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展现的个人修养

发布时间:2017-05-27 07:03

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论语中展现的个人修养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中展现的个人修养

论语个人修养:如何从第一次交谈中看清一个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专说动听的话,嘻皮笑脸讨好别人,这种人很少有仁心。”

说话最好说到对方听得进去,便是合理的“度”十分重要。过分动听,不是存心讨好,有拍马屁的嫌疑;便是有口无心,虚伪而不实在。

不及的话,就会忠言逆耳,引起听者的不悦,产生反效果。嘻皮笑脸,让听者搞不清楚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很可能丧失或降低沟通的效果。

说话时态度不正经,内容不切实际,基本上已经不是君子,谈不上什么品德修养。

但是,说直话,表现出正经的态度,也应该合理。在这些方面,度仍然很重要。太直了,对方受不了,听不入耳。过分正经,弄得大家都很紧张,未免破坏了沟通的气氛。

正直的人,太直的话反而听不进去。不正直的人,听直话也不所谓,结果大家都认为这种人很正直,岂不可怕?

我们的警觉性,普遍显得很高。换句话说,也就是怀疑心很重。既不容易被讨好,也不容易被感动。所以巧言令色,大多不受欢迎。

论语个人修养:做为领导要让自己的部属信服,只需做好一件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古代的“国”和现代的“国”有什么不同?

秦汉以前古书里的“国字”和秦汉以后的“国”字的含义是有所区别的。秦汉以前的“国”字、“邦”字都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

所谓“诸侯就国”就是中央政府下一个命令,要这些地方官(诸侯)各自回自己的岗位(封地)去。那时候的地方单位有千乘之国、百乘之国,“乘”古代以战车、壮丁、田赋等合在一起计算的。

意思就是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位,及至领导地方的政治,要“敬事而信”。“敬事”就是对一件事认真的做才叫“敬事”,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然接受了就要认直做。

一件事情认真的做了,你所领导的人才为信服你。如好的将领,身先士卒就是敬事,那么谁也会感动而信赖他。

“节用而爱人”,节用是指经济政策的措施,对经济要能够节省,是经济原则。节用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爱人”。

“使民以时”,用人时应该把握时间。孙子兵法讲时讲势,也有用势之道。对人在道德上要知道“时”,比如瓿下生病,你不去慰问,反而责备他不来上班,这就是不“爱人”,不使民以时了。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这样部属才会听你指挥。这也是做人的学问。

论语个人修养: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也把学生当牛一样放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则以学文。”

何为弟子

所谓弟子,古代称学生为“弟子”,中国古代老师对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子一样。讲到这里,我们有点感慨了,中国的文化,师生之间有如父子,过去有“一日从师,终身若父”的情形,而老师对于学生,也负了一辈子责任。

那时候一个学生纵然中了状元,官做得很大了,回到家乡,看见自己的老师,就算老师没有功名也没有地位,学生对他一样的要跪拜,和当年从师一样。学生对老师是如此,老师对学生,也是负了一辈子责任的。

古代的师道精神

谈到过去的道,在人文世界的道中,就有三道:一个是“君道”,讲究如何领导,如何当家长,如何当国家领袖,乃至如何当一个班长,这都是“君道”。

其次是“臣道”,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做一个忠实的部下,怎样帮助上级完成一件事。再其次是“师道”,师道精神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所以老师称学生为弟子,弟等于兄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又等于自己的孩子,所以学生称为弟子,后来有的把弟子传称门人了。

现在只有小学生才有尊师重道精神

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怎么说的。这种事到了中学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没有这个观念了;到了大学,学生看到老师是不相干的陌路人。

相对的,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挟一个皮包上来,拿一本书讲解一番,便有钟点费,彼此都是商业行为,教完了以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挟个皮包走了。学识越高,越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一个极大的讽刺。

现在孔子告诉我们说,这个学生“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出了门在外面与兄弟分开了,怎么弟呢?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都是这弟字的意义。

“谨而信”,做人非常谨慎,但是不要变成小器了,谨慎和拘谨是两回事,有些人做人很拘谨,过分了就是小器。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朋友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

孔子说,假使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而亲仁”,再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学文”,爱作文学空也可以,爱作科学家也可以,爱作艺术家也可以,爱作别的都可以,那是你的志向所在,兴趣问题,可以量力而行。所以说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首先还是要把修养做到位呀。

论语中展现的个人修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