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设计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3-13 19:46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讲求效益、工期,忽视了人本质的需求。由此我回归传统,希冀从先辈的文化传统和造物理念中探寻最原始,最纯真的生活设计理念,为现代设计进行思想定位。

【关键词】个性泯灭;社会问题;责任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状况

一 城市区域特色的消失

现代主义建筑如藤蔓一样在世界各个地方无限制的蔓延,抵达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建筑是如此地相像,只是换了个地方摆放而已。

城市建设在走向统一化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城市特色的消失。两个对比明显的例子—中国北京与法国巴黎。1949年建国阅兵前夕进行城市规划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以梁思成为代表,老北京城保留原貌不变,将新的行政中心往西移建新城。这与巴黎现在的格局很像。在巴黎浑然统一的街区中漫步,你不会感到现代城市中繁忙急促的紧迫情绪。最重要的是,保留老城也就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留,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研究价值,在民族思想文化上是一种根基的延续,它展现的是一个民族对传统的自信,同时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节约。二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以故宫为轴心,城市建设以此为原点向四周辐射展开。结果是北京城除了几个重要的王府,有代表意义的四合院保留之外,其余都被粗暴的拆除了。现在故宫也不是原来的故宫,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以及美丽的千步廊永远不会再看到了。这种决策也导致了现在的北京面临着巨大的城市压力。

二 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

经济无限制发展,各个方面缺乏长远定位和有效管理,公民责任意识不足。原因与结果从来都是在社会发展中互为因果,推动着我们走到现在的局面。如在大家都买不起房时,房价还在一路飙升,房子还在我们身边一栋一栋建起。中国的高端设计、品质设计是为少数人的设计。中国广大农村的房子没有设计可言,中国的商场给平民的产品是普通简单的泛产品。

由此引发的另一个思考是,虽然少数人在享有着社会高水准的物质资产和设计,结果却是所有人在平等地承担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若资源真的消耗到屈指可数的地步,真正受苦的还是处于社会金字塔低端的人们,而且是绝大多数人。

三 中国的设计

中国的现代设计从来都不是优质的代名词,从中国设计折射的问题上就可见一斑,例如重复建设、过度包装、产品周期短等,我将它的原因归结为两个:

其一是中国儒家文化两个原则,即礼文化和顺从思想的影响,我们注重礼尚往来,而不是实在的东西,如生活中的面子工程,结果华而不实,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放到设计上,设计师的责任感会屈服于官方,屈服于中国社会的现状,屈服于客户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集体潜意识。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心理问题,精神信仰危机如影随行。设计又忽视了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关照,担当起拯救社会的责任。没有把人或者人类这个物种的存亡作为最高标准,给人们尊严,给人们未来。

寻取中国古代设计本源精华

先人的文化传统有“成教化,助人伦”的豁达,与现代人急功近利,躁动不安心态是截然不同的。反映到设计上,也就有了精神层面上的分野。

古人和现代人都追求环保,古人做的却比我们要优雅,成本也要比现在的设计低廉。最典型的代表如汉长信宫灯,在具备环保节能的同时,集优美、庄重、人性于一体。我们目前的设计只重功能、忽视人内心的精神需求、忽视产品的文化延伸、精神境界浮躁、功利,都是对设计文化的代表即产品品质的轻视。无怪乎世界只对中国古代文化给与很高的评价与学习。例如美国电影占据我国极大的电影市场份额,而且他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创造出诸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也是设计,它延伸出来的角色设定、玩具设计等可以扩展到各个领域。中国古代文化和设计折射的思想能够启示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不学为己用,结果不是我们设计的作品怎样,而是作为一个人类种族文化代表及定位的消失。当我们自身的文化特色不复存在,并依附于其他文化而生存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被其他种族先进文化同化的时候。

结语

我们进行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一个物,设计一件产品,而更多的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一种文化。我们应该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进行了解,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和优秀造物进行研究,从这些文化发展的脉络中寻求一种启示,从而对人类发展有一个宏观的透视。这样,我们在做设计时就多了一种心平气和,就多了对人类前景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国设计艺术史》傅克辉著

[2]《设计艺术概论》余强著

[3]《梁思成谈建筑》梁思成著

中国古代设计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启示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