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经典范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10:55

随着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越来越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治理机制,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而广泛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部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一、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审计发现能否查深查透,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密切相关,专业素质高、敏感性强的审计人员,查证能力一般都很强,他们善于从一些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简单问题中查找、挖掘出深层次问题;相反,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不高的审计人员,往往会错过发现问题的机会,不仅审计风险增大,审计项目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项目组长、主审人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也很关键,组长、主审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高,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强,就能从审计发现描述中找出关键点,指导审计人员查深、查透相关问题;就能对审计发现进行归集和提炼,深入挖掘审计信息,发现审计亮点,实现审计成果的价值最大化。

(二)项目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项目质量关键

一个项目能否按计划和审计目标高质量完成,与项目的组织是否得当密切相关。项目组织得好,事半功倍,项目组织不好,就难以完成预定目标。如审前准备是否充分、审计方案是否确实可行、审计资源配置是否与项目工作量相匹配,项目进度的控制是否严密,组织方式是否体现项目特点、信息沟通是否充分、项目组织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控制等,都是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质量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是质量控制的前提。要提高和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标准,目前,对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是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但该准则没有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少商业银行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了本单位、行业的内部审计准则,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不够健全和完善。对审计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每个阶段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够清晰具体;审计项目中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系统信息录入、审计人员的职责等有关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也没有具体和明确的指引、要求。

(四)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项目中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制约审计项目质量

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的不断创新,通过开发和运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编制和运行审计模型,分析审计模型疑点等,大大提高了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使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成为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凡审计项目中能发现案件线索或重大违规事项的,大部分是借助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实现的。因此,审计人员能否熟练使用非现场审计手段和方法为审计项目服务显得尤其重要。但,笔者认为,有几个因素制约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审计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一是客观上,审计人员的业务特长,决定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可能做到既能熟悉业务又能编制模型,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不会编模型,难以及时将审计思路转化成有效的模型,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的广泛应用。二是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咨询类审计项目中应用较少,如何在该领域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编制的大部分审计模型属于个人的成果,在投入项目使用前,未经集体研究和反复测试,造成有的模型疑点量过多,分析工作量过大,且疑点命中率不高;四是一些业务量大的机构,因硬件问题,审计人员缺少环境,限制使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的人数,审计人员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广泛程度受到限制。

(五)审计项目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和完善,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首先,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审计项目的考评机制中,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依据和标准不够清晰的情况,再加上定量考评指标比较难设定,对项目质量和项目人员的考评更多是定性考评为主,难免带有主观判断的色彩,且考评内容也未能覆盖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考评机制中,尚未形成针对审计项目设置的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即使有也不够完善;此外,项目考评机制缺乏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对策

(一)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查证能力和职业敏感性

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班,使审计人员有机会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培训可以采用多层次多方式,如可以对经常担任主审的业务骨干开展主审人培训班、对一般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技巧培训班;对较熟悉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的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应用提升班,对非现场审计技术不熟悉的审计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基础应用班;还可以举办沟通技巧培训班、新制度、新文件培训班、优秀审计方案、优秀审计报告点评交流会等,通过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特色化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笔者认为,要提升审计项目质量,首先是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根据项目的类型、审计范围、审计内容、样本数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区别配置人员和安排项目时间,不能简单地按照项目的性质分为专项、全面、离任等“一刀切”的安排人员和时间;其次是做好项目规划。在审前准备、现场查证、审计报告等审计项目的三个阶段做好规划和组织管理,把好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效果、审计方法与工具合理有效运用五项关键内容的质量关。第三是加强项目督导。成立项目督导组,督导组应全过程参与审计项目,关注审计进度、审计方案的执行和审计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传导和交流信息,指导审计组有效率开展现场查证,帮助审计组解决实际困难。第四是把好审计发现的复核关。实行审计底稿三级审核制度,即审计底稿由小组长、主审、审计组长三级审核,审计组最后集体讨论确定,确保审计底稿事实清楚、描述清晰、定性准确。第五是充分讨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一定要经过审计组成员、核心小组成员和报告审议小组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确保审计报告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既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职业规范严格遵守、方法工具合理有效运用、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目标地实现。

(三)加强审计模型的研究和梳理,建立审计系统各层级的模型库和疑点库

实践证明,重大审计发现中,主要是依靠非现场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型疑点来发现的,因此,重视审计模型的研究,通过梳理以前审计项目的模型,找出命中率比较高的模型进行研究、论证、测试后,建立审计模型库和疑点库,对提高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很有必要。模型库的建立可以采用各商业银行总行--下属审计机构的分级建库方式,即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模型库,对命中率高、比较成熟的模型,由各审计机构推荐上报总行,总行组织人员研究、验证、测试后,编入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根据各项目组、审计人员的推荐,组织本机构人员,进行研究、论证后,编入本机构模型库。每年组织人员对模型进行维护更新,既可以减少重复建模和研究成本,又可以提高非现场审计技术的应用效率。疑点库可以直接由各审计机构建立,各审计机构组织人员,定期运行模型,进行初步分析后按业务单元或业务种类建立疑点库,疑点库的疑点供陆续开展的审计项目使用。

