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
龙岗区是深圳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转型、四条底线、五大体系、六区一城”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转变作风,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量增质优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98.6亿元,增长12.1%,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8.7%,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4亿元,增长21.1%,增量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1亿元,增长1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72.2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8%。工业百强企业总产值3368.6亿元,增长1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3%,提高34.3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07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4.6%。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9.7%、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132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920件,位居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38.4%,位居全市第一。跻身全国区域孵化能力15强,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华为成为唯一入选“2014年全球创新机构百强”的大陆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引进超亿元项目118宗,投资总额278.3亿元,33宗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或投产。华为国际会展中心、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金信诺总部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
(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制定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创新驱动成为全区发展共识和经济转型的最重要牵引力。国际大学园建设成效初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开学,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落户龙岗,与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名校的合作有序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等优质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断汇集。深圳市欧美同学会落户龙岗,设立海外(硅谷)人才联络处。举办第三届人才活动节、硅谷经验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优才中国行”等招才引智活动。智慧城市与智能制造研讨会在龙岗召开,200余名“千人计划”专家齐聚一堂,20多名达成合作意向。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区政府顾问已达18人。新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人,其中“千人计划”专家6名、深圳“孔雀计划”人才12名、市级以上创新科研团队3个。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探索政企合作,在斯坦福大学举办“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建立“硅谷—龙岗创新创业直通车”,搭建龙岗与硅谷项目、技术、人才、资本、资讯互通平台。举办深圳首届创新生态圈大会、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200多家创新企业、1500多名创新人才参会。其中,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吸引了“春晖杯”全美赛区41强参会,是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留学创业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实现硅谷与龙岗实时互联,特斯拉、Google等国际知名企业高管做主旨发言。天安云谷构建“极创空间”,打造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孵化器;中海信科技园获批深圳首个民营国家级孵化器;启动微游汇等10个“创客空间”。
(三)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初步形成了东有宝龙新能源基地、南有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西有华为科技城、西北有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北有国际低碳城、中心有大运新城和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发展格局。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立招商引资产业空间资源库、项目库、存量企业信息库和工业园区信息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90.1亿元,增长20%。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各类金融要素不断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9%。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横岗眼镜挂牌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出口基地,获批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市第一个未来产业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动工,成功引进光启等项目。优质产业空间不断增加。全年淘汰低端企业618家,五年累计淘汰6712家,超额完成五年计划。通过旧工业区改造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演绎了龙岗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大运软件小镇、樟树布电机厂等“腾笼换鸟”,实现成功转型。出台《龙岗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引导企业自建、“工改工”项目配建产业用房。18个创新产业园投入运营,新增创新型产业用房40万平方米。14个“工改工”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全区累计建成高端载体710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领导挂点企业新增1500余家。推动艾比森等5家本土企业IPO上市或并购上市。在全市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设立5家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
(四)城区发展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产城融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高标准推动《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制订《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加速。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198个,其中在建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26.8亿元。大运新城按照街坊式整体开发模式,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及产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北理莫斯科大学完成选址,吉大昆士兰大学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分布式能源站等项目落户,太空科技南方中心和南方研究院正式挂牌;荣获中美权威机构联合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案例,成为全国低碳城镇建设试点和节能减排示范区。华为科技城全力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建设,天安云谷一期、信义旧工业区改造一期等项目顺利封顶,星河雅宝“深圳(龙岗)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挂牌,冲之大道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成功引进招商银行总行后台基地,山厦、大新南安置区完成用地规划许可审批,良安田安置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地铁10号线动工;坂澜大道、五和大道龙岗段等10条主干道建成通车,外环高速、坂银通道等11条干道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8条;优化公交线路28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2%。改造社区给水管网90公里,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新建变电站4座;建设中压燃气管道47.6公里,覆盖率达71.4%。编制《龙岗区智慧城区规划纲要(2014-2020年)》,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无线城市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光纤入户数64.1万户,建成4G基站4349个。市容环境全面提升。启动“美丽家园”行动,新建、改造社区公园24个,开工建设综合性公园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1平方米。梧桐山河、龙西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南约河综合整治基本完成,龙岗河生态修复列为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是全省河流治理类唯一项目。成功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16个,累计达60个。整治废气污染重点企业268家,淘汰公务黄标车547辆,PM2.5平均值下降1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在布吉街道开展“治乱、治脏、治堵”试点工作,大芬油画村、深圳东站等区域综合环境明显提升。
