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营销学

发布时间:2017-05-26 22:16

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看电影,有些电影过分植入广告也成为被观众吐槽的对象,那么接下来小编带你认识一下电影中的营销学问吧。

什么是电影营销

电影营销一方面是指企业利用电影如置入式广告、赞助等方式来展开营销活动;另一方面是指电影自身的营销,电影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定位,利用营销的思维来展开运作。这里所指的电影营销主要是电影自身的营销。

市场定位

一部电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制作,一部分是影片的发行。对于影片的制作,必须考虑市场定位,是否以消费者为中心,以“ 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 “消费者在哪里”来定位产品和卖点;是 音乐剧、 爱情片、动作片、 警匪片、 贺岁片还是恐怖片或 科幻片与 伦理片等等,在考虑影片定位时,就需要有营销的意识,在演员方面,是 明星汇翠还是演员平民化,是打造明星还是采用明星演员,如 贾樟柯的 《三峡好人》虽没明星,但同样能够走红,同样能够赢得观众的眼球,因为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生活; 张艺谋的《 千里走单骑》除了 高仓健以外,其他的也都是平民化;在语言方面,可以是地方方言,如 《我爱我家》式的“ 北京牌” 幽默、 《疯狂的石头》与重庆方言;在情节上,可以是搞笑,可以是“造乐”,如 周星驰式的滑稽、“春节晚会”式的 小品、 相声;如贺岁片惯用的找大家喜闻乐见的明星,深挖 小人物有趣的故事,再加上一些无恶意的夸张的手法等等,通过在内容、演员、情节等制作过程中的定位,在拍摄地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正确选择,通过调查分析与科学的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分析影片的目标受众,进而为电影下一步的营销打下基础。

电影营销常见形式

电影营销发展至今,有了各种营销方式,例如发放立牌、海报、后产品等物料,举办新闻发布会、粉丝见面会,影院阵地展台活动或抽奖活动等。最近,电影营销的手段在更新,玩出了各种花样,上至导演、演员、剧组,下至发行公司、传媒公司,旁及歌手、电商、互联网大咖、电视台大牛、市场营销公司、大数据团队,与这个产业链有关的圈子都开始玩转起来。

电影音乐营销

时至今日,电影的音乐营销如火如荼,正如前些日子“骂声越大,票房越高”的影片《何以笙箫默》,虽然其主题曲《默》是高晓松和那英相隔18年再次合作的产物,也不是为影片本身量身定做的,但其契合程度用“一拍即合”来形容就一点都不为过。《小时代4》的主题曲《灵魂尽头》由张惠妹为电影量身定做,这首歌一下子拿下了郭敬明,同样也打动了演唱者本人。不论是量身定做还是一拍即合,电影的歌曲配乐应该跟剧情契合,旋律是电影灵魂的一部分,如果一首歌能让大家再进入剧情,听到歌就看到电影中的人活生生地站在眼前,那它就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

国产电影的音乐营销进入白热化阶段,过去一年里,很多影片的音乐旋律被收录进“经常播放列表”:王菲的《匆匆那年》让眼泪和餐巾纸横飞;沉寂十年的朴树再发声《平凡之路》;《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小苹果》让全民洗脑;赵薇演唱了苏有朋执导的《左耳》的同名主题曲,将青春进行到底。

跨界资源置换

《喜羊羊与灰太狼——羊年喜羊羊》与肯德基展开合作,在肯德基儿童套餐中植入喜羊羊的元素,将小朋友热爱的喜羊羊玩具作为套餐的赠送玩具,并且在宣传时,也主打喜羊羊套餐。跨界合作讲究的就是互惠互利,肯德基通过喜羊羊套餐的噱头,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提高了儿童套餐的销量,另一方面,该电影通过肯德基的宣传力度以及全国地毯式的宣传范围,在小朋友的圈子里,获得了较高的知晓度,票房和综合影响力都得到较高的提升。

社会化媒体营销

话题互动主导的典型是《泰囧》,上映前,官方微博结合“双十一”进行推广,以泰国游为奖励刺激网友参与,活动掀起第一个小高潮;然后,《泰囧》发布人妖版特辑,电影中的“美女”人妖身份引发网友疯狂吐槽,短时间内这个话题就被分享了三千多次,参与讨论了五百多万次。电影的社交营销,应采取“先紧后松”的策略。在电影上映前的一段时间里,做出大量铺垫,例如对外公布拍摄花絮、人物特辑、主题曲等,以此吊足观众的胃口。而当电影真要上映的时候,电影制作方、发行方不需要再进行特别的宣传,让普通网友主动参与到话题的热议中,效果会更好。

盘点电影营销经典案例

案例一

《爸爸去哪儿》:品牌跨界营销,哪火往哪钻!

随着《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全国爆红,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也紧随其后推出。2013年12月24日,《爸爸去哪儿》电影版举行第一次发布会。电影中,节目原班人马未更换,但其“坐驾”则由节目中的英菲尼迪变成了丰田旗下的SUV汉兰达,并将伴随5对亲子明星共演这部年末贺岁戏。不但在明星家庭秀亲情的同时陪伴左右,还通过新广告片主题曲旋律、广告牌等多样化的植入,抢足镜头。

虽然目前对于这部电影的褒贬不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已经得到足够关注,而这也是跨界合作品牌最需要的方面。电影热卖,合作品牌汉兰达所能获得的传播附加值,就极有可能不逊色于《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各大品牌赞助商。汉兰达此次乘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热播对电影版的植入的确算是事半功倍!

案例二

《笔仙》:寄生营销,片名暗藏乾坤

4月4日全国上映,成功抢占清明小长假国产片市场的《笔仙惊魂3》,4天累计票房近2000万,相信很多观众在看到片名时候的第一反应是,这是《笔仙》《笔仙2》的第三部,其实不然。《笔仙》系列的导演是安兵基,而本次上映的《笔仙惊魂3》导演是关尔,他创作了《笔仙惊魂》系列1、2、3部。由此很多人都说《笔仙惊魂3》是在搭《笔仙》进行寄生营销,但导演关尔则喊冤称自己的影片立项更早,是因为《笔仙》抢走了原本的名字,所以才改名《笔仙惊魂》。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场“片名之战”也给两部影片提供了讨论度,二者感觉虽然“相生相杀”,但热度却随之急升,不可不说无形之中也做了一次营销,至于口碑和结果,就见仁见智了。

案例三

马达加斯加VS神探夏洛克: 动漫和英剧组合拳

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中的“企鹅四贱客“迅速走红,于是乎,美国梦工场决定把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冒险喜剧搬上大银幕,这无疑对企鹅四兄弟的人气和票房号召力是一场巨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只有爆火的人才有资格得到老百姓赐予“封号”,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封号得名于他主演的英剧《神探夏洛克》在中国的爆火,所以如何给这部动漫界万众瞩目的喜剧加上一个“双保险”?卷福这个英剧界呼风唤雨的中年鲜肉顺利以“保险丝”的姿态强势加盟,为影片中“狼特工”这个角色担任配音工作。所谓“物尽其用”,以卷福在中国的火爆程度自然梦工场也不会放过,让配音演员来宣布影片在中国的定档时间,这路数估计也没多少电影敢走。没办法,谁让人家的配音是这哥们儿呢。一方面给本来就会无条件喜欢梦工场系列动画电影的铁杆粉造势、给有选择恐惧症却又钟爱国外动漫的摇摆粉一个选择的筹码,另一方面拉拢无理由深爱卷福的一众各色散粉,如此的动漫和真神的组合拳,相信很有机会为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垦出一片属于企鹅四兄弟的中国黑土地。

电影中的营销学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