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多肉植物怎么养 多肉植物的生理特点
对于植物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多肉植物养殖之计则是春秋两季,那有什么养殖的技巧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秋天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秋天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
由于国内南方和北方跨度较大,从温度上判断秋天是否来临,温度计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同时还需要每天关注天气预报。
九月底,夏末时死死的盯着温度计,白天下滑到30度以下,而夜间在20-25度之间徘徊的话。恭喜!秋天来啦!
秋天的工作非常多:翻盆、叶插、扦插、适当的调整肉肉们的位置等等。翻盆主要是针对生长1年以上的肉肉,还有那些种上半年状态不见好转半死不活的。
只要温度降下来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检查每一盆肉肉了,当然,生长非常健壮的就不用再动她啦。
翻盆前需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土壤,可能会遇到土壤中有虫子的现象(根粉蚧壳虫)那就需要换土了。
这种虫子比普通介壳虫难发现,很难根除,只能做好长期作战准备了。对肉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肉肉生长不正常,叶片长期不饱满,生长缓慢,越长越瘦弱等。可以通过定期使用药物来控制虫子的数量,减少它们对肉肉的伤害。
对于状态一直不好的肉肉,到了秋天就可以拔出来检查了,很有可能是根系没生长好。有的会出现缓慢腐烂的现象,还有带杆子的会出现枝干枯死情况,这个可以通过叶片判断出来。
叶片褶皱,颜色红得特别快就说明根部出毛病啦,这时候需要重新清理修剪根部。然后放置在散光通风处,让伤口自然愈合,伤口朝上晾一天即可。
也可以让阳光晒到伤口,不过时间不要太长,2-3小时就足够了,紫外线消毒效果也很不错的。晾一天后直接下土扦插就可以了,种上后放置在散光通风处,2天后少量浇水。
最后就耐心的等上1-2个星期吧!秋天肉肉生根是非常快的,除了气候因素外,土壤也很重要。叶插、扦插就不用再介绍啦~ 春秋两季都是肉肉繁殖的最佳季节~
当然,冬季北方地区有暖气,室内20度以上也可以叶插,出苗也超快的。温度20-25度左右是叶插最合适的温度,会大大提高成功率!
扦插主要就是生根,按照上面方法即可,直接种入土中生根最佳;使用玻璃瓶生根的方式感觉不如直接插入土中生根快。而且由于周围环境气候变化也很容易引起伤口腐烂、化水,所以不太推荐!
秋天感觉是最忙的时候,需要对目前家里的肉肉们重新调整位置。养了一段时间后多少都会对自家肉肉的习性有一些了解了,日照、水份、通风等。
这时就可以将最喜欢日照或者最容易徒长的肉肉,摆在窗台阳光直射时间最长的地方。
如果室外空间足够,就可以大批量的搬到户外去变色啦~ 秋天绝对是肉肉们上色的最佳时机。不过也要注意,状态不好叶片褶皱根系不好的肉肉就不要折磨她们啦!老实的放在室内慢慢缓状态吧!
放到户外的肉肉们也不能马虎,遇到日照特别强烈的时候还是需要遮阴的,秋老虎可一点不能小瞧,一天之内大面积晒伤也是很容易的。
还需要注意浇水问题,由于肉肉们刚从地狱般的夏季熬过来,第一次浇水后不要急于频繁浇水。
浇水间隔时间要慢慢缩短,比如一次浇水后10天再浇水,一个月后再一周一次,然后3-5天一次。当然,浇水也要根据天气情况、花盆材质、肉肉状态而定,反正我就是这么干的啦。
秋末时也要注意将户外的肉肉们及时搬进室内,避免被冻坏。户外夜间10度以下就需要注意了,如果风特别大,在降到5度前就一定要搬进室内了,刀风是非常可怕的,一夜之间就可以破坏掉各种2-3年的老桩肉肉,冻伤后会慢慢化水死去。
而没有风或者肉肉们放在户外背风的地方就要好很多,温度降至5度左右再搬进室内就可以啦,甚至有的品种,比如景天属佛甲草、垂盆草一类的,户外过冬无压力哟。
南方地区部分品种0度左右也没关系的,甚至还能冻得很漂亮。。多肉秋冬季大部分是关着窗户的,通风一般都不会太好,但只要日照时间充足,依旧可以改善肉肉状态。
所以也不一定为了追求色彩而虐肉,条件满足了自己就会艳丽起来滴。
多肉植物的生理特点
植物粘液
很多种类体内有白色乳汁或无色的粘液,这是一种多糖物质。有的专家指出,它们的细胞内特别含有大量的五碳糖,提高了细胞液浓度,增强了抗旱抗逆性。同时这种粘液和乳汁在植物受伤时可使伤口迅速结膜,既防止了体内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栽培中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一些截面积很大的球形、柱形种切顶扦插。
植物蒸腾
它们的形态和表皮的一些结构使它们的蒸腾量大大减少。它们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气孔数远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角质层扩散阻力很大,因此,这类植物失水明显地比其他植物少。资料表明,一株玉米一天失水3~4升,而一株树木状的大仙人掌一天只失水25毫升。仙人掌科的最小品种松露玉是气孔最少的植物,可以在干旱季节形成一种近乎死亡的状态,各种生理活动近乎停滞。
代谢方式
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间开放吸收CO₂,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₂吸收越多。吸收的CO₂通过羧化形成苹果酸存于大液泡内,白天苹果酸脱羧放出CO₂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羧越快。栽培上利用这个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温室的昼夜温差,在晚上提高室内CO₂浓度等,可使这类植物加快生长。
夜间,大气中CO₂自气孔进入细胞质中,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催化,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还原为苹果酸,贮于液泡中,其浓度每升可达100毫摩尔。苹果酸从细胞质通过液泡膜进入液泡是主动过程,而从液泡回到细胞质中则是被动过程。在日间,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出来后,
经脱羧作用形成CO₂和C₃化合物(见四碳植物)。有两种脱羧酶可催化这个反应。有些植物中NADP(辅酶Ⅱ)~或NAD(辅酶Ⅰ)~苹果酸酶催化氧化脱羧,形成CO₂和丙酮酸,另一些植物中PEP羧激酶催化形成草酰乙酸,并脱羧产生CO₂及PEP。CO₂产生后,通过光合碳循环重新被固定,最终形成淀粉等糖类。在弱光下,尤其是气温高时,有一部分CO₂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去。
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羧化反应形成苹果酸存于植物细胞内的大液泡中,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二氧化碳吸收越多。到了白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再把夜间储于细胞大液泡里的酸性物质(主要是苹果酸,但也有天门冬氨酸)作脱羧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羧越快。
由于夜间温度比较低所以通过气孔丢失的水分要比白天少得多,对于植物来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因为气孔只在夜间开放以摄取二氧化碳。由于这种方式是在景天科植物上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在栽培技术上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如: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温室的昼夜温差,并且在晚上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等,可促使这类植物加快生长。
渗透压
多肉植物的渗透压不高,一般在405.3~2026.5千帕(4~20大气压)之间,而超过1215.9千帕(12大气压)的只有仙人掌屑植物。这个数字远比在沙漠中存在的其他沙生植物低。因此在一些可溶性盐类很多的沙漠地区没有仙人掌类植物存在。这一点在栽培上很重要,施肥时决不能一次加入浓度很高的无机化肥,培养土中也不能混有过多的盐类物质,否则根部水分向外渗透而造成植株萎蔫。
秋天多肉植物怎么养 多肉植物的生理特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