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为初中教学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论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历史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程》中明确提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开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习惯。新课标教科书在每一课巧妙的设置了引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上)《西周兴亡》一课就有这样的导入语: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这些地名是怎样来的?从西周的制度立,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学生齐读或作为教师教学导入语。激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新课标教材辅栏设置的读读、议议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切入点。如:《春秋争霸》一课中辅栏中议议: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自然地引入对该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设问,不会造成学生无话可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只作正面引导和鼓励即可。
在新课标下,教材只是种课程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教师要多渠道,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二、质疑问难,促进积极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历史认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唯权威.如讲述《张骞通西域》一课后学生问:“匈奴人采用了那些软硬兼施的办法,迫使张骞为他们效力?”讲《秦末农民起义》时有学生问:吴广是怎样被杀害的?是谁杀害的?甚至还有学生质疑教科书上的内容,如讲夏朝的建立者是谁时,竟有学生问我:老师夏朝的建立者真的是禹吗?我看应该是他的儿子启才对。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学生的质疑,形成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和习惯,逐步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育论文,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为了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真实的李鸿章。我设计了一个“李鸿章,爱国者或卖国贼?”的课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撰写简单人物评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就连以前最不爱背书的学生也忙前忙后地收集起了资料,在辩论赛上,大家在为辩手们的精彩表现喝彩之余,自己也无形中接触到了大量鲜活的例子,从而比较前面地了解到了真实的李鸿章,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团体意识也都有所增强。初次尝到胜利的果实后,我又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秦始皇”、“辛亥革命是成功了或是失败了?”的辩论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针对此,我创设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用专题演讲的形式对身边的大事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如围绕着现在普遍关心的“台独”和台湾归属问题,我就让学生围绕着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问题开展了“台湾—想说分手也很难”的时事开讲活动。
三、创新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已经注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教育论文,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每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都成为单调的“原因、过程、意义”或者“背景、内容、作用”等的固定陈述。
我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讲春秋、战国的历史时,为让学生对史实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课后我安排了一次精彩的讲成语故事的比赛。在讲商鞅变法时,为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过程有所了解,我安排学生课后排练了一段商鞅与公子虔和公孙贾的辩论的历史短剧。从学生参与的情况和热情程度上我知道了我的这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是成功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学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在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思索新思路、新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尽可能多多启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单一的教材中走出来,把历史学活学好。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二:感悟初中历史教学
【摘要】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文史不分家教学法;情境教学,陶冶学生情操;写出探究小报告或小论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心理健康兴趣自主学习
[Abstract] uses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stimulates the student interest; Th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does not divide family property the teaching method; The situation teaching, influences the student sentiment; Writes inquires into the small report or the small paper.
[Key word] multimedia technology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nterest independent study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看到这个数据我想了很多,当然在历史教学中也体会了不少,但如何真正的让学生喜欢历史课,进而喜欢历史老师呢?而新课改形势下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活跃的课堂。这时,历史教师的任务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未来的引导人,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这样就对历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要想真正承担起这个任务,扮演好这个角色不是一堂课和几堂课就能形成的,这需要师生长时间的共同努力。于是将自己的一些感想和感悟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您是否有同感。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极为广泛,而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多媒体手段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抗日战争》时可播放有关抗战的电影片段及人物照片资料,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战役》、《地雷战》等,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使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又如讲《重庆谈判》一课时,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影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的形势如何?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对策是什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这就是兴趣使然。
2文史不分家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可以借鉴文学的方法。如从贾谊的《过秦论》中了解到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从而生动活泼地再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 ,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所以在讲中国古代史时,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的读后感,学世界史,我让学生写一篇“由新航路的开辟所想到的…… ”的文章,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事实证明,文史是不分家的。
3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用情境教学法深得学生的喜爱。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手段,同时让学生自己编排历史课本剧再现当时的场景,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例如:在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我在课前参考了很多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资料,我真正为两岸人民多年的骨肉分离而伤感,我也真正能体会到远离母亲、渴望回到母亲身边的游子情。那天正值学生应该休息回家的时候,我说:“我们离家读书刚几天,有些同学想起家来就要哭,何况我们的台湾同胞,他们与家乡、家乡的亲人一别就半个多世纪;即使有的人在新形势下能够回归大陆探亲,但想见的人可能已经见不到了”。 这时很多同学已经潸然泪下,可见,已引起了同学们情感的共鸣,教学效果亦良好。再如学生演的课本剧《杯酒释兵权》,获得同学们的掌声也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
4写出研究报告或小论文
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自主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对学科内某一重点、热点或现实问题的研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研究能力、研究需求或兴趣取向,确定相应的研究论题。例如,纪念长征70周年时要求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电子报展出在校园里,这在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撰写历史小论文是必不可少的,我在讲秦长城时布置了《长城断想》,让学生在班级朗读他们的作品,让学生选出喜欢的作品发表在刊物上,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历史教师的心里话。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2.有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3.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4.初中历史学科论文
5.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思考 技术论文
6.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建议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