(五)民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事业倾斜,全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九大重点民生领域支出103.1亿元,同比增长23.5%。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新建、改建中小学6所,深圳中学龙岗小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等顺利开学;新增公办学位8580个,学位增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高考本科和省专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二,重点本科和省专上线率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国家验收。开展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万人、大专招生4200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区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与南方医院共建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名中医馆、国医大师工作室在中医院挂牌,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共建深港澳分院。全区开放床位达5392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建成并试运行,疾控中心实验楼顺利建成,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区耳鼻咽喉科医院获批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手外科医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双前臂及十指全部离断的再植手术;中医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建立全程诊疗一次付费机制;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等城市健康核心指标全市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门诊、出院、社康三项次均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流感、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三馆一城”开工建设;甘坑客家小镇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全区分会场增至11个,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开展“大芬十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龙岗年鉴》2014卷荣获全国年鉴编纂评比一等奖。举办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第2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及三大音乐节等高端赛事、文化活动40多场,开展区运动会、戏剧节等文体活动,吸引130多万人次参与。新建、改造小型便民文体项目110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9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扶持287名户籍居民自主创业,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1.5%,远低于全市3%的控制线。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09套,竣工3050套,2个在建项目荣获省双优工地奖,宝荷欣苑等5个安置小区产权登记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级基金会“南坑社区圆梦慈善基金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救济低保对象261户、640人,发放救济金317.8万元。完成对口帮扶、双到扶贫、援疆项目203个,投入1.2亿元。
(六)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向好
坚守底线,源头治理,社会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治安维稳形势平稳可控。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7%,“两抢”、“两盗”、“八类暴力”警情分别下降35.5%、19.6%、28.8%;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荣获“全国一级经侦大队”称号,城中村“科技围合”模式荣获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劳资纠纷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9.6%。城区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及消防隐患专项整治等行动,整治火灾隐患11499处、地面坍塌隐患85处、危险边坡77处,隐患排查治理绩效考核连续4个季度全市第一,火灾事故连续两年“零死亡”,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防震减灾示范城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查控违建力度不断增强。拆除违建面积24.2万平方米;国土资源部卫片违法建设用地图斑数、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5.6%、62.8%。开展历史遗留违建综合整治试点,完成补申报历史遗留违法建筑58栋,1126栋进入初审阶段。
(七)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紧紧围绕“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5+16+N”全方位多层次深化改革的蓬勃局面。法治化改革率先突破。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清单,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权责运行体系,梳理权责事项12934项;在全国率先实行定额化裁量标准,1987项行政处罚事项实现“零裁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优化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区行政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在全市率先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土地整备与房屋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统筹管理,完成土地整备408万平方米。横岗街道在全国率先探索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有效终止各类纠纷269宗,经验在全省推广。龙岗获评“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2014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市场化改革扎实有效。加速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确定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的社会组织98家,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布吉文体中心建设BTO模式走出新路,“民建公有、民营公助”政府资助学校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试点,设立社区发展基金,预计社区人均集体收入分配增长10%左右。各领域专项改革亮点纷呈。推进聘员综合管理改革,按照“减员、整合、增薪、提效”的思路,探索“以事定费”用人模式,成为全市聘员管理改革试点。建立民生实事常态化征集办理机制,举办6场民生实事公开遴选会和3场群众评议会,引导公众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遴选办理。南湾街道统筹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管理“龙城模式”在全市推广。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推出41项立行立改措施和44项长期整改措施;出台规范性文件33项、修订12项、废止28项,文山会海等四风问题整治成效明显。红花岭环境污染等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依法行政得到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建议83件、政协提案111件;3项人大重点建议、1项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接受票决,评价结果均为满意。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强化行政执法和效能监察,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始终对腐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追究失职渎职行为。全面开展人、财、物“三清”专项行动,摸清家底,统一纳入监管体系;强化财力资源统筹管理,政府采购节约资金9100多万元,“三公”经费总体下降42.9%。
