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会议讲话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的社会基层组织,它具有久远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宗族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宗族会议讲话(一):
尊敬的各位与会宗亲:大家好!你们辛苦了!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安徽、池州、九华山的宗亲,名叫汪长富,统宗九十二世。是爽公派大畈支下、是61世惟瞻公、71世秋一公的后裔。我是地地道道的一介草根、并且是认真严谨和非常执着的汪氏谱迷。十多年来,我对汪氏宗谱和相关史料的收集、研究、考证、整理和对接,作了很多艰辛的努力和无私的付出,也获得了不少大家公认的成果。所以,我也就越发热情涨、兴趣浓厚、任劳任怨、乐在其中。
受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驻会领导9月12日会议决定的委派、并受秘书长汪怡民的委托,在此我谨代表黄山汪华文化研究会即中华汪氏联谊总会,同时我也代表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管理委员会,向滇黔川渝汪氏宗族理会扩大会议的顺利而隆唐地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福!向汪诗明等为筹备这次会议付出艰辛的诸位宗亲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先代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宣读总会致滇黔川渝汪氏宗族理会本次扩大会议的贺信(接《贺信》)。
接下来,我代表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管理委员会和我本人,向大会作以下发言,我的发言主要有两项内容:
一、汪氏渊源与郡望考略
(一)颍川侯:黄帝第五十九代、周文王第十六代孙,鲁成公黑肱之次子,鲁襄公姬午之胞弟,姓姬名汪字象文。周简王十三年、鲁成公十八年戊子、公元前573年生,姬汪诞生时双手握拳三日乃开,伸展后两掌有纹,左似水右似王合而曰汪,遂以为名。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因功受襄公封为上大夫、食采颍川,故称颍川汪侯。配王氏,生子一曰挺。汪侯与夫人卒葬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坐北朝南。
(二)颍川记:颍川因以颍水得名,秦置颍川郡的前身,辖境主以颍河流域,辐射约今河南禹州、太康、许昌、长葛、登封、尉氏、平顶山、叶县等,治阳翟,隋唐后改治许昌。颍川城原名阳翟、后名禹州、中称禹县、今复称禹州,是夏朝的千年古都。深入研读元代松寿公的颍川论,并经诸多史料考证:老谱中乱用之词川、颖川皆应为颍川,颍川属今河南,而非今山东。
(三)肇姓祖:名诵,字元通,号志道,挺公长子,史属东周~春秋~鲁国。生于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辛未、公元前530年,周敬王二十年辛丑、公元前500年仕周为都司马,封邑城平阳。配河间柳氏,生子三曰钺、铨、。诵公与夫人卒葬平阳鄯乡武丘,即战卒于郎的春秋童子。诵公本姓姬,依照王公贵族之法规,公子公孙三代后不可延续贵族之姓,别姓有多种途径,可封赐、可采邑、亦可自选报准。恰逢诵公因夹谷会盟、备战有功而获命氏特权,再又因觉祖名由来神祥而引以姓汪,故奉颍川侯为汪氏鼻祖,诵公实是别姓祖而称三世祖。
(四)平阳郡:本汪氏在唐朝前期盛于新安江流域,谓之“郡望新安”;唐开元初期盛于黄河西域,被敕封为“河西汪氏”。宋帝诏编全国经典百家姓,凡姓皆标郡望,新安与河西两地显然不能代表汪氏全体。于事,我汪氏宋代先贤们议定:汪氏郡望应总为平阳,平阳郡即始此也。都司马──军内部门统领或都城首领。城平阳──后曰东平阳,即今山东新泰市。古有十七地谓之平阳,久考确认:公之采邑即汪氏郡望为鲁之城平阳,而非晋之都平阳,亦非鲁之南平阳和西平阳。理由有三:其一,在当时唯有城平阳已名之而属鲁国,且鲁曾尝试建都如此;其二,诵公实为汪氏别姓始祖,而此前几乎没有分脉,以诵公封地为郡望可一统盖之;其三,汪氏出自鲁国公室,泰山是为鲁邦之望,则平阳可作汪氏之望,宜也。
(五)江南祖:自春秋汪氏得姓至东汉北迁江南,历三十余代、七百四十多年,一至三十世先祖们大多仕居于今豫中北东西、鲁西中南、陕东中西南、陇东中西南,少数仕居于晋南、冀南、皖北和苏北。三十一世祖文和公字君睦,汉灵帝建宁三年即公元170年生,献帝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因破黄巾军乱授龙骧将军。献帝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中原大乱,为追剿黄巾军从禹州南迁至会稽,受孙策表授为会稽令,遂居浙江会稽,是为江南始祖。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孙权遣部平黟、歙二县,与始新、新定、黎阳、休阳六县立新都郡,又举家迁居歙县。
