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7-06-07 14:01

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好好复习,祝你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右图说明当时北京人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 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3.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 B.精卫填海 C.大禹治水 D.牧野之战

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 B.夏朝灭亡 C.商朝灭亡 D.西周建立

5.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8.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小篆

9.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由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0. 对右图解释错误的是

A.是一组青铜头盔

B.是战国时期的编钟

C.是一种乐器

D.能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中央集权制

12.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的郡县长官

A.由丞相任免 B. 可以世袭 C. 由皇帝任免 D.民众推选

1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第。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材料体现的汉武帝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统一“度量衡”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右图是汉代“司隶校尉”印文拓片。汉代这一官职的职责是

A.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

B.掌管国家军事

C.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D.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15.《舌尖上的中国》解释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应该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16. 河南省安阳市举办文化节时打出了这样的横幅:“借来医圣千秋名,添得药都万般彩。”你知道该地举办的文化节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A.华佗B.王羲之 C.司马迁 D.张仲景

17.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18.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经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 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

19. 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20.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3分)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朝代更迭示意图。

回答:A B C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商路

(1)请指出上图这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的名称。为开通这条通道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是哪位?(2分)

(2)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 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条商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3分)

23.(10分)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材料一中的改革有何作用?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2)材料二中“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这得益于那一次改革?(2分)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

(4)据材料三,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二、三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5)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2分)

24.(10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幸福,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田地)荒,谷不殖(生长)。 ——《盐铁论•水旱》

(1)请选择:材料一中空格处所指应该是 (填字母)。(1分)

材料二 法家在确立个体农民土地财产私有制的基础上,以赏罚作为督劝人们生产的手段,……达到富国的目的。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为达“富国”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三 汉末到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或走或死。各种胡人填补了汉人地区减少的人口,同时也因为他们更多的汉人流亡南方。 ——许倬云 《万古江河》

(3)根据材料三,汉末起人口流亡南方的原因是什么?(1分)给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A B D D B C A D C A C B D C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3分)

A西周;B战国;C三国(魏、蜀、吴)。(3分)

22.(7分)

(1)名称:丝绸之路;人物:张骞。(2分)

(2)机构:西域都护;意义:是今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2分)

(3)地位: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时间:西汉;人物:蔡伦。(3分)

23.(10分)

(1)作用: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标志:葵丘会盟。(2分)

(2)年代:公元前221年;改革:商鞅变法。(2分)

(3)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4)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都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5)品质: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改革必胜的信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等。(2分)(写出其中1点即可。有其它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要体现进取、创新、责任感、毅力、信念、信心、奉献、牺牲等体现优秀品质的关键词)

24.(1)C(铁器或铁农具)(2分)

(2)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2分,每点1分。)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1分);

影响: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2分,每点1分。)。

(4)因素:生产工具、经济政策、劳动力和技术、社会环境(每点2分,写对任意2点即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说明:非选择题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