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黑与白的感想散文

发布时间:2016-11-03 10:40

黑与白之间总有灰色地带,它比黑白两边更加宽广,更加能够包容,我们绝大部分人生活在这个灰色地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黑与白的感想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黑与白的感想散文

有关黑与白的感想散文:黑与白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中。自从彩色相机问世后,写实画便再也不是“真”的最高典范了。因为现实世界中的色彩太丰富了,除了最基本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外,其间的过渡色远远超出了美术作品的描绘能力。难怪先哲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我们知道颜色大致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两类,但为何众多颜色中,只有黑与白是唯一的一对反义词呢?而传统的“七色”中为何又不包含“黑白”,这对看似互不相容却又如孪生兄弟一样的奇特颜色呢?

虽然“颜色俱乐部”彩虹中没有黑白两色,但现实生活中“黑与白”几乎无处不在:我们阅读的印刷品与手稿大部分是白纸黑字;围棋的棋子分为黑棋与白棋;钢琴的琴键分为黑白两色;正式场合中男士的礼服往往是黑西装和白衬衫;被誉为“中华第一图”的太极图,

更是纯粹黑与白的交融……

何为反义词?我想一对反义词必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们描绘的对象、性质、状态和程度等必须是在同一个领域内,如“冷热”描述的对象是温度,“男女”是性别的两类。二是这对词必须代表这一领域中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或者是此领域内的两种极端。这涉及到哲学中的辩证法。道家认为:“反者道之动。”具体表现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而儒家在此方面显得较为保守,子曰:“过犹不及。”即适时、适当、适度才不会适得其反。儒道两家对此似乎有一点是共同的:否定绝对化。简而言之,道家否认绝对化概念的真实性;儒家否认绝对化道路的有效性。那么,黑与白是否符合反义词的定义呢?

首先,它们都是描述颜色的词,属于同一个范畴。但它们是否又代表两种极端呢?我看不妨这样理解:众所周知,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而这七种颜色原本就是太阳光,我们所看到的彩虹是太阳光经过色散后形成的,即“红、橙、黄、绿、青、蓝、紫”混合在一起就是阳光耀眼的白色,所以说,白色为“颜色之母”。因此,有太阳光的那段时间被称为“白昼”;而当太阳这一发光体“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后,我们就走入了一个没有太阳光的世界。如果你此时身处没有星星月亮的荒郊野岭,那么就有“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于是,这一片漆黑的时段就被称作“黑夜”。由此可见,黑与白的对立有着极为古老的依据——是否有阳光照射。

这也就不难理解黑与白在颜色中如此特殊的地位了。既然七色混合在一起为白色,而黑与白又是对立的,所以这两种颜色是“相反相成的”,是“超越”其他色彩的。因此黑与白才被赋予了众多“颜色以外”的意义:在道家学说中,黑色代表“阴”,白色代表“阳”,而阴阳又能代表“男女”、“生死”、“正负”等一系列概念;在人类社会中,也有“黑道”和“白道”的说法,即黑代表“阴暗的”、“邪恶的”势力,如“黑社会”;白代表“阳光的”、“正义的”势力,如“白色收入”。可见,“黑与白”早已不是单纯的颜色名称了,它们似乎代表着两种巨大的能量,两种不可抗拒的趋势,正是因为有了“黑与白”的对立,我们的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这也许就是深藏于“黑白太极图”中的可以生化万物的“道”。

我们惧怕黑暗,所以人类总是用各种办法点亮眼前的漆黑,从篝火到电灯,人类文明的程度在与“黑”的搏斗中不断上升;我们向往光明,因此众多建筑都坐北朝南(中国),以获取更多的阳光。但白色一定就比黑色好吗?没有黑夜,人类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整天暴露在阳光下也很可怕;长时间在雪地行走的人必须佩戴墨镜,否则就会因为白茫茫的环境患上“雪盲症”。可见,只要不走极端,不搞绝对化,黑与白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就像有白昼就有黑夜,有酷夏就有严冬,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由于“黑与白”的对比太过明显了,两者似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而人类的猎奇心理又想看看这对“黑白冤家”在一起会怎样,于是就有了灰色的概念,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色:灰色深到极致便是黑色,浅到极致便是白色,而黑白照片正是灰色的主要表现舞台:在这里,颜色这一概念似乎已不再是区分物体的重要属性了,物体的外形、质感代替了色彩,让我们更加接近其本来面目:鹅卵石的光滑,树皮的粗糙,流沙的细腻,溪水的灵动......这一切都远比都市耀眼的霓虹更容易激发我们对事物的洞察力,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原本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是那么的简单、质朴。所谓的“色彩”此时只是最表面的现象,它就如一层华而不实的外衣,迷惑着许多人,这些人忘却了这个世界除“七色”外,还有黑白两种“非典型色彩”,还有黑白融合后所产生的灰色:一种非典型的颜色,一种最具普适性的颜色,一种更接近真实的颜色,一种不会让我们“目盲”的颜色。

