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故事,农村创业故事案例
重视农村创业活动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开展农村创业活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农村创业故事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创业故事案例篇1:
——在赊销成风的海南文昌,胡志平全现金养鱼的底气来自哪里?
二次标粗 缩短养殖周期
“从当年26万元起家,到现在我200亩水面全部吃现金!”中午刚喂完鱼的胡志平,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赊销盛行的海南文昌,全现金经营者可谓屈指可数。据介绍,当年胡志平跟父亲来到这里,以60元/亩低价租来这片基地,开挖鱼塘养鱼次年就赚了50万元,经营多年基本每年赚钱,逐渐从老家吸引了不少同学过来养鱼。现在,当初跟着他过来的几位同学,也已经发展成当地的养殖大户。
目前,胡志平共有两个基地,除了湖山水库区的80亩养殖水面外,在翁田还有120亩左右鱼塘,日常管理工作交由工人打理,胡自己负责监督指导;而湖山水库这边的鱼塘则常年主要由妻子打理。
文昌不少地区由于水源不足,养殖过程中取水较难,而胡志平的基地刚好处于文昌市最大的水库——湖山水库边上,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成了他养鱼的一个先天优势。除了可以加深鱼塘水深,夏天降低鱼塘水温,冬天保持水体温度外,平时也为鱼塘加水换水提供了便利。
胡志平将湖山水库养殖基地的80亩养殖水面分为4口塘,其中一口小塘,只有1亩左右面积,用于标粗,从苗场拿6-7朝的苗回来,一次放15万尾左右,大概标粗一个月时间过塘。此外,除了正常一次标粗一个月,然后以3000尾/亩的密度投放至其他三口养殖塘里外,如果有鱼塘还有存塘大鱼没出,则会将这些小池标粗过一次的苗先过塘到养殖塘继续标粗,待到其他养殖鱼塘规格鱼出完后,此时二次标粗后的鱼大概长到3两左右规格,就将全部鱼同样按照接近3000尾/亩的密度再次进行分塘养殖。
标粗过塘最明显的好处是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我这边一年最多可以养2造鱼,慢一点也可以做到两年出3批鱼。”
勤增氧重调水善控料
即使鱼塘占有水源这一先天优势,胡志平夫妻对于鱼塘的水质管理工作仍然不马虎。“胡老板平时调水工作做得好,打氧也厉害。”路上,翔泰业务员量哥向《农财宝典》记者简单介绍胡志平湖山水库养殖基地的基本情况时特别提到。胡志平自己也表示,虽然是水库水源,但是进鱼塘后仍会用二氧化氯或者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标粗苗分塘时也同样先将鱼塘消毒后再放苗。
由于水源有保证,胡志平的鱼塘水深一般保持在2.8-3米,比文昌一般的2.5米水要深,这也是其放养密度比一般养殖户高500尾/亩左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胡志平还透露,自己的鱼塘平时注意底改工作,天气热时如果发现鱼浮头,先试着将氨氮降下来,实在不行就在白天换水,每次换水不超过20公分。平时增氧机也开得勤,从晚上9点一直开到早上9点,“这边光电费一个月就要6-7千元!”
由于消毒、调水等工作做得好,即使在高温期,胡志平的鱼塘死鱼也少。“一天一口塘最多捡4-5条死鱼。”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胡志平现在现金购料,而在饲料的选择上,他十分注重饲料的性价比。目前,胡选择的是翔泰的罗非鱼料,跟很多养殖户选择“翔泰”一样,除了看重它目前海南市场占有率领先,也是产能最大的罗非鱼加工企业外,更看重它的高性价比。“按照一包80斤的颗粒饲料出鱼量计算,使用翔泰饲料,我平均可以出鱼55斤,最高时达到59斤!”明显高出50斤合格线一大截。
有了好的饲料,也需要相应的投喂管理,才能体现饲料的效果,降低养殖成本。关于喂料,胡志平夫妻有自己的一套:标粗期间,标粗池的投喂实行少量多餐原则,一天喂料7-8餐;分塘后一天喂两餐,分别于上午9:30-10:00及下午1:30-2:00投喂,逐渐加量;待到4-5两规格时开始喂足料,以一口塘8万尾鱼计算,一天两餐共投料14包;鱼达到7-8两规格时再加大量至两餐16包。此外,在日常的投喂中,会在饲料里面拌一些菌克之类的一起投喂,抗菌和消毒。
随着气温升高,鱼吃料速度受影响,加大了鱼塘水质管理压力,鱼发病率增加,不过,胡志平并没有因此明显控料,“我们不会不喂料,但会根据实际适当减料,比如一天减少两包料。”老板娘继续补充,“像今天天气好,我们都是正常喂料。”
此外,胡志平特别提醒,如果发现天气不好,减料速度要快,而天气好转后加回料时则要循序渐进,以防引起应激。
文昌不少地区由于水源不足,养殖过程中取水较难,而胡志平的基地刚好处于文昌市最大的水库——湖山水库边上,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成了他养鱼的一个先天优势。
农村创业故事案例篇2:
——放弃高薪工作,榆中创业两青年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初次养殖赚十多万元
两名80后青年立志为家乡造福,放弃原单位高薪,潜心于养殖白对虾,并终获成功,也填补了我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这是记者8月18日在榆中县青城镇采访获悉的。
长在黄河边,两发小大学生弃高薪改行
8月18日,记者慕名来到榆中县青城镇东滩村黄河边,这里分布着多个养鱼的池塘。记者看到两个年轻人正在忙碌着,黝黑的皮肤、麻利的动作,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曾是两个拿着高薪的80后大学生。在4台大型增氧机的轰鸣中,密密麻麻的对虾在池塘里游弋着,而用地笼捕获上来的白对虾在水盆里蹿上蹿下。
今年29岁的陶文清和30岁的曾桐堂是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后来分别考进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大庆石油学院钻探专业学习。2010年毕业后分别至长庆油田和省建投四公司工作,经过几年的摔打,已分别成为单位青年骨干,年薪均超过了10万元。
但单一的工作令两个年轻人慢慢有了乏味感,并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我们都是吃黄河水长大的,能否在水上做点文章,南方很多人靠养殖发家致富,我们能否也试试,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曾桐堂最先有了这个念头,却遭到妻子和父母的强烈反对。于是他想起了好哥们陶文清,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顶着压力,曾桐堂首先自费前往辽宁盘锦、山东东营、内蒙古包头、海南海口等地考察、学习养殖南美白对虾等热带水产品种。