(六)越国公:自东汉南迁至隋末,历四百一十多年、亦历十三代,三十一至四十三世由歙县向新安江流域发展,大多仕居于浙西中、皖南东,少数仕居于浙北、苏南、皖中、赣东。四十世祖叔举公始居绩溪登源,从此出现了一个彪炳史册的显赫大家族,最为显要的当数四十四世祖汪华。华公(586―549)原名世华、字英发、又字国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名为华。自幼聪慧颖异、酷爱攻书习武,受世家文墨德教的熏陶、得陈名将宝欢授以兵法,又拜多位名家高人指导,成就文韬武略、集大智大勇大德大义大武大谋于一身,誓为郡民立天下。二十岁起逐为歙州副将、主将、刺史,三十三岁起逐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带甲十万、统领六州。时至中原大乱、地方割据兴起,为保六州安居乐业,适期定都歙州、立吴国称吴王。
唐王建国初年亦显德政和强盛,传受隋帝禅让当为正统,为六州兔遭生灵涂炭、亦为中华大地一统江山,决意奉籍归唐。唐高祖欣纳并嘉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任歙州刺史、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四十三岁时任左卫白渠府统军、居京师,五十八岁时授忠武将军、任右卫积福府折卫都尉,六十岁时特授九宫留守、执掌禁军、辅佐朝政。贞观二十三年三月病卒长安,永徽三年十月敕葬于歙县城北云岚山。华公一生:功德无量、忠勇盖世,热心安民、衷心护国,郡民讴歌、大朝嘉誉,唐宋元明清历朝大帝追封十数次,有公侯王帝等各种封号,鼎礼奉拜一千三百余年。他是汪氏圣祖、是名镇江南的义军统帅、是德惠民心的安邦君王、是靖民护国的历史功臣、是古徽州人文始祖。华公配五妻、共生有九子,个个声名显赫、各分支派,今中华汪氏,绝大多数均属华公后裔。
二、本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十九年前,在汪义富、汪诗明等老一辈的努力下,大西南地区就成立了滇黔川汪氏宗族理会。九年前,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由汪诗明等人的艰辛努力,踏访古徽州及周边很多地方,查访到乾隆版汪氏通宗世谱等多种徽州汪氏老谱。在此基础上,理会又收集了数十支迁居大西南汪氏宗支的族谱资料,经考订、整理,于2004年编修成了首部《滇黔川汪氏通宗世谱》,这是大西南区域的汪氏通谱,为全国汪氏寻祖归宗、收族通谱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这次宗族理事会扩大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是贯彻落实武汉和黄山两个全国宗族性会议精神的续会,也是全国最大的区域性联宗、续谱的动员会。这是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各宗支家族的一件盛和喜事,是大西南汪氏宗族和全国汪氏大家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滇黔川渝三省一市地处祖国大西南,这边有很多汪氏的分支,因距汪氏大本营的徽州路途很远,故历届徽州老谱都未能收录这些宗支,成为历史的遗憾。我自所以发自内心的意愿坚决赴黔参会,就是想趁这次盛会之机了解更多大西南汪氏宗支的大概情况,努力收集这边各宗支的族谱资料或寻根信息,以提前介入并尽力协助的方式,为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做些实实在在的基础攻关工作。
最早在唐朝就有越国公汪华的次子,即45世璨公及其长子处嶷公,因仕职而赴蜀并留居涪川即今思南县,历经一千三百多年肯定分支很多,但隆版汪氏通宗世谱及诸多其他汪氏宗谱均无任何信息记载。往后的元朝又有达公遗脉的甘肃汪世显家族大军征战留守至此,尤其明、清两朝均有更多征战和迁徙而来的。或从军征战而来,或强制迁徙而来,还有其他种种。总之,迁来的宗支很多,迁徙的原因也很多。
但不知这次会议的宗支覆盖面能有多广,更不知大西南三省一市的汪氏宗支究竟有多少。不管怎样,通过这次会议的交流和影响,以后会有更多的汪氏宗支加入到寻根问祖、编修宗谱的大潮中来,使所有宗支都能成为中华汪氏通宗世谱中的一部分,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部落”。这次会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就是加强宣传、广泛交流、形成共识、扩大影响,以达到收宗睦族,续修通谱的目的。
我来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广泛收集各宗支的族谱资料和寻根问祖的信息资料。敬请与会各宗支的代表给予大力支持,将各自携带的族谱资料供我查阅和拍照,有需要寻根的也请提供寻根信息资料,有想交流和探讨的也同样欢迎。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并祝全体与会宗亲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心想成!
谢谢大家!