去年,我区统计、后勤、侨务、台务、民族宗教、国防、双拥、档案、保密等部门,以及驻龙岗的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国安、邮政、电信、烟草、盐务、地质、新闻等单位,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和考验,我们积极争取高端资源的注入,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着眼长远,前瞻谋划,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龙岗区及坪山、大鹏新区全体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驻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的目标相比,与全区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龙岗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还不够快,引进的创新要素落地力度还不够,区域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产业西强东弱,城市西弱东强,产城融合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还不够,特别是高水平医疗、高质量教育、高效率交通等配套还不完善,不能满足群众更高的需求。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不到位,制约龙岗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凸显,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六是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社会矛盾呈多发高发态势,新常态下的法治、自治、共治体系还不健全,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执行力建设、廉政建设还有待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努力解决。
二、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今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工作落实年”,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改革和创新引领新常态,坚定不移地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主导战略,增强战略定力,切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破题,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市委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和市政府打造深圳质量、制定深圳标准的要求,围绕区委“123456”战略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目标,谋划好“十三五”发展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知识为本、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
抢抓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出台《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着力构建龙岗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打造深圳辐射粤东、粤北的东部创新中心。
加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等落地建设,跟踪推进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加快落户;在华为科技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宝龙新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布局若干与周边产业相关的特色学院。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深圳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深圳市中物工程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项目落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充分发挥华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优化华为周边创新生态环境,以硅谷为标杆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园,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出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建设工业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探索政策性股权投资方式,健全股权、债权、产权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覆盖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投基金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研发资助、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促进多层次的协同创新。突出校企联盟,引导院校科研团队与相关产业链的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使院校科研活动融入本地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合作联盟,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鼓励企业、行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硅谷—龙岗直通车”等平台作用,促进国内外创新技术、人才、资讯、资本的高效互通。发挥龙岗作为深莞惠经济圈几何中心的地利优势,探索加强与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等区域的协同创新,当好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向东发展的桥头堡。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出台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培育扶持政策,着力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等方面出台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推广龙岗天安数码打造创业大道的经验,全面提升创新产业园区的创业环境。完善政企联合机制,举办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国际创客周等活动,吸引各类创新团队和人才到龙岗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业、重视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质量引领,实现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可持续的稳定健康增长
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突出质量、标准、品牌共建,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法”,打造结构更优、内生动力更足、竞争力更强的龙岗经济升级版,打造深圳湾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腹地。
注重增量高端化。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重大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依托国际低碳城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引进和培育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产业体系;准确把握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消费新热点;以“龙岗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为主轴,重点打造龙岗中心城市级商业区及布吉、南湾、龙岗、横岗等区级商业中心。
加速存量优质化。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存量产业的价值含量和知识含量。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横岗眼镜时尚创意E城建设,全面提升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质量效益。以坂李大道开通和地铁10号线建设为契机,依托平湖及李朗片区重大物流产业项目,着力发展高端物流和跨境电商服务产业。加快社区经济转型,鼓励社区以土地、物业、资金入股优质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高端化、工业园区化、社区特色化发展。
推动产业载体规模化。分片区、分阶段推进工业区改造升级,通过拆除重建、综合整治等方式,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打造一批适应不同产业需求的专业园区,布局一批低成本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加快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吸纳优秀园区加入创新产业园区计划,提升创新型产业园区总体质量。成立专项基金,推动创新型产业用房回购试点建设运营;加快创投大厦、龙岗智慧家园等建设,全区新增创新产业用房80万平方米。
促进企业服务高效化。提升园区专业运营团队的服务能力,健全“市、区、街、园”四级联动的企业服务体系。明确企业问题反馈和解决的“标准动作”,打造“标准化”企业服务流程。创新企业服务方式,推动中国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力争园区挂牌运营;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动5家企业在新三板IPO上市或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放“企业服务卡”,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加强服务队伍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园区周边道路、公交、文娱等市政和生活配套设施,加大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三)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多元融合、复合共生的新城区
