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饮食文化 邯郸有什么特色饮食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邯郸饮食文化,欢迎大家的阅读!
邯郸饮食文化特色
1、大名二毛烧鸡:
创业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第一代开业人王德兴诨号“二毛”,故俗称“二毛烧鸡”。现已传于第七代传人王书林。
1966年,周总理视察大名府时,品尝“二毛烧鸡”后赞不绝口。
2、马头天福酥鱼:
早在魏晋时期即被列为贡品。魏晋名厨李德和他的弟子总结前人的经验,反复研制而成。是家庭小吃和招待宾朋、馈赠亲友的佳品。
3、临漳临英扒兔:
是由名师主理,优选生长五六个月的健活獭兔,精心加工而成。
4、临洺关牌驴肉香肠:
源于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历史。又称“驴灌肠”。
5、大名五百居香肠:
创业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东济南府的王湘云来大名谋生,在城内开设了以香肠、熟肉为业的店铺,因大名距济南约500里,故取名“五百居”。由于其香肠味道鲜美,成为当时官府佐餐和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行销省府、道衙中。
6、津津乐老槐树烧饼:
是邯郸市饮食总公司经营了半个世纪的风味食品,因经营场地旁有一棵老槐树而得其名。
7、大名郭八火烧:
创业人郭致忠,大名县西大韩道村人。曾在北京(原叫顺天府)学艺,清光绪二十一年,回到大名,在县城经营火烧。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堂号首取“天”字,并希望买卖兴隆,故立店铺“天兴火烧铺”。因郭致忠小名叫“郭八”,当地人便称他经营的火烧铺叫做“郭八火烧铺”了。后来郭致忠将手艺传给儿子郭瑞。
1966年,周总理视察大名时,品尝了“郭八烧饼”。他还风趣地对郭瑞说:“老郭,你打的火烧真不错!我吃了一个半,谢谢你。”
目前,“郭八火烧”的经营者是其第四代传人郭卫东。
8、津津乐菊花包:
由天津正宗狗不理传人第三代高焕章、第五代高渊亲传技艺。在邯郸市津津乐酒家落户已50年,2001年获河北省烹饪大赛风味品种比赛银奖。
9、丛台区一篓油水饺:
是邯郸赵国风味小吃。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亲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子店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很远就闻到了肉包子香味。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了。廉颇说:“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一香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一香说:“不到1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到了开水锅里,不一会儿,包子全漂了起来。吃了煮熟的水包后,廉颇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从此,王一香将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流传至今。
10、武安拉面:
特点柔润、滑爽,是近年来新兴的小吃品种。
邯郸饮食文化知识
1.南菜北做保持本土特色。大菜本土化是赵都菜改良的一个趋势,各菜系的引进使赵都菜的品位得到了提升,但南北大菜只有适应本地人的口味、迎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才会有生命力。邯郸饮食文化的精深即在于将“外来菜,邯郸造”。即死记硬背,“洋为中用”,菜点的合格不是标准,食客的满意才是目的。
2.土菜地盗逐渐形成规范。邯郸土菜,特别是农家菜深受百姓的喜爱,这些土掉渣的农家菜,更能体现邯郸本土的饮食文化。如磁县三大宝、峰峰三下锅、馆陶㈩㈧扣、大名九大碗等,地方特色非常浓厚。随着生活质量和饮食品位的提高,土家菜在保持原生态本味的基础上逐渐规范化,原料、盛器、菜式趋向统一,并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3.就地取材凸显文化内涵。这是赵都菜区别于其他菜系最显著的特色之一。邯郸地产丰富,历史悠久,为赵都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菜式创新的想象空间。在“2006邯郸美食节”上,有两大展台格外引人注目,一台是邯郸宾馆的主题宴“邯郸食韵”,一台是赵王宾馆的“成语典故宴”。“邯郸食韵”以美食为载体,以邯郸周边各县特产及传说为内涵,巧妙地运用了雕刻、烹、炒、煎、炸、煨、炖等技巧,寓景与食,景增食韵,展现了与时俱进的邯郸饮食文化。其中“藏红花炖驴肉”由永年带皮驴肉配以藏红花熬制而成,滋阴壮阳,活血补血;“牡丹鱼面”用磁县东武仕水库特产草鱼,去骨成泥装点造型而成,口感细嫩,营养丰富;“太极翠绿珍藏”以鸡泽辣椒为容器,装入鱼籽,成八卦形,构思巧妙,突出了太极之乡的意境。“成语典故宴”采纳了“脱颖而出”、“梅开二度”、“将相和”、“黄粱美梦”、“纸上谈兵”、“三寸之舌”、“鹬蚌相争”、“完璧归赵”、“剖腹藏珠”等成语,一道菜一个典故,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之中,也能感悟到邯郸悠久的历史和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4..地方名吃乡洋气味浓郁。邯郸地方名吃品种多样,风味共同,散发着浓郁的冀南乡洋气味,延续数百年历久不衰,是邯郸饮食文化最具特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誉为邯郸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5.邯郸物华天宝,地产丰富,鸡泽的辣椒,永年的大蒜、驴肉、无公害蔬菜,魏县的鸭梨,大名的花生、小磨香油,曲周的甜玉米、小杂粮,涉县、武安山区的花椒、柿子、山羊、野味,黑龙洞的河蟹,益泉湖、岳城水库、京娘湖的大银鱼、湖鲜等,都为地方名吃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基础。象永年的驴肉宴、武安的山羊汤、曲周的煎饼汤、库区的什锦湖鲜(小青虾、小鲫鱼、小泥鳅、小湖螺、小河蚌组合)等,都是依据当地原料特产加工而成的。
除此之外。酒文化作为邯郸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邯郸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邯郸悠久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磁山文化时期,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远在战国之初,邯郸城西㈩里酒务楼泉水酿酒已初具规模,酒质甘冽清醇,名扬列国。司马迁的《史记》、《列传》,诸子百家的《庄子》、《淮南子》等古籍名典都记有邯郸酿酒与诸侯争霸、歃血为盟的历史故事,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典故,则是邯郸美酒千古流传的㈠段佳话。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等名士多次来邯郸寻古探幽,饱饮佳酿,留下了赞咏邯郸美酒的千古绝唱。
邯郸饮食文化 邯郸有什么特色饮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