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业路上

发布时间:2017-03-13 14:31

创业是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商机并加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获得利益,实现价值。

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

“实体学生会”收获第一桶金

刘英魁,1995年考入东北大学计算机系本硕连读,1998年正式创业开公司,2001年成立分公司。

“我上大学时,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提起当年的好成绩,刘英魁一脸自豪。好成绩只是一方面,这个高中期间的学生干部,进入大学后一如既往地热衷于学生活动,先后担任班长和学生会主席,并成为东北大学1995级学生第一批中共党员中的一员。1997年,他当选为沈阳市和平区最年轻的人大代表,先后获得IBM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全国三好学生”等一系列奖励和荣誉。

当学生会主席,刘英魁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我不想按部就班,一门心思做事。我把学生会当成一个实体来做,增加了很多部门,什么外联部啊、实践部啊,还弄了一个科技协会。现在看起来,那就有点公司的意思了——实践部是销售部,外联部是市场部,科协则是研发部门。学生会最多的时候有18个部门。”

回想起当年的创新之举,刘英魁认为收获巨大,一是通过科协的各种活动,挖掘出好多成绩不一定出色、但动手能力很强的同学,这些同学成为以后自己创业的技术骨干;二是摔打出一批志同道合的哥们儿,至今公司的核心成员还有许多当年学生会的“常委”。

“实体学生会”很快衍生出一个小公司的雏形。赚钱和学习在当时的刘英魁身上统一起来。1997年,当大多数人对“互联网”这个词还很陌生时,他就借用一个设施完备但经营不力的“网吧”办起了网络培训班,培训的老师就是他在校内找的研究生。

“我们先在校内向学生推销这个培训中心,利用学校广播站一宣传,马上爆满。”但是,他很快发现从学生身上赚不到太多的钱,于是决定转换客户,将宣传的重心转移到企业用户身上,结果效益显著。刘英魁就这样靠一个好点子,收获了第一桶金。

学生创业路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