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目录
相关话题
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总要编写目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word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word论文目录自动生成目录
1、打开word2007,点击“开始”菜单按钮,然后在选中所有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等,一般都是默认的格式,如果你不是很满意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格式修改。直接选中“一级标题”右击选中“修改”即可。如图所示:
2、修改好格式后,将所有需要添加到目录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确认好之后,我们在对其进行自动目录的生成。需要操作的步骤:
3、把鼠标光标移动到要插入目录的地方。我的目录是要插入在标题下面:
在菜单栏上找到“引用”,在目录模块下找到目录,点击下拉菜单,选择“插入目录”。
进入插入目录的预览框和设置框,可以进行目录形式、风格以及每个序列的设置。
1)样式的修改。这里还能修改每个序列的字体、大小等等。
2)样式的排序。从“选项”进去
4、设置修改完毕,预览无误,点击右下角的“确定”。则可以在插入目录区域看到自动生成的目录.
注意:把光标定位在目录页末,执行“插入/分隔符/下一页/确定”操作,在目录与正文之间插入分页符;执行“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把光标定位到正文首页的页脚处,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链接到前一个”按钮正文页脚与目录页脚的链接;执行“插入/页码”命令,在“格式”中选择页码格式、选中“起始页码”为“1”,单击“确定。至此完成正文的页码插入。
关于生命的论文范文
走出生命的荒原
【摘要】《野草》是鲁迅逼视自我灵魂深处的“独语体”散文诗集,诗集收录的24篇(包括《题词》)短文,蕴藉了鲁迅深邃的哲学思想,而反抗意识恰恰是其哲学思想的筋骨,反抗意识中最为突出的精神则是反抗绝望。
【关键词】鲁迅;布施;反抗;荒原;荒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24-01
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曾说过:“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鲁迅的《野草》,其实就是他的一段“灵魂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经对人说过: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野草》所收的散文诗(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作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其中某些篇章的文字较隐晦,据作者后来解释:“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然而,也正是由于《野草》那模糊的措辞和抽象的意象,才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这就恰似中国山水画的精妙留白,恰似古诗词中的欲说还休,言有尽,意无穷,其中精髓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关于《野草》中体现的生命哲学的反抗意识,本文将从反抗绝望;向庸众复仇;拒绝布施这三个方面来解读。
1 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作者在一九三二年回忆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这句话足以鲁迅先生在做《野草》时孤独,寂寞,又不倦探索的精神。这是作者在有一次失败过后的沉思,也是对绝望的反抗。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是他转向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激烈搏斗时产生的精神产物,《野草》中的《过客》便是体现反抗和绝望的集大成者。
过客是个虚无的存在,他不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终点,只知道一直向前走,正如李欧梵先生所说的:“生活就是一个走的过程,一直走下去,好完成那走向死亡的行程。因此‘走’成为在无意义威胁下的唯一有意义的行动”在老人看来,过客的走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知道前面是坟,是绝望。在女孩看来,前面是野百合,野蔷薇……她支持过客继续前行,因为,他还不明白“走”的深刻含义。事实上,连过客自己也不甚明白自己不断前行的理由,只是有一个声音在前面呼喊他前行,对于一种虚无的声音的存在的追求构成了过客继续走下去的理由。这声音曾经也呼喊过老人。最后,过客“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阖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
鲁迅先生在给他的一位学生的信中谈到《过客》这篇作品时说:“《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即是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细品《过客》,我们不禁会想到《等待戈多》,虽然看起来,一个是在苦苦追寻,另一个却在苦苦等待,然而他们的精神命题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个虚无的希望,过客的“戈多”便是那呼唤他的声音。这种等待和追寻都是荒谬的,因为结果已然知道,然而作者就是要执着地追寻,进行对绝望的反抗,他所追寻的最终意义并不是结果,而是生命的价值。就如加缪对西西弗斯是悲剧的解读: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过客的“走”就如西西弗斯搬动巨石一般,在看似荒诞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价值,在反抗绝望中活得充实。
2 向庸众复仇
首先,我要标题里解说一下庸众的含义:其一是麻木的看客,其二便是部分充满奴性和劣根性的国民。
对于看客,《野草》中有《复仇》两篇。鲁迅一向痛恨庸众的无聊行为,他曾愤激地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在《复仇》中“路人们”“从四面奔来,而且拚命地伸出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而在《复仇(其二) 》里,“兵丁们”、“路人”、“祭司长和文士”,乃至和耶稣“同钉的两个强盗”,不仅是“戏剧的看客”,更为可鄙的是对耶稣极尽“戏弄”、“辱骂”、“讥诮”之能事,这些人正如鲁迅《热风·暴君的臣民》所说的“, 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即使“他人”是为包括他们自身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幸福而奔走呼号的先知无觉。对庸众的态度,鲁迅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种无奈与愤慨在《药》《示众》等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而对于遇弱的国民精神,鲁迅在《野草》中也加以批判和嘲讽。《狗的驳诘》,《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等篇章中,鲁迅辛辣地指出了人比狗更势利无耻的社会现状,部分中国人卑劣可恨的深入骨髓的奴性,谎话大行其道使人不得不学会模棱两可的打哈哈的可憎的社会风气。
篇章虽短,句子虽简,却字字力透纸背,足以证明复仇之心切,只可惜庸众碌碌,鲁迅只能像进入了无物之阵,战斗不止,去让虚无获得了胜利,战士只能寂寞终老。
3 拒绝布施
对于布施,鲁迅在《求乞者》中,早已表明了态度。“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而拦着磕头,追着哀呼。我厌恶他的声调,态度。我憎恶他并不悲哀,近于儿戏;我烦厌他这追着哀呼。我走路。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我就憎恶他这手势。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分析一下鲁迅拒绝布施的原因有二:其一,他厌恶求乞者卑躬屈膝的谄媚,近乎儿戏的态度,四肢健全者以出卖尊严换取丁点物质利益是可鄙的。其二:就是曾经接受布施的人的背叛。这个在《颓败线的颤动》中有所体现。母亲以出卖自己的方式换取食物养育儿女,儿女长大后不知感恩,反而用“脸面”“道义”来辱骂母亲,这无疑符合了鲁迅所言的“饮过我的血的人”反过来嘲笑 攻击我的以怨报德行为。笔者认为正是出于以上两个原因,才使得鲁迅无布施心,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鲁迅在《野草》中借助了一系列畸形、怪异、恐怖、丑陋、虚幻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创造出一种阴森,诡谲的意境。这就与艾略特的《荒原》在某种程度上暗暗契合,虽然晦涩难懂,荒诞诡谲,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是,艾略特在诗的最后期待从东方的哲学中吸取智慧,给西方没落的文明以甘露;而鲁迅则是从西方的文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有力量在绝望中不断反抗。
参考文献
[1] 鲁迅.野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 鲁迅.南腔北调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 吴中杰编著.吴中杰评点鲁迅诗歌散文[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4] 郜元宝著.鲁迅精读[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5]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6] 程春艳.《过客》中的时间意识[J]. 名作欣赏. 2009(18)
word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目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