升级。
此外,供给侧改革突破变革关口是什么?吴敬琏在书中也举了例子,并一再强调:为了推进实现供给侧转变,一定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即十八大三中全会所说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从笔者角度理解,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来推动改革,共同实现改变,其中的关键突破口就是面临供给侧体系和结构的变革,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变革。贾康在《以制度供给为核心,推进改革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中,对政府层面的作为提出了五大建议:第一,从控制人口数量专项优化实施人力资本战略;第二,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制度;第三,全面实施金融改革,积极接触“金融抑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第四,切实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第五,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从基层政府层面来看,供给侧改革实际上要求政府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在供给侧改革中,在政府效能上,应进一步完善机制,任何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有实质性的激励机制都应该大力度推进,最大程度地调动地方积极性,通过不断改进考核机制等制度,最终实现基层政府在经济工作上从抓数量到抓质量的转变。而在工作内容上,特别是在减轻企业负担以及实施市场监管方面,基层政府仍大有作为。比如,积极出台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在创新,在服务上,深化跟踪服务制度、领导“一对一”联系制度等。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 关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