自筹20万,在黄河岸边养虾成功
在掌握养殖技术后,2015年,两人辞去了别人都羡慕的高薪工作,自筹资金20万元,来到河对面的青城镇东滩村,以入股形式承包了2个10亩大的鱼塘,清理了池塘底,并从外地运来4台大型增氧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今年6月9日,120万尾南美白对虾种苗从海口空运而来,看着肉眼难辨清、每个仅8毫米大小的种苗进入水中,两人的心都提到了喉咙口。“从海水变为淡水,虾苗落地最初的10天是最重要的,我俩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盯在池塘边,每天下午都要检测PH值、亚硝酸含量、氨氮含量,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遇上暴雨、冰雹天气,我们更是紧张得夜夜睡不着觉。”曾桐堂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作,第一批南美白对虾终于养大了,成活率达到50%,平均体长10-15厘米。已“嗅”到商机的水产商已抢先将两个池塘的五六十万尾白对虾全部订购。
创业成功,南美白对虾落户榆中
最早指导他们进行养殖的甘肃省水产养殖科技中心主任开守仓高兴地说,此前我省也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尝试养殖白对虾,但都没有成功,要么成活率低,要么产量少。像这两个大学生养殖的白对虾,不论是成活率还是单产量都是很高的,填补了我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也有效利用了当地的盐碱地,开辟了我省养殖新模式。
陶文清介绍说,南美白对虾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高,出肉率达60%,此前只能从外地空运来,而且多是死虾,本地培养成功白对虾,将积极供应附近的兰州、白银市场,让更多群众品尝上鲜美的活虾。
东滩村村长李奋忠告诉记者:“近年村民养殖遇到瓶颈,养鱼利润也小,两个大学生养殖白对虾成功,给群众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既能降低成本,还能解决就业,并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村上将支持年轻人扩大生产。”
“根据青城的气温,这种白对虾一年能产两季,今年初次养殖成功,除去各种成本,利润有十多万元,我们明年将增加养殖螃蟹等品种,同时将产品正规包装打造,拉长产业链,形成产销一条龙,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陶文清信心满满地表示。
农村创业故事案例篇3:
——新店镇祝套村村民杨建:百亩金银花“生金吐银”
提起金银花,很多人会想起它消炎清热、保胆利肝的药用功效,却很少有人想到去种植它,靠花生财。在双甸镇伯元村,新店镇祝套村村民杨建在这里租地115亩,种植金银花,每亩收入超万元,让土地“生金吐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通过种植金银花或在基地帮工获得不菲收益。
去年,杨建在山东、安徽等地了解到金银花种植和销售的渠道后,投入50万元,从伯元村流转土地,成立了金银花种植合作社,涉及全村26户村民。“流转土地让村民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现在流转户中五、六十岁以下的都外出打工,年龄稍大的有空来合作社来帮工,除草、整枝、采摘,每天也可以收入六、七十块钱。”村党支部书记张军说。7组村民葛家银今年72岁,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和两个孙女相依为命,他家原先承包的10亩地无力耕种,他将其中7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可获得流转费7000多元,保障了全家人的生活。在每天接送孙女上学之余,他到合作社帮着拔拔草,采摘金银花,也可以获到一笔收入。
在杨建的合作社金银花基地,大片的金花银在阳光下泛着绿光。记者看到,金银花树并不高,每棵上都结满了浅绿色的金银花,含苞欲放。杨建告诉记者,这些金银花是他们去年刚栽种的,现在的藤蔓已经很长了,从五月份起,首批的金银花就已经开始采摘。“金银花的采摘期达四个多月,可以采摘三至四期,每次采摘要及时,一旦花开了,就成次品了。”杨建一边熟练地给帮工们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金银花的花期短,未开的金银花,烘干后每公斤可卖到120元,而开花的了只能卖十几元,所以,每次采摘就是一次“歼灭战”,村里的老年人都集中来帮助采摘,每人每天可采十多斤。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采摘的需要,杨建购买了一台采摘机,效率是人工的五倍以上。为了能及时烘干采摘的金银花,杨建又投资购买了小型烘干机,周边一些零星种植的村民也将金银花送来烘干。
种植金银花不需要其他设施,不需要喷药,只要少量施肥、除草就行,生产成本低,每亩产量可达到100公斤,收入可观。树干长高后,还可以套种蚕豆等其他作物。“最重要的是,种植金银花效益是种植农作物的好几倍,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小麦价格不高,很多人都产生了种植特种经济作物的念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村里的老百姓也来种植金银花,让他们一起感受高效种植的喜悦。”杨建说,“对于一些想种植的农户,合作社负责给他们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并负责以保护价回收金银花,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目前,村里已经有10多户村民开始小规模种植金银花。
农村创业故事_农村创业故事案例相关文章:
1.农村人创业故事
2.80后农村创业故事
3.农村90后创业故事
4.80后草根农村创业故事-80后草根创业故事
5.农村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
农村创业故事,农村创业故事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