史铁生曾说:“被眼睛所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大千世界的面目远不是仅靠眼睛就能看清楚的。黑与白,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将会被后人继续讨论下去;黑与白,作为一对特殊的颜色,也许会被赋予更为丰富的意义;黑与白,作为两股相互对立却又相辅相成的力量,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有关黑与白的感想散文:黑与白

用坚定去守候爱,就如四季般的轮回。从夕阳中看出了诗人的忧郁,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次次的对生活的失望,我不在乎骗与被骗的感觉。只清楚生活之道的忧伤。华丽而悲愤,娇艳而虚伪。或许是对生活的忏悔。让人间有了黑夜与光明的交替。

在这不见五指的黑夜,有蒙头大睡做梦的,有跪着忏悔的,有默默流泪的,有无聊无法入睡的。在黑夜中进行着忏悔、赎罪。的确,唯有在黑夜中方能以真面目示人,这样谁也不会看见你究竟是什么样的,终于揭下了面具,下面都是一张张秀丽可爱的脸孔。在这黑夜中没有丑与美,没有卑与尊,有的只是赤裸裸的最真实的自己。

黎明将至,光明以来,看到了新的一天的太阳,人都起床了,个个都满怀心事的出门,去有规律或没规律的生活,这是光明的依赖,都不知疲惫的向光明索取想要的一切。有汗流夹背的农夫,有孜孜不倦的先生,有奸诈狡猾的商人,有忘记尊严伸手乞讨的乞丐,也有不知廉耻的剥夺者。他成了这群人里最低下耻辱、、、、、、应有尽有。有欢笑,也有哭泣,有亲人也有敌人。这就是光明的给予,但并不能说光明是残忍的,只是人们索要的不对。

就这样,黑与白对立着,是与非相伴着,我挥笔写下这不属于真理的字句,只为在黑夜中更好的忏悔。有人说:我很忧郁,和我说话很累,因为我偏激,说的有些话他们不能接受,也不知如何回答。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忧郁是一种享受,一份难得的安宁。也是一种成功。我忧郁因为我每晚不止一次的和我的灵魂沟通,很成功。得到了灵魂深处的回答。从而来告诉我的朋友灵魂的回答是什么?

是道德与美德,是爱与被爱。是善良与美丽,是丑恶与下贱。是生与死。

人的新永远是够黑的,而每一个人的灵魂则永远是最洁白的。这就是黑与白的诠释。

有关黑与白的感想散文:黑与白

黑与白白色的光,流转于庭院,温暖的叫人感动,在这白色的光里,我的心异常地平静,就像清清的湖水,没有一丝涟汔…我的世界由黑白交织,黑色代表沉稳,就像黑夜一样深邃却又平静。

夜,具有诗人般的气质,也有寒风般的清冷,黑色是夜,它仿佛是夜的另一种广义的解释,读来叫人产生隐隐的痛,在心灵深处缓缓道来,如此优雅,如此含蓄。白色代表纯洁,它仿佛如春日里一缕丁香,如此清新,发出淡淡的幽香,就像它的气质一样,叫人感触,可望而不可及。白色也如水般纯净,没有一点杂质,隐约中流淌在思想最远的地方,细小而又绵长。

黑与白交织着,就像时光的碾轮一样在我的世界里深深地打上一道烙印,于是星移斗转,于是岁月磋砣,于是记忆成为童年中最美好的一部分,于是如今我暗自忧伤,去捕捉回忆的味道…岁月远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们必须成熟,于是走在秋末的街道上,看阳光流转,快落叶了…那些光斑底下就有我的往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于是我继续向前走,走过房屋,走过村舍,走过树林,一直走向我的记忆深处,因为那里就是我的世界~黑与白。闭上眼,听,钟表的滴答,时间快溜走了。我的世界一片荒乱。

我曾对自己许下承诺,以后的日子里好好的。可时间加快了脚步,而我却畏首畏尾,不敢前进。春、夏、秋、冬,时间过去了,年复一年,而我依旧停留在原处。我的世界的冬季已经来临。

等待着,等待着,春风来了,带着泥土的气息,还有细雨,密密如丝。黑与白的色调开始柔和。原来,黑与白的界限只在一念之间…黑与白,我的四季的颜色,在我的画板上展现出异常美丽的风景。这一路,很静,这一路,很好…

有关黑与白的感想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