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的名人

发布时间:2016-12-02 13:37

创业名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多大的财富,人们看重的往往是他们如何在创业困境下利用聪明才智与坚韧的品性逆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功创业的名人相关文章。

案例1: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

一、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岁的时候,我跟父母说:“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读小学。”妈妈看我很自信,拍板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很幸运,我考上了,因为年纪太小,父母还主动帮我联系私立学校。

一天,邻居阿姨看到小小的我,就跟我开玩笑:“你读得来吗?”

“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言下之意每次都考100分。

一周后,我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被妈妈结结实实打了一顿。妈妈很生气:“我记得那天你对阿姨夸下的话,打你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太自大。”

从此,我就记下了这个教训并受益终身——自信,但在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我十岁开始了在美国的留学之路。

高中时,开始第一次创业,和同学们做餐巾的扣环,因为客户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赚了些钱;

第二年我向导师提出,要求重新来过,我要找到真正的客户。当时学校把午餐时间从70分钟改到50分钟,同学们意见都很大,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出售印着“I want longlunch”的T恤,卖给同学,大受欢迎。

很多年后,有人问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我告诉他:那就用更多的时间找到兴趣;如果再找不到,送你一个秘诀——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三、思考比传道更重要 观点比解惑更重要

大学的时候,凭着兴趣我选择了计算机系。系主任尼克跟我们传递了一个观念——思考比传道更重要,观点比解惑更重要。

教育,就是知识都忘光时剩下的那点东西,也就是学习的能力。

四、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毕业论文中,遇到了小麻烦,和导师的方向不一样。是和权威顶撞,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导师对我的态度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不但让我自己尝试,还为我赢得了经费上的支持,他的话至今印象深刻:“在科学的领域里,我们要有胸怀,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毕业后留校任教,其中一项任务是教一群天才高中生编程,8周教学结束后,60个学生全部合格。我高高兴兴到系主任那拿薪水。

系主任的桌上放着一沓学生对老师的点评,我要求看看,结果是惨不忍睹。

学生们给我取绰号,把我的课堂称为“8点开复剧场”,说我的课程让人昏昏欲睡,天知道我当时自我感觉多么良好。

但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我主动请教热门老师,他们教我,教学要有目光接触,如果害羞,就看最后一排同学的头顶;上台紧张的话,双手按着讲台,人家就看不出你在发抖。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些习惯。

六、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教书工作两年后,我加入了苹果,之后到了SGI(美国视算科技公司)。在SGI做了一个很酷的三维浏览器,台下有人用过吗,没有?当然,因为失败了,100人左右的团队,90人最后失业。

这么酷的产品为什么失败?因为科学家做产品,衡量的标准是“新”,但产业首先要求的是“有用”。

我们的创业也是一样——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七、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2005年,谷歌准备进入中国,我想跳槽,结果东家微软很生气,问题很严重,把我和谷歌告上了法庭,微软用上千万美元雇用顶级的律师来阻击我,媒体也质疑我的诚信。

我用上了自己所有的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坚持之下,官司取得了胜利。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八、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2005年9月,我开始了在谷歌的工作,我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最精确的搜索技术、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还有最好的创新模式和如何打造一个工程师最向往的公司。

美国做过一个调查,人的一生平均换4到5个工作。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是要永远保持的。

九、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每个人总有些想坚持的东西。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心声。

十、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

我这次选择了创新工场,今年9月成立,每年尝试20个新的创意,并拆分出3-5个独立运营公司,我的目标是把它办成创业的黄埔军校。

这个选择正确吗?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是钱?得到之后,会更快乐吗?你的价值在哪里?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我希望百年之后,我的墓志铭上,留下的是这样一段话:李开复(1961-20??),热心的教育者,经过写作、网络、演讲,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帮助了众多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称呼他:“开复老师!”

成功创业的名人

案例2: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走路特别、说话特别、写字特别的脑瘫患者,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一个脑瘫博士是如何炼成的?”来自河南焦作农村的张大奎用不断奋斗的事迹回答了这个并不简单的问题。

在大奎两岁的时候,高烧39度一直不退,父母连夜把他送往乡医院,然而乡下有限的治疗条件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后来,父母把他抱到北京求医,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回答:“核黄疸后遗症”,小脑机能严重受损,运动平衡、肌肉协调等功能有较大障碍,俗称小脑瘫痪。

医生告诉他们,这样的病在医学上没有好的治疗方案,唯一的方法是通过自己的锻炼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才能达到自理的状态。大奎6岁之前只会在地上爬行,根本无法独自站立。

但是他的父母始终坚信专家的论断,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当时,还没有今天这样好的康复训练机构和求助机制,大奎的父母自创了一套特别的锻炼方式。他们在两棵大树中间绑上两根竹竿,类似双杠,让他双臂架在上面练习腿力;后来又换成了绳子,他经常是走到一半就双膝跪倒在地,膝盖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他也曾想过放弃,但父母总是鼓励他,只有加强训练,大腿才能有力量,他才能学会走路。

这样的锻炼方式,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子。大奎的家庭本不富裕,母亲只能给他买十几元一双的军用胶鞋。由于他走路和保持平衡的姿势只能是脚拖来拖去,所以一个月基本上要磨坏两双胶鞋。每当父亲给他换鞋的时候,都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奎,咱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大奎理解父亲的用意,他记住了这句话。每当自己累了、倦了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父亲的话。经过不懈的锻炼,9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会使用拐杖,能够自己独立行走了。

长大了的大奎,看到同村的小伙伴都去上学,他也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母亲知道以后,非常支持他。刚开始,他连笔都拿不好,更别说在本子上写字了。母亲只好手把手地教他写字,又特意给他订了大一些的本子,并画上米字格。就这样,大奎向人生迈出了新的一步。

小学、初中、高中,尽管不容易,大奎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并在2002年考上黄河科技学院。就在他大专快毕业的时候,他犹豫了,是继续读书,还是就此结束?因为许多身体健全的名校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他这样特殊的人,他不想再给父母添负担了。父亲知道他的想法后,开导他说:“奎,你要记得,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张大奎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后,还在那里读完了研究生。读研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老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接受了一些科研和工程方面的锻炼。这一经历让他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尤其是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他不但学会了自理,而且还有了更大的梦想。

大奎决定考博。几经周折之后,他联系到了北京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专家樊孝忠教授。经过考虑后,老师同意了他的报考,但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自己。得到樊老师的允许,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备考当中。经过笔试,面试,还有漫长的等待,一路过关斩将,他终于成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

大奎创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迹,他用如此与众不同的方式感动了万千学子,感动了世界。当别人赞赏他的成功时,他常常想起父亲的话:“没有一双鞋子不是用来奔跑的。”

成功创业的名人相关文章:

1.创业成功故事

2.名人创业成功故事3篇

3.名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4.创业故事大全

5.创业成功故事

成功创业的名人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