(四)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全程控制审计项目质量

首先,明确审计项目的实施流程,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清晰展现整个项目的流程以及相关的阶段、环节;其次,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要做的工作,各阶段、各环节要做的具体工作要求等;第三,制定审计项目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评价体系,以评价项目是否按规定的标准执行。可以采用由独立于项目以外的项目督导组或其他评价小组对审计项目进行事中、事后评价。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才能客观评价审计项目优劣,才能使审计人员逐步克服以往习惯和定式制约,从思想上接受并认可,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从而全面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五)建立和完善项目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建立标准明确、操作性强的审计项目考评机制,尽可能以量化指标考评为主,减少主观判断。同时,在考评内容的设计上,力求使考评内容覆盖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实现奖励方式多样化,如针对审计项目,设置一些不同的专项奖项,如优秀审计报告、优秀审计方案、十大审计发现、优秀主审、优秀审计人员、优秀项目组等,这些奖项,可以在不同年度按工作导向设置执行,同时,制定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将专项奖励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在奖励的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晰责任追究标准,奖罚兼施,才能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内部审计论文范文二: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途径研究

1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能

不参与公司经营的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财富增值。因此,新环境下管理层的受托责任表现为:最大化股东财富,即最大化企业价值。因此,管理层的目标以及其运用的内部审计的目标都朝向增加企业价值。新环境下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内涵。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概念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环境需要和理论定义都可以看到,新形势下内部审计都将以增加企业价值、改善经营成果为其活动宗旨和目标,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与组织其他部门相对独立的部门,将通过其专门的、系统性方法为组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经营活动等提供保证,同时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培训、业务流程审核、标杆管理以及绩效测评设计为组织提供咨询服务,从而促进生产销售产品、服务,节约资源、减少损失,关注市场、应对外部挑战,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

2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途径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观念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内部审计如何增加组织价值,其途径的明确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内审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有助于帮助组织更好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从而更好的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1)通过参与组织风险管理过程,识别和评价组织风险程度,为风险分散战略提供建议。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价和识别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为企业增加价值。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组织的人事、生产、销售等运作流程进行熟悉,识别各个部分的风险;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整个组织面临的风险及各个部门由于搭便车以及道德问题等给组织带来的风险进行综合权衡。然后将上述风险对经营成果及财务数据的影响提交给管理层,以帮助管理层改进经营效果和效率。

(2)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加强组织内部的自我良性循环,防范风险的发生。内部审计在参与组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业务流程关键风险控制点予以梳理,然后对既存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客观独立的帮助管理层设计更好的内部控制关键点,依次减少风险的发生。

(3)通过识别治理程序的漏洞,帮助完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界定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的制度框架,涉及董事会、股东会及监事会职责的确定。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组织治理程序表现在:

(1)评价组织的治理环境。组织管理层的道德诚信以及经营风格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增加企业价值的一个部门,对组织治理环境予以评价,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组织面临的风险,优化组织结构。

(2)评价组织的治理过程。治理过程是组织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组织运行具体掌控过程,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评价舞弊控制和管理层沟通过程,评价治理业绩的计量,评价战略规划等重大投资决定的治理活动可以达到优化治理过程的目的。

(3)评价治理程序。治理程序关系到治理过程的效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治理层治理过程中的程序予以评价,可以优化治理效率,提高治理效果。

(4)参与组织其他活动,增加组织价值。现代市场经济,内部审计不再是一个监督部门,而是与其他部门、与管理层一起为最大化组织目标而努力。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全方位的参与组织的其他活动,如人事考核的制定、战略目标的实施等,为组织各方面各环节的业务提供咨询、评价和保证。

(5)通过部分内部审计业务的外包,更客观的提供评价和保证活动。内部审计的外延应当拓宽,活动的实施主体仍然是组织,目标仍然是增加组织价值,但是活动的具体执行人可以是外部第三方咨询机构,这样可以更客观的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可见,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途径,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查错防弊阶段,正在向企业的各个领域突破。其所有活动都面向为管理层作出更好的决策服务,其终极目标围绕的是增加组织价值。

内部审计论文经典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内部审计论文

2.内部审计论文参考

3.关于内部审计的论文

4.会计内部审计论文

5.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6.审计论文的参考范文

内部审计论文经典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