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语文春之声教案

发布时间:2017-06-02 11:16

相关话题

语文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蓝图,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春之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春之声教案

【学习目标】

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结合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学习诗化小说《荷花淀》,我们了解到并非每篇小说都可以按照写实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品读……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三、基本解读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1、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自由联想"的运用:

明确: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

3、把握《春之声》的结构和主题

(1)结构:《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

小说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意识流"。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段的人文景观,语言结构独特,意象鲜明,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小说开始,"咣"车厢门关上,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咣"车厢门打开,到站了,上下乘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咣"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也构拟了清晰可感的时间序列。

王蒙自己也总结到:"我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去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关于〈春之声〉的通信》)

(2)主题

岳之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4、《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明确: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这一标题也蕴涵着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对于"历史"/"现实","过去"/"现在"、"未来","落后"/"文明"等的思考。

(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新的内燃机车头,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这个主题。)

三、总结

附:板书设计

过去

中国外国

岳之峰(现在)闷罐车厢大空间城市农村

高二下册语文春之声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