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俱乐部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指按照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目标利润;盈利模式是在给定业务系统中各价值链所有权和价值链结构已确定的前提下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分配格局中企业利益的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户外俱乐部盈利模式。
一个多世纪前的英国,某个咖啡馆的一群消费者决定为他们共同的爱好组成一种联盟,这就是早期的俱乐部。其后100年里的西方社会中,俱乐部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中国,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兴概念也已悄然落户并发展起来。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今天,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凸现,人们在寻找更为便利、深入的社会交往渠道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慰藉,由此也使俱乐部这种组织拥有了美好的前景和未来。目前我国的商业俱乐部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经营形式及会员活动,其潜藏的商机也开始显露,不少精明的商家及投资者都瞄准了这一新行当。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俱乐部已有8000多家。虽然高尔夫球场建设被北京等城市叫停,但与之密切相关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却更加火爆。此外,健身、美容等运动休闲类俱乐部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日见增多的俱乐部,让业内专家深信:中国俱乐部产业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未来几年内将进一步掀起高潮。
8000家远远不够
说“俱乐部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点都不为过。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8000多家俱乐部中,几乎都是经营性组织。此外,单纯按照个人爱好、兴趣等组成的俱乐部,如交友俱乐部、户外俱乐部、车友会、羽毛球俱乐部等数量之多更是难以统计。在这些俱乐部中,从形成方式和表现形式划分,大约可以分为四大类:高档会所俱乐部,如北京长安俱乐部等;运动休闲俱乐部,如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等;企业会员俱乐部,如北京移动全球通VIP俱乐部等;其他主题类俱乐部,如交友俱乐部、杀人游戏俱乐部等。
通过对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考察,中国俱乐部联盟网执行总裁杨卫东认为,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俱乐部都有巨大的差距。以高尔夫球俱乐部为例,北京现在有40多家,全国有400多家,而日本有2000多家,美国则有20000多家。“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俱乐部产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好!”杨卫东预计,未来几年内国内俱乐部将大量增长,以满足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
中高档俱乐部是盈利主流
有一项专题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人们追求俱乐部消费的倾向将逐步增强。而现在国内城市中,像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的人均GDP早已超过1000美元,甚至达到了5000美元,俱乐部消费已经成为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
“俱乐部消费可以说就是有钱人的消费。”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石岩在对国内俱乐部进行调查后发现,运动休闲类俱乐部几乎占到了俱乐部总数的70%~80%,其中盈利状况较好的绝大多数是中高档俱乐部。“经营场所的面积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投资总额至少在400万~500万元。”
杨卫东也表示,俱乐部就是伴随商业经济而生的,“赚的就是高端人群的钱。”因为目前俱乐部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招募会员,收取会费。根据他的调查,现在各个俱乐部的会员收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十几万元,“这是普通大众所无法承担的数字,现在俱乐部组织者自然都把注意力放在白领以上的中高档收入人群。”
当然,除了主流以外,近年来兴起的一些新奇特俱乐部也大有一决市场之意,“杀人”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杀人”俱乐部的会员收费并不高,一张会员卡收费不过10元左右,玩游戏时按小时收费,每小时10元左右,还有一些零售业务及餐饮等服务。总体计算下来,人均每次消费在40元左右,利润大约在30%。再加上也举办沙龙、大型聚会等服务,“杀人”俱乐部正谋求更大的市场利润。
按传统企业经营会丧失机会
据了解,俱乐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仍旧按照公司分类形式注册,没有专属的俱乐部分类形式。在经营过程中所适用的法律也是公司法。“可以说,现在俱乐部的建立、发展和消亡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来约束和管理。”这种没有国家政策约束和管理的形式杨卫东评价:“以盈利为目的的所谓俱乐部就是企业,只不过在形式上和称谓上有些不同而已。”
对此,海天国际经理人俱乐部总裁胡涛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俱乐部经营并非单纯的企业经营行为,如果仍旧是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俱乐部平台概念的缺失,会丧失很多市场机会。他的做法是,利用现有10000多个经理人会员,发挥俱乐部平台优势,不但可以让会员以较少投入获得高端培训,还引进更多的品牌渗透,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说,在收取基本会员费用,获得利润基础之上,提供论坛、公开课、企业现场参观考察等增值服务将获得更大的利润。他表示,来自增值服务获得的利润要远远大于会员费用。
户外俱乐部盈利模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