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路径,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山环水润、龙凤呈祥的城区形态。
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颁布《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实施《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启动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项目实施与规划衔接,将发展规划有效转化为具体项目;优化前期工作推进机制,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质量、效率。保障规划落地空间,统筹推进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推进重点区域及华为综合医院、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等重点项目土地整备,完成土地整备3平方公里;坚持连片统筹、产业为先,推进岗头工业区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新增供应用地面积73万平方米。
强力推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大运新城围绕深圳国际大学园建设,继续推进“1平方公里”用地清理及出让,加快街坊式整体开发,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项目一期工程、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推进吉大昆士兰大学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产学研基地、核心商务用地土地出让。国际低碳城加快推进启动区和拓展区建设,推动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筹备第三届低碳城论坛。华为科技城坚持城市更新、总部经济和市政建设并举,加快天安云谷招商工作,推动天安云谷二期开工建设,华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按期开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共建共赢”的运作模式,加快二、三期土地整备,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良安田安置区主体封顶。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强化与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功能互动,加大土地整备力度,推进启动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
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建设公交主导的交通导向型城区,优化调整公交接驳轨道站点的线网。加快地铁3号线东延段前期工作,力争地铁10号线建设全面启动。加快红棉路、坂李大道、沙荷路西段等续建进度,布坂联络道、内环北路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打通6条断头路。建成4座人行天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至93%。提升城市基本保障能力,推进23个污水支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40公里,改造社区供水管网240公里,完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一期项目,新建中压市政燃气管道12公里。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落实《龙岗区低碳发展策略研究》和近期行动计划,制定碳排放清单,推进重点低碳项目建设。制定山体公园保护规划,严格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深入实施“美丽家园”行动,新建绿道10公里,增设公共自行车服务驿站20个,新建社区公园10个,创建五星级公园1个,启动区儿童公园规划。推动深圳东部环保电厂规划建设,力争打造成依法治理、低碳环保、多方共赢的典范。完成红花岭低碳生态环境园公园化建设。以更高标准推进河流治理,还河于民,让人民群众享受亲水乐趣。加快梧桐山河、龙西河、四联河综合整治,推进布吉河、丁山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完成南坑水库等5个水库水土综合治理。总结推广布吉街道“治脏、治乱、治堵”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区域综合整治,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提高环卫保洁经费保障标准。持续推进城市公共文明提升工程,提高生态环境文明指数。
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移动办公、网上办事大厅、行政服务大厅等信息系统,建立集信息展示、指挥调度、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智慧城区运行平台,构建区域政务大数据与决策分析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惠民微信公众平台和APP平台,逐步扩大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的覆盖面,推进无线城市二期项目,无线局域网免费接入服务覆盖200个公共场所,提高4G网络覆盖率,实现智慧公共服务普惠化。出台园区信息化建设标准,打造一批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示范点。
(四)坚持发展为民,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按照“保基本、促高端”的思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开放式集聚优质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在九大重点民生领域安排支出115.8亿元,同比增长12.3%。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多元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公办学校正编教师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与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引进一批高端教育人才。推进布吉实验小学等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创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探索以办学体制、评价机制为重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好3所新开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5所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600个。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民办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满足高端教育需求。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质量规模双提升。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设,引进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团队,推进国际诊疗中心等项目,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加大对重点学科(实验室)、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通过结对共建、学科植入建设20个专科联盟。加快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区骨科医院新建工程,区中医院增开病床150张。在全市率先建成卫生区域信息化系统,实现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康中心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优化工作流程,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开展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社康中心设备标准化配置。做好急救、疾控工作,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加快发展文体旅游事业。引进NBA中国赛、高尔夫球欧巡赛等国际赛事,继续办好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三大音乐节等大型赛事和群众文体活动。争取市级文体设施落户龙岗,支持社区、园区“三小”文体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布吉文体中心,加快横岗、龙岗、坂田等街道文体中心前期工作,新建和改造200个文体活动场所,新增文体设施面积1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到0.89平方米。抢抓国家扶持旅游消费机遇,谋划、规划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推出绿色低碳游、民俗文化游、科技创新游、绿道骑行休闲游等特色线路,开展客家文化旅游体验季、客家风情节等活动。推进鹤湖新居、茂盛世居等客家民居分类保护、改造与利用试点,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大职业培训体系,促进300名户籍人员实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培育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布吉、横岗街道敬老院转型升级试点。加强对残疾人、孤儿的帮扶救助,扩大困难群众公益服务项目的覆盖面。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六连冠。继续抓好对口帮扶、双到扶贫和援疆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1200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00套。
