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31 16:06

公共管理是传统公共行政不断发展的新兴理念,有助于提升教育行政的创新力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公共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教育公共管理论文篇一

公共管理中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的探讨

【摘要】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广大学生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扩大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机会,满足大家享受更好更多的教育的愿望,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目前,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十分需要反思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教育公共政策下教育公平问题的解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公平公共管理政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52-02

一 教育公平的概念及内涵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指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平等、自由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它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其实质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又包括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活动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三个层面。具体地说,教育公平就是要求政府、社会和教育机构在制定教育政策、分配教育资源等方面平等和公正地对待每个社会成员,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均等地享受到公共教育资源。

二 当前教育公平的焦点问题

教育公平之所以愈来愈受到关注,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存在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

1.在教育权利公平方面突出表现在择校问题上

我国近年来出现了日益激烈的经济择校的现象,即择校生只需拿出赞助费便可进入相对高水平的学校。这对于有同样教育需求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而言,显然很不公平。这种经济择校问题在教育权利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公平,并有着两大损害:(1)有损于教育公平的长远发展。这种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个体不再拥有对基本教育资源的公平享有权,社会个体享有的教育起点不公平,由此为每个个体所提供的公平竞争机会也就没有相应的基本保证,最终就无竞争结果的公正性可言。(2)有损于整个社会的公平。因为教育的公平问题牵涉千家万户,任何一项有关教育的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会在全社会引起一定的波澜,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高低不同,家庭对孩子的经济投资也就不同,于是因择校问题而带来的子女受教育权力就会不公平。因此,对于经济择校问题,我们应该冷静地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

2.教育活动层次方面的不公平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主要体现在:(1)政府政策倾斜方面。当前严重危害教育活动的有教育投资的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等几个方面,如农村学生的教育预算远远低于城市学生,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远不如城市齐全先进,重点城市学校的预算费用高于一般及落后偏远的城市等,这些都有损于教育公平。(2)师资力量方面。当前我国农村的师资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然比较薄弱,优秀教师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各个城市地区。一些落后地区或偏远山区收入相对微薄,地方财政收支拮据,导致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远远不如城市教师丰厚,从而也促成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

3.教育结果层次存在着不公平

教育结果这个层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对教育问题的测定上有着不公平之处,即对教育结果的筛选体系存在不公平。当前,我国教育制度中仍采用单一的筛选体系,即选拔性考试。这种教育是从优胜劣汰的角度去强化差别,也是造成教育制度不公平的根源。这种选拔性考试的形式是笔试,而这种筛选体系的标准测定教育结果是:理论分高的人容易获得进一步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而一些理论分低但其他方面优秀的学生或许就没有机会进入理想学校的大门。因此,这种作为教育结果测定的筛选体系隐含了不公平因素。另外,这种以分数作为选拔生源标准的考试,容易造成“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偶然性弊端,对于很多学校很多学生都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 当前公共管理中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

国家要抓紧健全和完善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要重视执行阶段的监督和奖惩机制的建立健全。

1.国家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确认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及其预算支出的刚性

要全力支持法定范围的免费义务教育,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公平的质量有保证的义务教育惠及所有学龄人口。与此同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强化政府责任,增强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确保国防建设、重大工程、艰苦行业以及市场难以调控的领域(如基础学科)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

2.健全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

要尽快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还应考虑制定《学前教育法》《农村教育法》《教育投入法》《特殊教育法》《高中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同时,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方式及其质量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在教育的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前,应广泛征求民意,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也需要接受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

3.利用制度创新促成教育公平

当前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加快改革的进程。同时,还应大力推进高校管理、收费、贷款和还贷、评估、就业与劳动用人制度等的创新。由于高考配额制度产生倾斜的分数线,要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克服各级地区之间录取分数的差异,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

4.统筹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

国家应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保证各阶层特别是贫困群体的子女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与公正。中央一级的教育投入与财政转移支付应该向贫困群体的子女倾斜,为流动人口子女创造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地方政府应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打破现行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育的入学政策,实行适龄儿童按居住地原则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在教育财政拨款时将流动人口子女纳入财政预算。另外,国家应该给农村教师多增加一些工资或补贴;在同一城市,政府可以对各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实行统一标准;使用财政资金的着力点要放在扶持弱势学校上而不是优势学校上,以消除相同阶段学校之间的差别。

参考文献

[1]薛二勇.合理制定公共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教育研究[C].教育研究,2010(10)

[2]陈洪刚.胡锦涛教育公平思想实现教育公平的启示[C].华章,2010(32)

[3]张伯敏.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教育公平问题[C].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4]杨东平.试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J/OL].学术教育论坛,2009(6)

[5]包颖.从教育公平原则看当前城市教育公共政策选择[C].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教育公共管理论文

教育公共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