宗族会议讲话(二):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宗亲: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这次滇黔川渝汪氏宗亲的盛会。首先,我向在座的各位宗亲、由衷的表示祝福,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各位宗亲,自1990年滇黔川渝汪氏宗族 各分理事会成立以来,我们在理事会领导的带领下,历经坎坷,寻根问祖,理清宗脉,于1994年,2004年完成滇黔川渝汪氏通宗世谱的两次修谱的光荣任务,我们滇黔川渝的汪氏联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年来,我们云南镇雄的汪氏宗亲,联系紧密,往来频繁,始终抱团,在社会上,经济上,生活上互通有无、相互帮助,定期召开联谊会,为汪氏家族办实事办好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有声有色,尽显我汪氏风范。
2013年8月,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会在镇雄召开了预备会议,今天增选我为理事会成员。这是汪氏宗亲对我的高度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各位理事一道精诚团结,努力工作,圆满完成这一届理事会交给的各项任务。
2013年7月18日,我带着我的小儿子、小女儿参加了汪王文化高峰论坛暨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止老会长汪明裕作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退职不退岗的发言,令我感动,新会长汪炜作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激动,以及汪氏宗亲网站长汪庆丰、书画家、将军汪江准;执行会长、总参谋部某政部委汪承兴等汪氏精英名人到场演讲祝贺,为创建汪王文化高端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各位宗亲,振兴汪氏事业,彰显汪氏文化的历史使命,已落在我们汪氏这一时代人的身上, 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扬汪王忠勇大爱的思想以及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入开展汪王文化研究,做到知行合一,以汪炜会长为核心,紧密团结在黄山汪华文化研究会的周围,把汪华文化研究深入推广,最终,成为极赋品味的敦品,黄山作为汪氏的中兴之地,同时,也是我们汪氏家族的荣誉和骄傲,我们一定要会同黄山本地宗亲们一起努力,做实事,来真的为汪王墓规划设计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我们一定要积极参加《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这一编篡工作,不图虚名,不说空话,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最终完成这一宏伟目标。
尊敬的各位宗亲:让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充分发扬我汪氏的优良传统,为汪氏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宗族会议讲话(三):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会扩大会议在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毕节山城拉开了帷幕,这标致着我们三省一市汪氏族人在贯彻武汉全国联谱会议、黄山汪王文化研究会议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步,凝聚共识、精诚团结、勇往直前的一步。是顺应时势、共同打造《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准航母的一步。它将在滇黔川渝乃至全国汪氏家族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在此,我谨代表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向与会代表及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谢意和热烈的欢迎!
古人云,人之有祖宗,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凡人,必有父母,有祖、有曾祖、有高祖…….上溯至姓氏之始,即为本。我汪氏乃百家大姓之一。人丁浩繁,早已遍布全国和海外,颍川侯之上,又可溯至轩辕黄帝,炎黄二帝中,我们是黄帝之苗,这就是我们汪姓人的源头。俗话说,本固根粗,源远流长。我们的自豪感实缘于此。
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已跨入世界强国之列,习近平总书记已为我们奏响了“中国梦”大乐章的主旋律,我们要为家族兴旺发达、团结和睦尽职尽责,以家族的团结去维护祖国的团结和巩固,用家族的兴旺发达去推动祖国的振兴强大,用中国的强大去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宁。这是我氏全国联谱重大意义之所在。这就是大局意识。作为百家大姓之一的汪氏族人,应有这种胸襟和气度,应为全国联谱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深信,在这次全国联谱中,我们滇黔川渝的汪氏宗亲一定会大显身手,勇做贡献。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并非孬种。《中华汪氏通宗世谱》这株奇葩,一定会在全国汪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开得鲜艳夺目,为世人称颂。
关于汪王文化研究,是我们这次大会的主题之一。意义重大而深远。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已提出了《关于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中加快打造“汪王文化”品牌的建议》。该文从汪华及“汪王文化”现象,“汪王文化”对于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主要功能、加快打造“汪王文化”品牌,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若干建议等三大方面加以论述,表达了“汪王文化”现象在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华公的后裔,我们不光要引以为荣,更要积极投身于研究活动之中,为研究活动添砖加瓦,使之结出丰硕成果。
然而,本次大会只有两天时间,不能平均用力,为了把联谱工作落到实处,理事会决定:先传达其精神,待联谱工作安排就绪,再组织专门会议,专项布署。力争全国联谱和“汪王文化”研究双丰收。希望与会代表和理事会一条心、一股绳,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积极献言、献策。一句话,希望大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钱的出钱,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共同为打造汪氏谱牒新航母,为“汪王文化”研究开花结果而共同努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人逢喜事精神爽,话必投机笑语多。
国泰民安吟盛世,情长纸短舞婆娑。
同心同德同献计,共议共商共高歌。
有幸参加齐奋进,扬鞭催马乐呵呵。
谢谢大家!
宗族会议讲话的评论条评论