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
说起中国武术之根源,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虞舜时期,就出现了“武舞、兵舞”等带有武术色彩的运动;商代武术已初步形成:甲骨文“斗”字,像两手相搏之形,表明徒手搏斗是经常的事。《诗经·巧言》视讽刺责骂搬弄是非的小人为“无拳无勇,职为乱阶”。可见拳术在当时已有相当水平。然而,中国武术与哲学的关系则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古今,武术无不充满着哲学的韵味。如太极拳原理中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顺避害”,便是大量实践经验中归纳出的朴素辩证法。又如少林武术便是从老庄“虚而待物”、“耳止于听,心止于符”等思想中萌生出的“内功养生之道”。又如自然门总诀中“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包含了运动及矛盾论的哲学思想。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
有鉴于此,下面列举一些中国武术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找出中国武术的真谛。
1 中国武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1.1 体现“对立统一规律中矛盾转化规律”的哲学思想
中国武术讲究“四两拨千斤”,即用小的力去战胜大的力,这其中包涵了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规律。“力大”与“力小”是矛盾的双方,按一般看法,“力大”应战胜“力小”, 但中国武术却看到了“力大”与“力小”这一对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的途径就是“用劲之通”,使“力虽小,然击于关节,效大;力虽大,而化之虚无,效小”,从而实现了“大、小”这一对矛盾的转化。具体来说,太极之《打手歌诀》有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击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太极之中,充满着这种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又如太极技击系用柔力,它对任何加于我之力, 抱定不抵抗的态度,予以走化,使之落空,然后引出对方弱点,运用合力的原理进行发力,从而收到以柔克刚,以小胜大的最高的技击效果。再如“自然门”总口诀道: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其中所包含的“因敌动态乘隙借力”的思想也是一个将“敌之力”与“我之力”一对矛盾以“借力”方式转化的例子。
1.2 体现“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
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中全面的观点是指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可犯“一点论”的错误。中国武术中始终贯穿了“健身与自卫”,“攻与守”,“气与力”等一分为二的全面看问题的思想。如“自然门”万籁声老先生曾说过:自然门中充满了“一Ο”哲学。自然门功夫,以气功领衔,一分为二,即健体与自卫,最后又归结为养身,又是合二为一,是辩证统一的。一之屈为Ο,Ο之为一。故自然门功法行之如Ο形,各种动作亦如Ο。Ο为古书之灵,Ο亦为零。Ο为数字中最大的,Ο与灵同音,Ο为圆形。方而不圆,无以应强敌,圆而无方,练而无功夫。此灵而又要圆,圆而又要灵,不然谓之不灵。不灵,不足以制己,亦不足以应人。明此者,是谓得道。“道者,人生之真理也”!故曰:“技也近乎通”!自然门功夫与处世同,均系自一点上起,由此一点,即成一圈。小圈而大圈,包容宇宙,无不适应,故有“环中要妙”四字诀。能明此理,通达人情物理,斯谓之自然,即自然而然,无始不终,均在一Ο之中。有此 可见,全面的思想和一分为二的思想是贯穿于中国武术之中的。
1.3 体现“天人合一,物我不二”的哲学思想
《庄子·刻意》中写道:“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其中包含了修身养生之道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不二”,这一点在中国武术中得到体现。如中国武术中有把各种动物的搏击形态结合武术的攻防特点,创编成为仿生拳套路,成为象形拳类的主要拳种之一,并有“龙拳练神,狮拳练势,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柔,雕拳练气,鹤拳练精”之说。从中可见中国武术“物我不二”的思想融合。又如太极拳讲究“气”与“力”的融合,实则也包含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在古代,“虚”与“实”,“死”与“生”,“天”与“人”,“气”与“力”往往是相近的一对矛盾。中国武术不少派别也强调了“取天地之气”的重要性,即不仅依靠“己之力”,而且也要借助“自然之力”,将“己之力”与“自然之力”合二为一,从而不分“物我之力”,“通融”为“合力”以功守。在不少武术派别的“总决”中都有这一层思想。这样就克服了只依靠自己之力的“孤立的看问题”的错误。
1.4 体现“量变与质变以及量质互变”的哲学思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质变。同时,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又告诉我们:要注意“度”,有时须把事物的发展控制在“量变”的范围内,有时又要突破这个“度”,将之推向质变。中国武术在这个“度”上是大有讲究的。一掌、一拳的力该用到几层,一推、一抓的程度有多深,皆有讲究。武术修为高的人,一招一式,不轻不重,恰到好处。这正是很好地控制了“度”。譬如说:虚招的力不可大,但太小,则起不到佯攻的作用,甚至立即被对方所识破。这时就要依靠发招者掌握“力度”,不轻不重,方可起到作用。而有的招式,却在于 “一招制敌”,故其力须发于一瞬,如雷劈顶。用的力自然是要“奇大”,力大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一招制敌于死地”的质变。具体来说,如太极拳中力的“弱与强”的控制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从柔中突出“奇力”,突破量变,达到质变,从而达到制敌的目的,在无意中受到重创。总而言之,在中国武术中,蕴含了一个“度”的把握。这使中国武术成了一件相当精致的艺术品。如一幅名画,色彩与笔法,皆恰到好处,不愠不火。其实,中国武术在学习上也是一直强调“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一个“悟”,这也是一种量质互变的思想。
1.5 体现“矛盾特殊性”的哲学思想
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个性、相对性。它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首先,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其次,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再次,在同一事物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上,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表现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矛盾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各个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中国武术的制敌策略中正体现了这一思想。即根据不同敌手的特点及同一敌手的不同招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回击与防御,避免了僵化与教条主义,求得了主动。许多中国武术的派别都讲究“有招无式”,也创造了不少“散手”,以便应敌时灵活使用。为了求得这种先知敌而后根据敌人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制敌的效果,不少派别提出了“后发制人”,如太极中的“后发先制”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后发制人”就是先采取防御态势,待了解敌情后,再找准时机,后发制人。这些蕴含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的制敌之道的科学之处便在于其“有的放矢”地进行反击,而非盲目的攻击,这样既有套路之威力,又可具体攻敌弱点,可谓高明。
2 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有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一招一式无不蕴含着哲学的智慧。它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既是制敌制胜之道,又可成为我们的修身之道,处世之道。也许并不能说每个学武、习武之人都是哲学家,但是,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相信,学习中华武术的人,一定能从中获得哲学的智慧。
中国武术与哲学思想的融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