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的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6-12-24 19:36

汛期和防汛汛的含义是指定期涨水,即由于降雨、融雪、融冰,使江河水域在一定的季节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要如何有效防汛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防汛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防汛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洪水

洪水的类型可分为:暴雨洪水(含山洪)、泥石流和垮坝洪水、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等多种类型。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暴雨洪水: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简称雨洪。在我国它是最主要的洪水。

泥石流: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河流沟谷中的饱含泥、石、水的液固两相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突发性特殊洪流。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发生有诱因。按其固体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类。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沟谷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沟谷地形陡峻、比降很大,有暴雨或冰川和高山积雪强烈融化的时期;在地区方面,泥石泥主要在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活动强烈,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突发性山地自然灾害。

垮坝洪水:水库垮坝和堤防决口所形成的二类洪水。这两类既与气象因素有关又与人为因素有关。

⑴、水库垮坝洪水的突发特点是:洪峰高、历时短、流速大,往往造成下游毁灭性灾害,特别是人员伤亡。

⑵、堤防决口是:由于洪水超过堤防设计标准,堤防质量有问题,或者因人为设障壅高水位而造成漫或溃决洪水。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有发生。

2、洪水的主要特点

季节性明显:洪水集中出现的季节段时称之为汛期。江河每年汛期来临的时间有一定规律,它主要决定于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频繁台风暴雨。

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河流常可以形成极大洪峰流量。

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暴雨洪水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变幅大。

3、洪水爆发时怎样紧急自救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4、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5、洪水过后注意防疫

洪灾时饮用水源或供水系统遭到严重的污染或破坏;洪水退后,动、植物体的腐烂,大小水体的存在等造成蝇、蚊的大量孳生。因此,洪灾后认真搞好消毒工作与媒介生物的控制是防止灾后出现大疫的重要卫生防疫措施之一。

(1)饮用水处理与消毒:

沉淀处理。加混凝剂硫酸铝(硫酸铁)1.25~2.5克/25升或明矾2.5~3.75克/25升,搅和至水中出现矾花为止,静置澄清约1个小时,取上清水进行消毒,去下混浊水。实无混凝剂时也可直接将混浊水静置,但沉淀时间要长得多。

消毒澄清水加消毒剂作用30分钟,有效氯的投加量一般应不少于1~2毫克/升。消毒剂可任选一种使用,如漂白粉,4~8毫克/升;漂白精,2~4毫克/升;优氯净,4毫克/升;其他消毒剂使用详见使用说明书。有的将消毒后的水再加脱味剂,如0.5克无水硫代硫酸钠可使500升水中去掉1毫克/升的氯,以解决消毒后的水味问题。

(2)粪便处理

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灾民安置点设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3)动物尸体处理

对洪灾造成的动物尸体,要及时进行消毒、深埋在1.5~2米以下。掩埋点须选在地势高、远离水源处。尸体选用10%漂白粉澄清液,按200毫升/平方米用量喷雾,1~2小时后掩埋,掩埋时再用漂白粉干粉20~40克/平方米的量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运输车辆、使用的工具,用1~2%的漂白粉澄清夜喷雾,1小时后方可作他用。

6、什么是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通常是指位于江河堤防背水侧、用于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和湖泊等。其中多数在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调蓄的场所。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

我国利用湖泊洼地分蓄洪水有着长远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明确指出“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囊就是蓄水的地方。在我国数千年筑堤防洪的过程中,在行洪能力不足的江河两岸低洼地区开辟蓄滞洪区,利用其调蓄洪水,是一项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防洪措施。

目前,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共有重要蓄滞洪区98处,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湖北、湖南、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北京10个省(市),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1万亩,内有人口近1800万人,总资产超过2400亿元,总蓄洪量约950亿立方米。

1988年,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对合理和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指导区内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适应防洪要求等作了原则规定。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因蓄滞洪水遭受损失进行合理补偿的对象、范围、标准和补偿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

7、什么是汛期

江河季节性定期涨水现象称为汛。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按季节的不同,我国有四汛,即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通常所说的汛期主要指这两个时期。春汛是指春季在我国南方一些江河发生的明显涨水现象。如1998年3月初,在福建闽江、湖南湘江及江西赣江、抚河等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北方河流因流域内冰雪融化汇流形成春汛。伏汛在我国七大江河均易发生,如1998年在长江、嫩江及松花江发生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秋汛常在江淮流域发生,通常所说的“巴山夜雨”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内。1983年10月汉江发生的大洪水,1996年汉江、淮河发生的洪水均属于秋汛。凌汛是冬春江河水流受冰凌阻塞,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常在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和黑龙江发生。

汛期又分主汛期和前汛期、后汛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通常称为“七下八上”),全国七大江河均可能发生洪水。因此,“七下八上”常被认为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

8、什么是堤防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到达该水位时,堤防防汛进入重要时期,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发展变化,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逻查险次数,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工程当年状况确定的可防御洪水最高水位,可以是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并根据“有限保证、无限负责”的精神,对于可能出现超过保证水位的工程抢护和人员安全做好积极准备。保证水位的拟定是根据堤防规划设计和河流曾经出现的最高水位等,考虑上下游关系、干支流关系以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制定的,并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9、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等。

10、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可分为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种类。强对流天气灾害是因发生强对流天气而造成的灾害。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暴雨、局地洪涝、地灾害多,北方冰雹、雷雨大风灾害多的特点。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11、什么叫管涌

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防背水侧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

