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3 15:3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下面是小编整理了武警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武警管理论文篇一

武警审计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引起了武警部队开展审计工作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部队资金运行潜在风险增加,引起了武警审计转向基于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军事经济运行风险评价的审计;经费供需矛盾突出,在保障力向战斗力转化的过程中,武警审计不仅要监督经费的投向投量,更需要关注经费的支出效益;后勤改革领域不断拓展和处突维稳任务的增加,财经管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课题,迫切需要武警审计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服务,而且根据中央军委批准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军队审计工作的意见》把审计的本质定位为保障军事经济活动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武警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在武警部队的延伸,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更新的审计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武警审计工作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才能发挥好武警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进行武警审计绩效管理,可以促使武警审计各级部门从战略的高度,以各级党委首长和广大官兵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进行武警审计绩效管理,有利于改善当前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那些只有短期效果的行为,整合审计资源;进行武警审计绩效管理,必将使审计部门成为绩效审计对象的其他事业部门和单位关注的焦点与效仿对象,有利于下一步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武警审计绩效管理,还能促使审计部门更好地利用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审计创新。

一、武警审计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武警审计在规范了部队经济运行秩序,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同样个别领域和个别问题上存在屡查屡犯的现象,武警审计履行职能不到位等问题。

(一)审计独立性不高——缺乏提高武警审计绩效的制度保障

目前,武警审计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工作以上一级审计部门领导为主,日常工作由本单位后勤(联勤)机关领导。由于本级首长拥有对审计部门的核心权力,包括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提名任命权、经费预决算的决定权、工作的领导权,这就会造成审计职能的弱化。一是当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与领导首长的领导权出现矛盾时,审计部门会迫于现实压力选择对领导首长权力的服从,接受对审计工作的干预和过问,使审计部门成为实质上的“内部审计”;二是审计工作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首长对审计工作的支持与重视程度。当领导首长加强管理,提高军事经济运行效率的动力越强,对审计工作就越重视,从而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审计部门的管理与领导,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就越好;反之,就可能忽视审计的职能作用,甚至限制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如果仅从道德上要求审计人员加强自律,而不是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审计绩效的提高就无从谈起。三是影响了经费的独立性。虽然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条例》的规定,“审计部门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费,列入本单位年度预算,财务部门予以保障”,但这样的经费供应关系却是不合理的。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属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由被监督者向监督者提供经费保障,实践证明,审计工作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和影响。

(二)审计问责机制不健全——缺乏提高武警审计绩效的后续保障 衡量审计绩效的高低,除了查出的违规违纪金额,还应包括对查出问题的整改纠正力度。长期以来,在军事经济领域一些屡查屡犯、审计整改率较低的现象也引起了广大官兵对审计的质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审计问责机制的不健全。一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问责主体。目前的许多规章制度对责任设定不清,导致问责主体缺失。二是审计与“问责”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造成一些审计工作“有头无尾”,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三)审计力量不足——缺乏提高武警审计绩效的人才保障 一是武警部队现有审计人员编制过少,人少事多,在人力资源上不能保证预期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审计人员来源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素质审计人员断层现象严重。一些审计人员没有经过审计专业系统培训,缺乏审计的决策和统筹规划能力,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更谈不上审计创新。尽管也引进了一些高层次审计人才,但由于高学历人才缺乏实务经验,短期内并未显示出高能力,“高学历”向“高素质”的

转化尚需时间。而且由于审计人员未列入专业干部序列,使其在任职年限与升迁发展上都受到很大限制,无法为审计人员提供相对较长的周期来积累工作经验,影响了审计工作绩效水平。三是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绝大部分是会计、审计专业人员,而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较少,难以胜任基建审计、物资采购审计、后勤保障社会化审计、信息化审计等工作,降低了武警审计整体运行的效率。四是审计部门负责人任免不合理。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任免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当事先征求上级审计部门的意见”,但在现实中,一些单位往往在没有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意见的情况下,将一些不懂审计业务的干部安置到审计机关任职,从而造成外行领导内行的不正常现象,降低了审计组织水平。

(四)计算机审计未全面普及——缺乏提高武警审计绩效的技术保障 随着部队全面建设后勤的扎实推进,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平台不仅在财务领域全面普及和应用,在其他后勤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很快。 但审计部门的技术基础条件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制约了审计任务的完成。 计算机技术强大的信息管理、信息处理、信息查询、 信息分析技术在审计业务中很少加以利用,审计人员利用信息技术的广度、 深度和熟练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审计总体水平不高,很少有审计部门能开展真正的连网审计、实时审计。

二、提高武警审计绩效管理的对策

针对武警部队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提高武警审计绩效的对策:

(一)改革审计独立制度 各种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和现实情况,都证明了审计的独立性是影响审计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从组织上、经费上、人员上和业务上切实提高武警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解决“组织独立”的问题。结合武警部队实际,应改革“双重领导”为审计系统内部的“垂直领导”,也就是将各总队、指挥部、机动师和直属院校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从后勤部门脱离出来,归武警总部审计局直接领导和管理。其次要解决“经费独立”问题。可考虑由各级审计部门自行编制经费预算,由武警总部审计局汇总后报总部财务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审计部门和人员对审计部门的影响。再次是解决“人员独立”问题。除了建立详细的人员回避制度、交叉审计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外,重点是要考虑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制度,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必须经上级审计机关的同意。最后是解决“业务独立”问题。实现审计业务独立,就是审计业务不再受本级首长和部门领导的干预和过问,从审计立项、调查、报告到审计公告的全部过程,完全由审计部门自行决定。只有组织、人员、经费独立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业务的独立。

(二)建立职业准入制度 武警审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对审计从业人员一系列专业能力的特殊要求,针对目前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胜任能力偏低的现状,可以考虑:一是依托地方,增加职业资格全国考试的环节,建立武警审计准入“门槛”;二是对审计人员提出相关工作经历的具体要求;三是对审计职业的特殊性和高标准,通过增加相关津贴补贴的方式进行补偿,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计人员个人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动力;四是对于现有人员,可以通过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对于缺乏胜任能力的进行适当分流。

(三)推进审计问责制度 审计署前审计长李金华曾指出:“审计将来能取得最大成效就是促进建立问责制度”。一是要促进解决因“责不清”而导致的“问责难”问题。当一个单位经济出了问题时,对其问责,问到哪一级?是问到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二是整合监督资源,建立问责协作机制。解决监督主体众多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纪检、干部、财务和审计部门等部门联合问责的制度,行成问责网络体系,推进各种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三是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不泄露国家和军队的军事秘密的前提下,把审计部门检查监督的结果以《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向广大官兵公开,用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来促进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

(四)推广信息化审计技术 审计信息化对推进审计部门的绩效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信息化将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增加了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审计信息化为广大官兵广泛、深入、普遍的参与审计活动开辟了通道,增加了官兵传递信息、监督、建议和表决的机会;也为推进武警审计绩效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尽管经费不宽裕,但仍应加强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为提高武警审计绩效,首先,应加快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升级。可通过武警总部审计局适时了解各级审计部门的具体需求,与专业软件公司联手,共同开发,以达到提高审计效率和降低研发成本的目的。其次是建设全面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这样能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事前审计和实时审计,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节约审计资源。三是加大审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以制度化的标准,收集与审计工作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这满足了对审计部门进行绩效评估的信息需求,也能对审计工作绩效的持续改进提供信息支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武警管理论文

武警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