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龙岗建设,突出科技强警,建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强化消防安全、“三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深入开展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加强地面坍塌、危险边坡等排查整治,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区公共安全评估。保持查控违建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量。全面推广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健全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
(五)坚持深化改革,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出有年度特色、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狠抓改革措施落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充分释放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巩固行政权责清单工作成果,推进“阳光清单”工程。优化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和监管清单,清理审批、服务和监管事项,深化区、街道、社区事权划分工作,重点厘清街道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加强清单的动态管理和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建设。优化快速推进、统筹联动、共建共享、督查考核等政府部门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常态化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政府运行效能。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强化已转出政府职能的跟踪评估,确保政府转移职能“接得住、落得实”。完善和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探索在更多领域和工作实行以事定费。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促进三级政务服务机构实现“五个规范”。
优化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发挥高等教育服务机构作用,推动深圳国际大学园和特色学院优化布局,形成“智核”效应。成立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促进各类创新技术高效便捷转化。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人才支撑”原则,大力推行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园区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加大高端企业和创新资源引进力度。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前海政策优势和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空间优势,打造前海后陆(平湖)拓展区。整合人才服务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融资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服务政策统筹联动,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英才集聚局面;积极引入并发挥创新平台、产学研资联盟、高校院所等高端人才汇集平台,加快国际化创新人才集聚。
深化投资、金融、国企等改革。出台PPP模式管理办法,成立区PPP事务中心,建立PPP项目库,通过特许经营、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鼓励企业利用未建的存量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建设教育、医疗、文体和养老等公共设施,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及服务对象合作共赢。积极引导区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发挥其在PPP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系创新,鼓励发展“众筹、众包”等新型投融资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深化区属国企改革,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投资控股、产业服务等平台,鼓励区投资管理公司等优势国企集团化发展,提升国企经营效益。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体制改革,整合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社区集体“三资”、物业租赁等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服务和“管办分离”。
推动社区转型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落实基层治理体系改革“1+7”文件,探索法治、自治、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机制,推进“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每个社区安排200万元资金,推进小区文体设施完善、社区公园绿化美化、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小区便民设施、公共设施维护提升和社区优质服务,实现由“政府配菜”向“居民点菜做菜”转变。鼓励开展社区转型发展规划,按照“片区统筹”思路,建立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查违工作的统筹联动机制,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依法合理分配和开发成本的合理分摊,实现居民、社区、市场、政府的利益平衡和多方共赢。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权改革、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及政企、社企分开,组织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管理建设,探索社区经济、城市、社会协同转型模式。
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推广“疏堵结合、合力督导”的城市管理机制,总结提炼流动摊档疏导示范点经验做法,在全区有序推开,实现城市管理难点向管理亮点转变。总结提升南湾街道历史遗留违建集中区域综合整治经验,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逐步推广实施。推进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深入开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完善涉法涉诉问题解决机制,建立化解基层矛盾的“龙岗模式”。打造劳资隐患信息预警平台,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建设,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购买和谐劳动关系社工项目,发挥企业、法官、律师、志愿者等多主体在劳资纠纷调解中的作用。
(六)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打造一流法治政府
围绕打造“法治之区”目标,着力构建依法决策、依法履职、依法监督的全链条依法行政体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一流法治政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制度,强化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推动决策流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法律顾问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完善规范性文件发布前统一审查、实施后动态清理的机制,坚持立、改、废并举,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的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适应法治政府建设新要求,强化依法办事、狠抓落实及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政府部门职权行使边界,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管理。健全行政裁量权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改造升级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审批、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务信息公开。
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坚决执行区人大的决议决定,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新《预算法》,推动建立现代财政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龙岗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正蓄势待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并带领全区人民,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新起点上开创龙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下一页更多关于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
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