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和泥土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和泥土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细砂等。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沙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

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的压力损失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可能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从而发生管涌。

12、管涌的抢护原则

长江中下游地区抢护管涌险情的实践经验证明,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等不再被水流带出从而发生土体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溃口的常见原因,但对它的危险性仍有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或麻痹疏忽,贻误时机的。有采取大围井而抢筑不及,或围高井倒塌者,都曾造成决堤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管涌固然是严重险情,但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对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可以抢护脱险的。下面是多年来抢护管涌的有效方法:

1、在冒水孔周围,用土袋围成低堰。孔内填反滤料,最好是按级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后填块石,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带出,但由于涌水,粗砂往往填不进去,则可先填碎石、块石,以杀涌水之势,再按级配填筑,略高于原在地面。如附近无适用石料,可以砖渣代替。如一次未能达到制止带砂。可以清除部分上层粗填料,再按上述级配填筑直到渗水畅流,无砂粒带出为止。反滤料填好后,仍需注意防守,如发现填料下沉,可以继续填块石料,直到稳定为止。

2、同上述方法,但不筑围堰,直接填反滤料也可。

3、如因管涌,堤防基土流失过多,导致堤身裂缝下挫,应及时予以翻筑加固。

4、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观测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江水消长的关系,以供汛后处理作参考。

13、洪水频率和等级是怎样规定的

水文要素可以根据降水量、洪峰流量等观测调查资料,按其出现的稀有程度,来衡量它的大小和等级,在水文学上习惯称为“频率”。“洪水频率”常以%表示,水文上一般采用0.01%、0.1%、1%、10%、20%来衡量不同量级的洪水。洪水频率越小,表示某一量级以上的洪水出现的机会越少。如,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水文上除采用洪水频率衡量洪水的大小外,也常用重现期(以年为单位)来表示,重现期是指某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概念。如某一量级的洪水的重现期为百年(俗称百年一遇洪水),是指这个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每百年出现一次的可能性,但不能理解为每隔百年出现一次。实际情况是这种洪水可能100年内不止出现一次,也可能一次都不出现。

洪水频率和重现期实际上是衡量洪水量级的一个标准,是确定水利工程、堤防建设规模和等级的重要依据。

结合我国的江河防洪能力,对洪水的等级一般划分如下:

重现期在10年以下的洪水,为一般洪水;

重现期10年至20年的洪水,为较大洪水;

重现期20年至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对一条江河某场洪水的等级,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由主管部门审定并发布的,不是指某个单一测站的洪水频率或等级。

14、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滑坡的识别:

一、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二、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三、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他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四、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泥石流沟的识别:

一、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二、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三、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15、遭遇龙卷风如何应急

遇到龙卷风,如果在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伏于低洼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开车外出遇到龙卷风,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16、什么是分洪与行蓄洪区

分洪是指对将超过保证水位或流量将超过安全泄量时的超额洪水有计划地分泄。超额洪水被分泄于湖泊、洼地,或分注于其他河流,或直泄入海,或绕过保护区在下游仍返回原河道。分洪是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措施。

行蓄洪区是行洪区和蓄洪区的统称。行洪区是指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时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蓄洪区是指利用低洼地区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蓄洪区主要起存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以减低洪水对河道两岸堤防的压力。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行蓄洪区内都有居民围垦耕种。

17、如何避免雷击

雷雨,又称雷阵雨,是夏季常常出现的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雷电大气的放电现象。起源于带有电荷的云朵,它会对地面突出的高大树木、高层建筑、电线杆等物体放电,不仅能将高大建筑击毁,而且会将突出物附近的人、畜击毙或击伤,有时还可引起森林大火。

雷电虽危险,只要采取防护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轻雷电的伤害。(1)高大楼房顶部要装避雷针,它的作用是把雷电安全导入大地。(2)在雷雨时,最好把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尽量不要使用电话、电脑。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应配有接地装置。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3)雷电时,在室内受到雷击伤害的可能性较室外小得多,因此,大雷雨降临时尽量不要外出。(4)雷雨大时,如在山野林中,可找干燥岩洞避雨。千万不能站到潮湿岩壁或大树下躲雨,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线杆、烟囱等高耸的的物体。如在田野中,手里的铁锹或金属把柄的伞不能高举,较好的办法是远离导电物体。室外作业者遇雷雨时,不要使用对讲机。(5)雷雨大时,走在大路上、田野中无处避雨时,要注意做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人体与地面距离越近越好;离铁路钢轨、高压电线越远越好。最好的应急措施是迅速蹲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灵敏度异常高,即使有有电脑设施的建筑物上装上避雷针,但雷击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也会形成高电压冲击波,会击坏电子设备。这种雷被子称为“感应雷击”或“二次雷击”。它不像直接雷击那样电闪雷鸣,而是悄然发生,但危险甚广。

所有应用电脑网络的用户都应树立防雷意识,确保住处资源不遭受雷击的破坏。为辟免和减轻因雷电而造成的电脑硬件损失,首先要注意定期检查和检测建筑物的避雷装置,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每逢雷雨降临,最好不使用电脑,并将插头拔下或切掉电源,或关掉线路中间开关。若是不能停止使用的,为了达到最佳的避雷效果,可使机器的接地线和建筑物的接地线保持独立,并使两者有足够的安全绝缘距离。如果无法使两者做到安全绝缘,也要通过技术处理,把两个接地系统接到一个统一的地网上。

防汛的基本知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