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发布时间:2017-01-12 14:46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呼吸衰竭方面的急救护理,供大家参考。

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

(1)做好基础护理,重视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预防医源性感染;(2)为了便于抢救,应住单间,并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度与湿度适宜。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如呼吸器、吸引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剂等;(3)保证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4)禁用或慎用镇静剂,以防抑制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稀释痰液;(2)刺激咳嗽;(3)辅助排痰;(4)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静脉输入氨茶碱,扩张小支气管,使呼吸道通气增加,应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可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

3: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及观察

应用可拉明注意剂量不可过大,出现多汗、呕吐、面潮红、面肌抽搐、烦躁不安要减少用量,减慢速度。洛贝林过量时可致心动过速,呼吸麻痹、血压下降等。氨茶碱剂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若有条件可以抽血监测药物浓度。静脉滴入时宜缓慢,以防心律紊乱。

4:给氧

(1)Ⅰ型呼吸衰竭无二氧化碳潴留,中枢对二氧化碳有正常的反应性,根据缺氧的轻、中、重度程度,可分别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吸氧,即1~5L/min;(2)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低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靠缺氧来刺激,只能采取控制性给氧,即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3)急性呼吸衰竭,如呼吸心跳骤停、电击、溺水、中毒后呼吸抑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给予50%以上高浓度氧或行高压氧治疗。

5: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固定要牢固,松紧适宜,防止脱落或扭曲。(2)保持气管切开伤口处清洁,每日更换敷料1~2次。(3)充气气囊每4h放气一次,以防止气囊长期压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或坏死。为防止气囊以上部位分泌物流入下气道,加重感染,气囊放气之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4)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每根吸痰管只用一次,用毕煮沸消毒。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避免黏膜损伤,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加重缺氧。痰液粘稠时,吸痰前先注入生理盐水3~5ml,以稀释痰液。吸痰后可滴入抗生素以防止感染。(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的湿化作用丧失,吸入气体必须加温湿化,可采用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措施,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6:监测血气分析与电解质

及时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

7:防止误吸

神志清醒的病人在进食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减少食物呛入气管的机会。如有吞咽障碍或昏迷病人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净口咽部位的分泌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通畅气道;合理氧疗;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合并症的防治;营养支持。

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功能、代谢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低氧血症。2、高碳酸血症。3、酸碱平衡紊乱

预防呼吸衰竭发生的措施有哪些?

减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排除积痰,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氨基酸、血浆、白蛋白。

坚持每天做适当的体操运动,增强呼吸的功能。

必要时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锻炼膈肌从而增强膈肌的活动功能。

呼吸衰竭患者的体征有哪些?

呼吸衰竭患者可有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盘水肿等。

呼吸衰竭患者应怎样清除积痰?

清除积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1、对清醒患者鼓励并指导其用力咳嗽排痰;2、对咳痰无力患者定时给与雾化吸入治疗后拍背,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使痰易于排出;3、对无力咳嗽或昏迷患者,可用吸引器协助吸痰,吸痰动作须轻柔,负压不宜过大,并密切观察痰液的性状及患者的什么体征。

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